APP下载

我们关注流浪,更关注地球

2019-07-08

初中生·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刘慈欣科幻电影

尘衣:

2019年,人称中国的“科幻大片元年”。因为,这一年的正月初一,3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

该片由刘慈欣的同名作品改编,好评如潮。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三体》斩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目前,“科幻小说”更时尚的称谓是“奇幻小说”。现代奇幻小说系21世纪以城市为背景的超自然通俗小说,熔中世纪神话、传说、现代社会惊悚故事于一炉,融入科学小说、犯罪小说、惊悚小说等若干要素。英国的亨利·哈格特和美国的埃德加·赖斯·巴勒斯是现代奇幻小说的两个鼻祖。

影片《流浪地球》由刘慈欣亲自担任监制。中国大片自然有着浓烈的中国烙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该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亲情、友情、爱情,失望、绝望、希望,处处感动,处处泪点。温情+科幻,如撞色一般,别样精彩。而影片中那位初中女生韩朵朵的广播,其关键性不可替代。

《流浪地球》首开先河,很多人为之骄傲,但也有人吐槽:“这么多年过去,难道咱们的校服还是这么……”哈哈!的确,小说中可没说,那时候的校服还是这个样。

今天,“青春悦读沙龙”总第26场,我们把电影和原著结合起来,“悦读”不一样的《流浪地球》。

“宅男”的想象海阔天空

这位写出《流浪地球》的工程师刘慈欣,不是主动成为“宅男”的。

1985年,22岁的刘慈欣大学毕业后,来到山西娘子关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那里四面环山,距离最近的大城市阳泉还有40分钟的车程。煤渣总是覆盖在树木与房檐上,天空时常阴霾不散,才下午四点,天就黑了。“这一切的灰暗与局促,与后来他小说里所描绘的浩瀚宇宙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小学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深受震撼。这比莎士比亚的著作更令他兴奋。从此,他迷上了科幻小说。但从迷恋到亲自创作,这一过程,他花了十几年。

大学毕业4年后的1989年,刘慈欣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又10年后的1999年6月,他首次发表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凭借《带上她的眼睛》,首次获得该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2000年7月,短篇小说《流浪地球》诞生。再过10年——2009年,他所在的电厂关闭。又一个10年后——2019年,由《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科幻电影上映——这对中国科幻电影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99年以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创作逐渐达到爆发式状态,且持续到《三体》的出现。2015年3月,他担任腾讯网“想象力架构师”。“想象力”三个字,是对他独特想象的褒奖。

从待在一个闭塞的地方到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刘慈欣的杀手锏便是想象。

成为一个“宅男”虽然带有被动性,但这似乎有利于刘慈欣脑洞大开,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他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等手法,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维。他构建的科幻世界,是完全不同于欧美科幻体系的一种存在。有人甚至评价,是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他有一个始终保持“脑洞大开”状态的秘诀,那就是去看每年出版的科幻图书、最新的科幻电影、前沿的科研文章,从中获取“能量”;他有一个让作品与众不同的原则,那就是创意一定要独特,一定得是他在所有资料里没有见过的。在一次笔会上,有人提出问题:“如果把杭州彻底毁灭,应该用什么方法?”刘慈欣说:“应该先把城市二维化,变成一幅水墨山水画,再一维化,使之成为一根细细的丝线。”瞧,他的想象,总是海阔天空;他的表达,总是出人意料。(李玉立 湖南省湘乡市梅桥镇中心学校明德小学)

“集体主义”之美

流浪地球就是拯救地球。《流浪地球》表达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成功。影片和小说中最感人的地方,不是外公韩子昂的死亡,也不是航天员刘培强驾驶飞车撞向木星,而是在听到朵朵“我们救援队牺牲了很多人……我需要你们的支援,我需要你们的支援”的广播后,各国救援队在犹豫、绝望中掉转车头,从四面八方赶到现场,不分肤色,不用言语,一齐用力推进的那一刻。

《礼记》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歌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并以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来体现。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面对烈火的焚烧,邱少云一动不动……因这份伟大而又美好精神的召唤,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烙印在各个时代的封面上。这是一种令人惊叹、敬佩的精神,是中国式的极致美学。

《流浪地球》的本质是2500年的恢弘计划、百代人的分工合作。故土难离,却因灾难降临而不得不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这,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集体工程,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投射,充满热情、勇敢和悲壮。

所以说,《流浪地球》没有照搬好莱坞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模式,而是提炼出中国人固有的民族精神内核来作为支撑点,来彰显中国的格局与气度:“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作品中,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英雄,拯救地球不只是一个人的热血与孤勇,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李洪武 湖南省岳阳县新开镇五垸中学)

希望与探索,生生不息

刘慈欣足不出户,在电厂相对封闭的世界,写超越三维的广大空间。

想象与探索,成了人类飞翔的翅膀。

看完《流浪地球》,长沙的雨就没停过,太阳难得一见。温室效应使全球海平面不断升高,若干年后,全球沿海城市都将被海水淹没。

科幻绝非无稽之谈。《海底两万里》中的预测,几百年后得到应验。谁说灾难某一天不会从天而降?但“希望”如钻石般珍贵,是我们回家的唯一希望。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放弃希望。

因为不放弃,刘启为了救妹妹,不惜从桥上落下;因为不放弃,空间站的苏联宇航员马卡洛夫不惜牺牲生命,帮助刘培强阻止空间站“叛逃”;因为不放弃,刘培强驾驶空间站燃料舱,冲进烈火,点燃木星,助推地球脱离木星;因为不放弃,救援队员不畏艰苦,前赴后继,终于让几十亿人重获生存机会……

人生会有劫难,地球总有一天会消亡。但人类终将冒险不断,探索不断,生生不息。(黄 芳 湖南省长沙县松雅湖中学)

流浪地球·逃逸时代(节选)

刘慈欣

“安静。”男人冷冷地说。

哭声消失了,只有飞机发动机的嗡嗡声在轻响,像不变的哀乐。在我的感觉中,飞机已粘在这巨大的黑暗中,一动不动,而整個宇宙,除了黑暗和飞机,什么都没有了。加代子紧紧贴在我怀里,浑身冰冷。

突然,机舱前部一阵骚动,有人在兴奋地低语。我向窗外看去,发现飞机前方出现了一片朦胧的光亮。那光亮是蓝色的,没有形状,十分均匀地出现在前方弥漫着撞击尘埃的夜空中。

那是地球发动机的光芒。

西半球的地球发动机已被陨石击毁了三分之一,但比起启航前预测的,损失要小;由于背向撞击面,东半球的地球发动机完好无损。从功率上来说,这些地球发动机是能使地球完成逃逸航行的。

在我眼中,前方朦胧的蓝光,如同从深海经过漫长的上浮后看到的海面的亮光。我的呼吸又顺畅起来。

我又听到那个女人的声音:“亲爱的,痛苦呀、恐惧呀这些东西,也只有在活着时才能感觉到。死了,死了什么也没有了。那边只有黑暗,还是活着好。你说呢?”

那瘦弱的男人没有回答。他盯着前方的蓝光看,眼泪流了下来。我知道,他能活下来了。只要那希望的蓝光还亮着,我们就都能活下去。我又想起了父亲关于希望的那些话。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刘慈欣科幻电影
意聊
科幻电影五问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集体主义的原则是大学生ぴ谥耙倒婊中的重要原则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
身为集体主义喝彩歌唱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