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9-07-08纪宇

中国新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居民

纪宇

在一定意义上,生活,其实就是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时间利用,决定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决定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开篇引用的古语。不居的岁月、流动的时节,时间,最为宝贵的财富,却总在无声无息流逝。人们时常感叹时间过得很快,但往往又不知道时间都花在哪里了,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一定意义上,生活,其实就是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时间利用,决定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决定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司长张仲梁表示。

2019年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这是2008年首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之后的第二次以时间为主题的“国家调查”。

时隔10年,开展全国性的时间利用调查,有助于绘制一幅“时代地图”,让人们更加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经济社会生活“把脉”。10年间我国居民的时间分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一个新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工作生活节奏更快了

按照国际通行的调查方法,考察时间用在哪儿,“有酬劳动时间”和“无酬劳动时间”是两个重要方面。

10年间居民有酬劳动时间有所减少,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2018年,居民一天有酬劳动用时4小时24分钟,比2008年减少4分钟。10年间,有酬劳动时间减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长约1倍,单位时间产出明显增加反映出10年间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金红分析称,居民有酬劳动时间减少的原因是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大幅减少。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为1小时27分钟,比2008年减少了32分钟。但与此同时,居民投入到就业工作中的时间明显增多,由2008年的2小时29分钟增加到2小时57分钟,增加了28分钟。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时间减少、就业工作时间增加,反映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服务等新兴技术,为远程办公管理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改变了用人单位的工作模式。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为居民的碎片化时间利用提供了更多选择,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和在线视频直播等让碎片时间成功“上网”,给企业提供大量商机,也更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PPT请不要太长,主要讲重点,请今日内提交初稿,周一前完成。”一个周日的中午,办公室文员小高在家中收到一条微信,他赶紧打开电脑,利用休息时间完成领导通过微信远程安排的工作。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提高了时间使用的效率,但工作并没有因此而轻松。

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技术日新月异,时间利用效率在提高,时间似乎多了,但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又似乎更紧了。

与家人相伴时间增加了

与10年前相比,居民家务劳动时间减少,陪伴家人时间增加。

2018年,居民一天无酬劳动用时2小时42分钟,比2008年增加12分钟。其中,家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26分钟,比2008年减少17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6%,下降了1.2个百分点;陪伴照料家人(包括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的时间为53分钟,比2008年增加30分钟,增长了1.3倍,其中85%的时间用于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陪伴照料家人的时间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3.7%,提高了2.1个百分点。

无酬劳动结构的显著变化反映出人们更注重与家人相伴,尤其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此外,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如送餐服务、小时工等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也是居民家务劳动时间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性别看,女性无酬劳动时间远远高于男性,但两者的差距在缩小。女性无酬劳动时间由2008年的3小时38分钟增加到2018年的3小时48分钟,增加了10分钟;男性由1小时18分钟增加到1小时32分钟,增加了14分钟;女性与男性无酬劳动时间的差距比2008年缩小了4分钟。其中,投入家务劳动的时间,女性為2小时6分钟,男性为45分钟,女性比男性多1小时21分钟,这一差距比2008年缩小了29分钟。

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教授范长征是一名“70后”女学者,她在这方面感受很深。“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作为一名女教师,在照顾家庭、教育孩子方面付出了很大精力,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事业造成一定牵制。”范长征从身边女性同行的交流中感受到,很多女性要兼顾孩子教育和事业,确实更加辛苦。

分配时间更精细了

按照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时间和金钱是平等的,时间属于稀缺商品。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则不止于此,还被赋予了动态加速的能量,成了不断加速的创新的一部分。建立在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新时间模式取代了时间的线性模式。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人们的工作时间变得更加灵活,工作地点则更为流动,更多的时间被投入到差旅和学习充电之中。

2018年,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平均用时3小时56分钟。看电视依然是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2018年为1小时40分钟,但比10年前减少了26分钟;休闲娱乐时间为1小时5分钟,比2008年增加25分钟;健身锻炼时间增加8分钟。居民自由支配时间增加,分配更趋合理。

从“时间就是金钱”到“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正进入一个更加精细化“时间管理”的时代。

在杂志社工作的王女士说,自己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支付宝里的蚂蚁森林收能量,睡前会刷一刷淘宝或者看看小视频。如今,她的很多衣服和零食都是在网上购买,她认为网购的性价比很高,还可以节约购物的时间成本。

不少企业正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时间”上做文章,不断开拓新市场。外卖、网购、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平台,一定程度上都是聚焦于现代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痛点”,让人们省出一部分时间、再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方面。

“现在,竞争压力变大,大家主动学习的意识更强了。比如,周围很多在职工作者开始尝试学习一门小语种,我也曾自学过日语。也会主动浏览一些个性化的公众号,抽空去听一些讲座,丰富一下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后,也会写一些文章,努力提升一下自己的修养和竞争力。”在外企工作的小徐说。

学习也好,购物也罢,信息获取的渠道也不同以往。10年前,无线网络覆盖面很小,智能手机使用不普及,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脑有线接入上网,平均一天的上网时间仅有14分钟。2018年居民一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为2小时42分钟,比2008年增加2小时28分钟。使用互联网时间的快速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如今,无网不生活。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手机、Pad和电脑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便利了不少。

对于网友小刘来说,手机显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微信、微博、网易云音乐、手机淘宝、高德地图、滴滴……五花八门的手机应用软件满足了她聊天、交友、出行、购物等诸多需求。“我现在用手机的时间占各类屏幕产品使用总时间的80%以上。交流沟通都习惯性地使用手机,长时间不看手机就担心错过重要信息,久而久之,甚至有种依赖感。”小刘说,“不过我们应该记得的是,手机终归只是人类的工具,不要因为手机的使用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切梦想的花开,都离不开时间的浇灌。用时间丈量生命,唯有奋斗与行动。

猜你喜欢

居民
居民医保困局
大山里的居民(中国画245cm×120cm 2020年)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居民是否应该养宠物?
辽宁 居民健康卡发放领跑全国
你睡得香吗?
居民服务业
高台居民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