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职业放飞新梦想

2019-07-08赵铭思

中国新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

赵铭思

新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拓展了人们自主择业、追逐梦想的空间,更为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2019年1月底,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新职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步确定为拟发布的新职业,并进行了公示。从本次拟发布的15个新职业来看,既有现在流行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人员,也有不常听说的农业经理人、数字化管理师,还有离我们生活很近的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技术人员。

社会职业构成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劳动分工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标志。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工、农、兵、学、商”,到如今新职业的不断涌现,背后是中国经济新科技、新业态日新月异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生动写照。

新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拓展了人们自主择业、追逐梦想的空间,更为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从“三百六十行”到“三千六百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生活中的职业早就远远超出了三百六十行。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发布的 15 个新职业中,上述“工种”赫然在列。或许,将来的某一天,三千六百行乃至更多的职业,还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职业变迁素来存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就比1999年第一版减少547个职业,其中新增职业347个、取消职业894个。随着都市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对于服务的专业化需求不断增多,新职业越来越丰富,一些原先不曾有的新职业群体不断扩大,职业变迁的速度变得更快、规模更大了。

“新兴职业大量出现,是经济活力迸发的体现。”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表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新兴职业的出现与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互联网、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代表着新兴生产力,这为众多新兴职业的出现提供了客观基础。”

“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需求结构随之发生改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标准处处长葛恒双认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在就业领域,广阔的新消费需求必然孕育着大量新工种、新职业。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同比增长67%;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8年)》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1.6亿元,增速达34.32%。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工程师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领英(LinkedIn)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专业人才数量超过190万,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估计,中国人工智能学科人才需求的缺口每年接近百万。

在电子竞技员和电子竞技运营师所在的电子竞技领域,2018年夏,在雅加达亚运会中,中国队在英雄联盟比赛项目上获得了一枚金牌;2018年冬,中国IG战队代表LPL赛区,获得英雄联盟S级赛的冠军奖杯,电竞行业发展迅速。目前,中国电竞用户超过2亿,随着电竞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相关从业者正获得社会认可。

在农业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需求旺盛,农业经理人应运而生;在工业现代化之路上,通过技术换代,使用工业机器人提高效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系统运维员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一线人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职业也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风起云涌的新业态,是孕育这些新职业的沃土。新科技产生新业态,新业态促进新动能,新动能推动新职业, 新职业满足新需求。从“三百六十行”到“三千六百行”的职业变迁,既是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经济活力不断迸发的真实写照,也是市场需求日益细分、消费不断升级的必然结果。

新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大众的传统印象中,新职业不是“稳定的职业”“正式工作”和“铁饭碗”,而且普遍处于中低收入水平,随时可能失业,“朝不保夕”。然而随着我国大量适龄劳动力从制造业向生活服务业转移,以及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新职业人群的收入也在水涨船高。

2018年10月,智联招聘与美团点评联合发布了《2018年新职业人群工作生活现状调研报告》,调研覆盖了全国主要的一二三线城市、800余种新职业,而这些职业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被《大典》收录。报告显示,新职业人群目前已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群体,收入呈现出稳步上涨的态势,并且已经超越了普通白领收入水平。

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工作的黄祖胜,是一位数字化管理师,近来成为非常吃香的新人才,过去一年收到超过30个offer。黄祖胜利用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帮助许多公司解决了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使得企业得以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人事学院系主任、副教授吴清军指出,虽然是新出现的职业,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数字化管理师在企业内部将会扮演管理、沟通、协调的重要角色,在任务分配、绩效管理、团队协作以及组织内部沟通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您需要先和单位确定户口档案去向,都落实之后就可以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了。如果不能落实,可以考虑先预签劳动合同或者签订‘两方协议。”陈蕾是一位毕业生就业咨询师,专门负责解答那些在就业手续上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同时也进行一些就业培训和模拟求职练习之类的培训,她的工作室在北京高校毕业生中已经有一定的名气。“以前只是热心解答,后来发现潜在市场很大,于是现在专门做这个了。”陈蕾坦言,工作室创业阶段比较辛苦,“但是能幫助别人觉得很开心。”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采用新职业发布制度和职业分类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发布新职业信息,旨在通过开发新职业,创造新岗位,吸纳新就业。

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龙永红表示,这是新时代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新兴职业蓬勃兴起也直接改变着新一代青年人的就业观念,“这意味着当下年轻人在就业时可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

新职业实现自我价值

新职业的涌现赋予了个人更加多元化的价值存在。新职业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使他们为了梦想而不仅为了挣钱而工作。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新兴职业萌芽、成长,一些过去人们不熟悉的职业纷纷成为新选择,有的还成为了稀缺抢手的职业。时代的风口和个体的职业选择正交叠相映,个人价值小目标与实现经济发展大目标也相互成就。新旧动能转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转型,也带来了就业转型,而就业的转型又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让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在新兴领域实现自我成就的职业梦想。

“毕业那会儿,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很热门,我却没考虑过。”90后大学毕业生小郭曾在一家大型企业从事市场运营工作。工作半年后,他意识到自己更想做有创造性的事情,于是选择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主要设计活动海报、线上活动的平面素材等。“我觉得,就业更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只盯着能挣多少钱、是否稳定或有前景。”小郭说。和小郭一样,越来越多 90 后、95 后在择业时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热爱和擅长的工作,公务员、教师等稳定工作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工作”的内涵正从过去家庭的生计来源,变成年轻一代眼中自我定义、自我实现的方式。

基于对自身所在行业和职业的强烈认同感,新职业人群对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2018年新职业人群工作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也显示,相比传统就业市场的人群,面对未来发展,65.70%的新职业人群希望“成为行业顶尖,继续在这一行做资深”,打算转行的仅占比1.13%。“喜欢这个行业和职业”,是新职业人群最普遍的入职原因。73.67%的新职业人群,是因为内心喜欢而选择这份工作。谈及对当前工作的热爱程度,50.54%的人对工作表示“非常喜欢”,对工作表示“喜欢”的有33.62%;对当前工作表示不喜欢的,占比仅有1.81%。

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进步和就业群体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兴趣为导向,坚持自我,不畏人言,甚至颠覆职业性别传统。“未来消费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方式,正朝着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陆铭表示,“随着互联网经济规模逐年走高,互联网成为滋生新职业的沃土,显示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互联网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新职业接连涌现,对于相关用人单位及求职者而言,都意味着潜在的机遇。但也正因为是新职业,往往初期人们对其不够了解,因此对于如何把握机会存在不确定性。

对此,BOSS直聘首席科学家薛延波建议:“招聘者要主动与更多求职者沟通,拿出求贤若渴的态度。求职者应在平日提升‘软实力,包括创新、认知和学习能力,这样有助于让自己变得更抢手。”

薛延波也提醒,对待新职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要更加理性,这就包括对新职业薪酬的预期。新职业不等于“薪职业”,很大程度上是“心职业”。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薪酬基数,有的一出生就被贴上“高薪”的标签。无论是此次 15 个拟发布的新职业,还是之前的新职业,其中不少具备高薪的资质与潜能。选择从事这些新职业,薪酬只是一方面的吸引力,并非一味地“追薪”“唯薪”。很多新职业是可以让人走心的职业,让人开心的职业,让人用心为之奋斗与努力的职业。这样的新职业更让人动心。

未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职业也会越来越多元化。在这样一个奋进的新时代,将爱好转化为兴趣也好、为崭新的未来打拼也罢,创新和奋斗,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多数人的机会。不同的梦想,可以在不同的职业舞台上竞相绽放。只要愿意付出真心和努力,一樣可以活出精彩。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职业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人工智能
职业写作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我爱的职业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