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9-07-05沈阿利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安全性临床效果

沈阿利

【摘要】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实验要求选出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来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骶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治疗模式下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切口愈合时间及麻醉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2%),观察组患者的麻醉剂量及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科手术中运用骶管麻醉,使用较少剂量麻醉药物便可让患者获得最佳的麻醉效果,促进切口愈合,改善患者的不适感,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临床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 骶管麻醉; 肛肠科手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2-0-02

肛肠疾病的患者常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前需要进行麻醉,以改善患者的不适感,但是麻醉有一定的风险,选择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十分必要。骶管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患者的骶管腔内,从而阻断骶神经的疼痛信息传导,改善患者的不适感,发挥阻滞效果[1-2];与传统的局部麻醉方式相对比,骶管麻醉操作较为便利,麻醉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骶管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试验要求选出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来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入选的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标准:均为接受肛肠科手术的患者,排除同时伴有精神障碍、恶性肿瘤、传染疾病等,排除将沟通能力较差、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1~74岁,平均(45.19±2.9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0~74岁,平均(45.86±2.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科室及医学伦理会的支持后开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麻醉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个性化麻醉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局部麻醉,使用1.5%的利多卡因注入体内,使用剂量为20 ml,麻醉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骶管麻醉,协助患者采取胸膝卧位,取患者的骶裂孔作为穿刺点,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5 ml注射器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应形成30°~45°,进针速度应缓慢,在穿刺至骶尾韧带时,针头出现落空感,且未出现压缩弹回现象,应调整针头与皮肤的角度,将角度控制在15°,调整后将针头向前推进1~2 cm;随后抽吸,若无回血及脑脊液,可将针头进行固定,注入2%的利多卡因,在推注药物的过程中,应适当的调整针头与皮肤的角度,避免出现偏麻现象;在推注完成后,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调节麻醉平面,维持5~15 min,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视力模糊、头晕、耳鸣等不良反应,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同时应询问患者肛门部位是否出现麻木感,当患者出现肛门收缩无力时,则表明麻醉起效[3-4]。

1.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统计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剂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同时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优:在麻醉后,肛门可以达到较好的松弛效果,患者未出现不适状况;良:患者的肛门达到一定的松弛状况,但是存在轻微的疼痛、挣扎等不适感受;差:患者的肛门未达到松弛状况,且存在疼痛、挣扎等不适感。优良=优+良。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收集之后,使用SPSS 20.0對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及切口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麻醉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改善的同时,肛肠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肛肠疾病的患者而言,接受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整个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肛门部位较为敏感,患者易出现疼痛感,需要接受麻醉治疗,在患者自身疼痛与不适的同时,可有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局部麻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通过将利多卡因注入患者的体内,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虽然操作方式较为简便,但是往往需要较大的剂量才可产生麻醉效果,患者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因而选择一种较为安全且麻醉效果较好的麻醉方式可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麻醉效果[5-9]。

由于肛门局部的神经末梢极为丰富,患者较为敏感,因而必须让患者接受骶管麻醉,在麻醉的过程中,需要患者掌握精确地麻醉技巧及进针角度,且医生需要较为丰富的穿刺经验,但是,从骶脊神经的阻滞作用较佳,安全性较高,在提升麻醉效果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切口的愈合,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10-12]。本次研究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可知,骶管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局部麻醉。

综上所述,在肛肠科手术中运用骶管麻醉,使用较少剂量麻醉药物便可让患者获得最佳的麻醉效果,促进切口愈合,改善患者的不适感,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临床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涌,张书金,刘美娜,等.小劑量利多卡因骶管阻滞联合电针技术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5):64-67.

[2]马伟,郁银花,李慧.小剂量低位腰麻和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27-128.

[3]刘涌,罗彧钰,田丽.肛肠科手术中小剂量布比卡因骶管阻滞联合电针技术对腹部牵拉反射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9):1264-1266.

[4]张劲.氨丁三醇加芬太尼加丙泊酚输注泵全静脉麻醉在肛肠科手术的应用总结[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5):8947,8949.

[5]汪利兴.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和骶管阻滞在肛肠科日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2016,42(2):37.

[6]高卫星,马华丽,杨泽兵.0.15%低浓度等比重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15(3):86-87.

[7]丁宁,刘光生.围手术期综合超前镇痛措施下肛肠手术止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3):12-13.

[8]杜玉岭,郭玲玲,李泳婵,等.骶管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9):19456-19457.

[9]陈蒋东,纪金芬.骶管麻醉应用于成人肛肠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8):19300-19302,19304.

[10] Shiraki K,Toyama N,Shiraki A,et al.Age-dependent trigeminal and female-specific lumbosacral increase in herpes zoster distribution in the elderly[J].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2018,90(2):166-171.

[11] Waldo Merino-Urrutia,Milca Villagrán-Schmidt,Priscilla Ulloa-Vásquez,et al.Cauda equina syndrome following an uneventful spinal anesthesia in a patient undergoing drainage of the Bartholin abscess:A case report[J].Medicine,2018,97(19):155-693.

[12] Sheng-Hua,Tsai Hsuan-Han,Wu Chun-Yuan,et al.Full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approach for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 of sacral metastatic tumor[J].World Neurosurgery,2018,31(14):57-63.

猜你喜欢

安全性临床效果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