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9-07-05唐雅君胡颖洁刘艳红陈珊珊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

唐雅君 胡颖洁 刘艳红 陈珊珊

【摘要】 目的:探讨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伤患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其中将入院时间2017年6-12月的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入院时间为2018年1-4月的6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围术期评估,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并将手术室皮肤护理延伸至病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首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首发时间晚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計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效果,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 皮肤压力性损伤; 骨科手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2-00-02

骨科伤病患者多数由于交通事故或者其他外伤等突发事件引发严重创伤,其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手术治疗效果局限高,并且属于有创并发症高的治疗方式。皮肤压力性损伤是指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了局部损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溃疡和疼痛。骨科伤患的手术治疗时间偏长,常因体位特殊,手术中又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和剪切力,是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高发人群[1-2]。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仅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增加护理难度,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笔者所在医院于2018年1月起,对行手术治疗的骨科伤患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降低患者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方面取得较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伤患12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与骨科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符合[4],并具备外科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已存在功能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中途更改术式或死亡患者;有手术禁忌证患者。

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将入院时间为2017年6-12月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8),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0~83岁,平均(61.46±6.41)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34例,脊柱损伤24例。将入院时间为2018年1-4月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68),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5~84岁,平均(62.96±6.34)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40例,脊柱损伤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常规的术前准备和健康宣教;通过手术安全核对表和手术护理记录单,了解并记录患者皮肤状态并进行详细记录;术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监控、基础护理及引流管、创口等的护理,并同病房护士进行详细交接。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评估,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并将手术室皮肤护理延伸至病房。具体措施下:(1)组建皮肤护理小组。基本成员为6名,由手术室护士及病房护士组成,定期参与科室培训,全面掌握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知识,重点掌握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产生机制、护理时注意事项等,且同组护士定期沟通患者康复情况。(2)加强围术期评估。对高危患者,围术期采用门罗评估表开展评估,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年龄、身体的营养状态(空腹时间及身体质量指数)、活动度等情况;术中对患体位、麻醉类型及评分、血压情况、皮肤潮湿程度等加以评估,其中麻醉评分和血压情况由麻醉师提供;术后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所用时间和失血量,并加以评估。结合围术期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风险。(3)制定规范的皮肤护理方案。护理小组成员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围术期评估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方案。制作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记录表,其中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中被压迫部位、术后记录、随访等信息。术后主管医师和护理组成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皮肤状况,记录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状态并与病房护士交接。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皮肤状态后应协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按摩、翻身、减压及辅助器具的使用等,若患者出现了严重压力性损伤,应与皮肤护理小组联系并对病况予以高效处理。此外,护士长复制统计分析每个月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合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进行护理方案改进。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两组患者的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首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3.1 皮肤压力性损伤分期 Ⅰ期为皮肤完好,但指压后产生不变白红斑;Ⅱ期为局部皮肤受损,暴露真皮,创面呈红色;Ⅲ期为全皮层缺失,溃疡处见皮下脂肪,肉眼可见焦痂或腐肉;Ⅳ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

1.3.2 患者满意程度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基础护理、健康宣传教育及手术治疗、心理护理等护理的满意度,于出院前进行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和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968和0.857,量表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80~100分,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后共发生10例皮肤压力性损伤,均为Ⅰ期压力性损伤。观察组术后共发生3例皮肤压力性损伤,亦均为Ⅰ期压力性损伤。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4.41%)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7,P=0.02)。

2.2 损伤首发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术后损伤首发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48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对护理非常滿意25例,满意23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8.53% vs 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77,P=0.00)。

3 讨论

骨科手术属于一种以急性和创伤性为主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患者术后并发症高发、围术期护理工作量大等特点[5-7]。同时,患者术后会因为疼痛、并发症、长期卧床等因素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阻碍康复进程。皮肤压力性损伤是临床骨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被列为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常见问题之一。据统计,社区中长期卧床的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高达16%~43%,长期居家卧床患者调查发现发病率为25.77%[8]。

围术期患者常因术前营养状况、麻醉情况、术后多处带管等成为压力性损伤的高危因素[9]。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多为Ⅰ期,且常发生在受压部位术后1~2 d,而这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护理方法常重视患者肠道通气、术后疼痛等问起,且Ⅰ期对患者康复影响较少,一般很难被重视,从而向Ⅱ期甚至是Ⅲ期发展[10]。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预防皮肤力性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首发时间晚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临床上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在压力性损伤高发时间进行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方案,更能极大地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与加强了围术期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评估,从而对高危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于术后将护理延伸至病房,故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了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1-12]。

综上所述,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效果,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军花,钟奕,冯岚.手术室及病房护士共同参与骨科手术患者皮肤管理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16):16-17.

[2]高晓阳,魏静.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11-5613.

[3]丁祎.延伸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室皮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77-79.

[4]胡永成.《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出版[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691.

[5]夏润福,李剑锋,闫金玉,等.全膝关节置换修复老年重度膝骨关节炎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0):6438-6443.

[6]方雪红,曹钏宏,管来顺.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与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8):605-607.

[7]刘欢,陈婷婷.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9):898-899,903.

[8]徐永能,卢少萍,黄巧,等.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S1):40-44.

[9]李菊云,杨丽华,樊玲丽,等.226名护士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及预防行为现状[J].护理学报,2017,24(18):48-52.

[10]张晨,张穗.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与专用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58-1560.

[11]余辉.延伸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92-493.

[12]易永红,叶天惠,吴双敏,等.延伸护理服务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家庭照护顺应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17):55-56.

猜你喜欢

骨科手术围术期护理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炎的护理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腹主动脉瘤75例围术期护理思路构建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分级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术期中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