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25例效果观察

2019-07-05张晓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临床效果

张晓玉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溶血症患儿,根据患儿就诊的时间分组,将5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25)、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以及临床相关指标(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症通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黄疸症状,值得在新生儿溶血症治疗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早期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2.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2-00-02

新生儿溶血症,即为因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出现和新生儿血型抗原无法匹配的血型抗体。当抗体经胎盘进到胎儿体内,就会出现同族免疫性溶血情况。一般情况下,比较常见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不和情况。这一病症的发生,还和红细胞酶、红细胞膜缺陷,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进而引发溶血症[1]。主要表现黄疸、贫血、核黄疸等。临床方面主要通过药物方式治疗,丙种球蛋白为最常用的药物,药物效果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2]。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药物不同剂量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针对于此,笔者所在医院将近年来收治的50例溶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作为观察组,以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作为参照,对比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合溶血症患儿的就诊时间,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溶血症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4∶11;年龄2~7 d,平均(4.5±0.3)d;体质量3.0~4.0 kg,平均(3.5±1.2)kg。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6∶9;年龄2~6 d,平均(4.1±0.2)d;体质量3.2~4.3 kg,平均(3.75±1.4)kg。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溶血症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前,50例溶血症新生儿家长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两组溶血症患儿均接受常规疗法治疗,给予酶诱导剂、光照疗法治疗。

1.2.1 观察组 通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生产厂家: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治疗,以1.0 g/kg

的剂量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为4周。

1.2.2 对照组 通过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以0.5 g/kg的剂量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为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溶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临床相关指标(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1、3 d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血红蛋白的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两组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黄疸出现及消失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黄疸出现时间为(1.3±0.4)d,对照组黄疸出现时间为(1.4±0.5)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3 8,P>0.05)。

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为(4.1±1.2)d,明显早于对照组的(6.1±1.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2 2,P<0.05)。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症,为儿科发病率较高的病症,即为母婴的血型不合。母亲机体内的血型、胎儿血型抗原无法匹配,这时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到胎儿的体内,进而引发同族免疫性溶血情况[3]。新生儿溶血的主要表现为黄疸,在出生后1 d左右就容易发生这一现象,并且会在较短的时间使得病情更加严重。与此同时,还会使患儿发生全身水肿、皮肤瘀斑、胸腔积液,以及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等表现[4]。如果没有在早期经相应的方法处理,会导致患儿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严重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生长发育等状况。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可分成RH血型、ABO血型的溶血。RH血型溶血,多见于母亲为这一阴性血型,在妊娠前没有输血下,第二胎时发生RH血型溶血情况。ABO血型溶血,通常为母亲的血型为O型血,新生儿的血型为其他两种血型,这一血型溶血的可能性较小[5-6]。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和母体血型抗原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新生儿没有母体血型的抗原,红细胞进到母体后会产生免疫球蛋白G抗体,这一物质经血液进到胎儿的身体后,会对胎儿机体红细胞构成严重影响,以至于引发溶血病症。新生儿抗体经胎盘传输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娩出后免疫球蛋白G抗体被分解,受到新生儿抗病毒能力较弱因素所影响,使得新生儿体内免疫球蛋白G抗体在较短的时间降低,因此通过免疫球蛋白G抗体对新生兒溶血症进行治疗,不会对患儿的机体构成较大的影响[7-8]。当发生溶血病症时,应接受常规疗法治疗,给予光疗治疗、酶诱导剂处理,以及相关检查。针对临床症状较轻者,建议通过单面光照疗法处理。反之,则需要采用双面光照疗法治疗。经常规疗法治疗,能在一定程度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无法降低抗体水平,对溶血、贫血病症发生进行抑制[9]。对于溶血症严重患儿来讲,为防止产生核黄疸现象,需要接受数次换血处理,而换血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和风险。丙种球蛋白为人血液制品,含有光谱抗细菌、抗病毒、其他病原体免疫球蛋白G抗体等,静脉滴注方式给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提高患儿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水平、抗病毒能力。与此同时,丙种球蛋白存在抗体活性效应,和抗原特异性相互联系而构成球蛋白。临床方面多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分离并提取健康人体中的血浆。和细胞结合后,易于产生脱敏效应,可避免产生溶血情况,对巨噬细胞致敏红细胞吞噬进行有效抑制,因此可从根本减少溶血症患儿机体中的红细胞数量,降低血红蛋白[10]。发生致敏红细胞裂解的概率较小,还能使胆红素降低。需要注意事项:在溶血症患儿出现黄疸表现时,经丙种球蛋白治疗,容易合并贫血病症,延长黄疸消退的时间。此外,还容易加大胆红素脑病的可能,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存质量。针对于此,建议临床方面在早期通过大剂量病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实行治疗,从而提高患儿的临床效果,降低治疗的风险。早期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方式处理,抑制炎症因子的同时,还可在进到机体后和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相结合,所以不会对红细胞造成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溶血症新生儿在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出现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黄疸消失时间上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在新生儿溶血症治疗中,不仅能保障临床效果,而且还可改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存在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志博.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校医,2017,31(4):309-310.

[2]胡小华,傅建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23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12):36-37.

[3]冯乃超,钟丽花,胡玲.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592-1593.

[4]刘爽,李春焕,盛敬伊.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7):73-74.

[5]薛秀丽.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7,18(9):653-655.

[6]文丹宁.早期足量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療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药,2017,39(3):420-421.

[7]杨小利,胡文淼,朱红文,等.丙种球蛋白不同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4):78-80.

[8]安娜,姚旭,郭锦明,等.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37-2439.

[9]张婵.观察甲强龙联合丙球治疗重型手足口病的疗效[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5):355-358.

[10]卞竹利,乔晓红,谢晓恬,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7,35(12):914-917.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临床效果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