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油纸扇

2019-07-04曾繁志

老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桐油纳凉花鸟

曾繁志

扇子具有扇风、生凉、驱蚊等功能。“扇子有清风,日日在手中,冬天不见面,夏日来相逢。”一首民谣唱出了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我的家乡江西省泰和县,油纸扇曾一度兴盛。

油纸扇是以小篁竹、棉纸、棉线、桐油、竹框为材料,配以花鸟绘画等组成。

油纸扇的产地在如今的泰和县上圯乡沔口村耸陂组,耸陂自然村只有12户人家,除了一户杨姓人家不做扇外,其余11户高姓人家,家家都做油纸扇卖。

耸陂村屋前屋后种有毛竹,却没有制扇用的小篁竹。这种篁竹要到十几里远的鸭脊山东背去砍。制扇时桐油用量不多,屋前屋后就种有油桐树。棉线和棉纸则要到市场上去买。编制油纸扇是村民农闲时的手工劳动,是一项轻松的副业劳作,没有任何压力,可以舒舒服服地展示各人的手艺。

每年秋收冬种之后,村民们就结伴去鸭脊山砍小篁竹,下好料,剖好丝,打孔、装框、晾晒干,然后用棉纸在腰间扎成扇面,再把顶端缠绕紧。扇坯做好后,收藏起来过冬,第二年春季插秧之后,再把扇坯搬出来,晒除霉渍,然后先在正面蒙上棉纸,画上花鸟,刷一遍桐油,晾干后,再在背面糊上棉纸。扇子做成之后,不宜在烈日下暴晒,只能晾干。因为棉纸禁不起暴晒,否则会开裂。

油纸扇有两个品种,一种是大众型的,普通人家都用它;还有一种较高级的,其表面不是蒙绵纸,而是蒙绢或绫,画的也不是一般的花鸟,而是“雪梅乍放”“老壽星”等。后者大多用于送长辈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凡此种种,跟“窗花”“泥人张”一样,都是出自民间艺人之手。

每年端午节到来之前的一两天,亲情往来有送节的习俗——两把油纸扇、一提猪肉(约一斤四两至一斤六两,别小看相差的那一二两猪肉,反映的却是亲情的亲疏程度)、十个粽子,组成延续亲情的礼物。“吃过端午粽,寒衣往楼上送”,端午过后,气温升高,天气渐热,送油纸扇更成了传达情谊、呵护健康的及时雨。旧时还有一种乡俗,新婚女子第一次给娘家送端午节礼品要送“满门”,也就是要给娘家三代之内的公爷伯叔兄弟家家都送。

小时候,每年的夏秋季节,父母从田间劳动回来,汗流浃背,我就会拿来油纸扇,站到他们面前拼命地拍扇,帮助他们纳凉。父母夸我懂事,我幼小的心灵便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如今,各种便利、高科技的纳凉工具进入我们的生活,而油纸扇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曾经在生风纳凉、维系亲情上所发挥的作用,老一辈人又岂会忘记呢?

猜你喜欢

桐油纳凉花鸟
写意花鸟
纳凉
黄昏纳凉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概述
生漆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桐油制备壬二酸的工艺线路探究
纳凉之乡村田园美
防水剂对石灰偏高岭土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