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2019-07-03孟猛猛陶秋燕雷家骕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责任企业

孟猛猛,陶秋燕,雷家骕

(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2.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101)

在我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劳工权益和慈善捐赠等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问题已经引起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政策性文件指引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中国商务部《WTO经济导刊》杂志社所主办的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CSR-China)和润灵环球等第三方评级机构成为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发布平台,国内外学者也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研究。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企业应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额外的经济负担,然而CARROLL[1]创造性地提出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经济指标会产生积极的作用[2- 3]。FREEMAN[4]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对政府、消费者、环境和社会公众等承担相应的责任。随后,PORTER和KRAMER[5]从企业战略视角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逐渐得到社会公众支持。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是一种无形资源[6]。现有研究更多关注CSR行为对企业绩效指标产生的影响,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成长、竞争优势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获得合法性[6],提升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行为[8- 9]。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成长,然而很少有学者关注它们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RYNES等[3]检验了企业外部组织声誉在两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同样,SURROCA[10]提出企业内部的学习能力、创新和文化等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之间起中介作用,但是CSR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现有研究更多聚焦于企业通过CSR行为从外部获得合法性、组织声誉、顾客忠诚度和其他资源帮助企业成长,忽略了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内部技术创新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而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企业应该在提供的产品服务和生产过程中融入社会责任行为[11],而不仅仅体现在对外捐赠救灾等慈善行为。创新型的节能环保工艺是对环境和社区公众负责,而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让消费者放心,这些都离不开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12- 13]。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会促进技术创新[14],而且社会责任还能帮助企业吸引优秀的员工和研发人员[15],提高研发产出,进而获得竞争优势[16],促进企业成长。这个过程体现了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是否通过技术创新来影响企业成长,以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冗余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文将从以下2个方面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①以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讨论企业社会责任和内部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将组织冗余引入研究框架中,检验组织冗余在两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企业管理者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提升技术创新和促进企业成长提供新的解释视角;②探讨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揭开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丰富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

1 研究假设

1.1 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担社会责任[17]。CARROLL[1]明确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定义,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目前,学术研究广泛接受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MCWILLAMS和SIEGEL[2]、SURROCA等[10]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让企业的财务指标表现更好。RYNES等[3]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章的分析,认为外界环境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企业不仅要满足股东的权益要求,还要认真对待政府、公众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18]。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引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且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基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和CSR行为带来的益处,很多企业开始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够增加消费者和社区成员的认同感[8],获得企业声誉提升[19],黄敏学等[20]发现在企业社会紧急事件中,如果企业能够满足公众对其的社会责任期望,可以帮助企业打造社会责任品牌个性,提升品牌信任和忠诚。高财务杠杆和研发活动导致企业风险增大,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减缓投资人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1],降低公司管理层的监管压力。而李增福[22]发现,企业通过慈善捐赠转移外界对企业问题的关注,如通过捐赠实现税收减免和掩盖企业内部的风险问题。企业是主动还是迫于外界压力承担社会责任?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一方面是迫于利益相关者压力,应对政府、证券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企业处于被动,另一方面是出于战略动机,即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非市场竞争战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声誉资本和政治合法性[6],有助于建立企业形象,从而提升绩效和竞争力。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稀缺、有价值和不可模仿的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23],从而使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为了获得战略资源,企业开始主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24],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回报。拥有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也是一种无形资源[11],企业使用这种无形资源进行产品和工艺创新时,能带来销售增长和绩效提升。MCWILLIAMS和SIEGEL[11]发现企业超额履行法律规定的环境社会责任,有利于工艺和产品的创新,如当企业树立环保型企业形象时,就会加大对可降解材料和无公害产品的研发投入。其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获得高素质企业员工的价值认同,并吸引优秀的研发人员加入。TURBAN和GREENING[15]研究多米尼(KLD)社会指数发现,企业较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吸引高素质和具有创造力的员工加入,企业帮助员工改善工作环境,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研发是系统性的活动,需要员工熟练掌握知识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高素质和有创造力员工的加入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研发产出。学者把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高素质员工)工资作为研发的人力资本投入[25],或者以高素质员工人数比例作为研发表现的衡量指标[26],因此CSR行为会帮助企业带来优秀的人力资源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最后,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非市场竞争战略(non-market strategy),能够帮助企业应对政府和制度压力[27],获得良好的企业声誉和政治合法性[6],如果能够从政府获取研发补助和土地等关键性资源,企业就会拥有更多资金和资源进行研发投入,保持竞争优势。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一种途径,即把社会责任应用到技术改进和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中,履行社会责任会让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创新[10],邵剑兵等[28]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阿里巴巴社会责任行为时发现,阿里巴巴企业基因增加了社会责任属性,强化了客户意识和诚信原则,企业披露环境保护、城市基础建设等报告,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的肯定,化解了与政府监管部门的误解,并推动了大数据及相关产品的应用,这也是阿里巴巴重点研发及推广的项目。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 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1.2 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

组织冗余是存在于企业或企业内部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主要被个体或小团体控制,分为可利用收冗余、潜在冗余和可恢复收冗余。组织冗余能够帮助企业抵御风险,是企业资源缓冲器[29]。BOURGEOIS[30]系统分析和定义了组织冗余的内涵,并采用财务指标来测量。组织冗余是管理者控制的资源,是影响企业决策的内部因素。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也会受到组织冗余的影响。技术创新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当组织冗余水平较高时,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无形资源应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冗余资源能为研发活动提供非正式的资源供给[31],保障技术创新产出。其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保留优秀的员工和吸引高素质的研发人员[15],当企业的冗余资源较多时,这种吸引力会增强,而且研发人员将拥有更充足的资源进行创造性活动,技术创新表现会更好。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非市场竞争战略,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政府、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即合法性;蔡新蕾等[32]发现组织冗余会促进政治行为和政治合法性的正向关系,在组织冗余水平较高时,企业的合法性也会提高,进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关键性资源进行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组织冗余水平提高时,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更强。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 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1.3 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股东至上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在合法合规的要求下为股东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额外的支出,会降低企业的绩效。然而,很多学者通过企业价值和长期财务指标等方面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发现社会责任反而为企业带来长期效益并实现价值增长。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无形资源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价值[2],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促进企业成长。RYNES等[3]通过Meta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表现,即企业通过社会责任行为可以获得合法性、企业声誉、利益相关者认可和购买意愿提升,进而保证了财务绩效的增长。社会责任促进企业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社会责任行为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认可,即获得合法性地位。这可以为企业带来关键性资源,如政府会为环保型企业提供特别的税收优惠[33]和土地、市场准入权等资源。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能够帮助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吸引优秀的人力资源,并提高现有员工的生产率。②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通过降低企业隐性成本来提高企业成长性,如融资成本、组织运行成本和人力资本。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向股东和投资人等传递一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号,缓解资本市场的压力和投资人的担忧,进而降低组织运行成本。权小锋等[34]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并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同时,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减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李姝和谢晓嫣[35]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发现社会责任履行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债务融资能力。③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带来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的增长。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能够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度[36],马龙龙[8]通过实验方法发现企业主动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够激发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购买欲望。同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获得良好的企业声誉,因此顾客的忠诚度更高[19],所以社会责任行为会促进产品销量提升和企业成长。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促进企业成长。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探讨。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无形资源可转变成企业内部独特能力和特殊资源[37],只有当企业社会责任内化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才意味着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产生了积极作用。慈善捐赠、环境保护和改善员工待遇等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股东和员工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4],不仅要关注股东的经济利益,更应该考虑企业的整体效益。CSR行为可以改善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帮助企业获得外界认可,从而增加销售并减少交易成本[38],实现企业成长。企业主要通过产品和服务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发生联系,因此企业销售环保创新型的产品、使用节水节能技术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6],这就需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技术创新产出。此外,企业通过捐赠和改善社区关系而建立的品牌形象,能够为企业带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且改善员工待遇能够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39]。技术创新是企业内部系统性的研发活动,优秀员工加入能够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成长性。学者SURROCA等[10]研究发现创新和企业声誉形成的无形资源在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如果企业仅仅通过慈善捐赠和社区服务等方式承担社会责任进行避税和应对制度压力[22],而未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创新产出,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提升作用有限,甚至可能产生消极影响[40]。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需要通过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等研发活动提高技术创新,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或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产品销售或服务质量并获得消费者、社区公众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评价,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产品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向企业成长绩效转化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 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1.4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和假设,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促进企业成长。同时,组织冗余有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而且组织冗余也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压力和缓冲研发风险等[41]。在不同的组织冗余水平下,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企业成长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化,即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会受到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在组织冗余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可以调用更多的缓冲资源解决问题,包容创新失败[29],因此拥有更多的机会将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成长性。相反,组织冗余水平较低时,企业社会责任无形资源无法顺利推动技术创新及提高企业成长性。因此,根据EDWARDS和LAMBERT[42]提出的第一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提出以下假设。

H5 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长的中介效应,即组织冗余水平越高,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长的中介效应越强。

综上,本文所涉及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Fig.1 Theoretical model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

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政策文件指引上市公司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随后证监会要求上海交易所3类共260家企业必须在公司年报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了避开金融危机影响,并确保信息披露完整,因此本文选取2009—2014年深交所和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剔除金融和房地产等特殊行业的公司和ST类数据异常的公司。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于Wind和国泰安数据库,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来自于第三方评级机构润灵环球(RKS),删除了变量缺失的样本,获得344家上市公司数据,其中国有企业157家,民营企业187家.2009—2014年共有样本观察值为1 324个。从行业来划分,信息技术343个,占比25.91%,生物医药205个,占比15.48%,工业制造482个,占比36.4%,汽车制造103个,占比7.78%,电力能源157个,占比11.86%,交通运输34个,占比2.57%。最后,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1%的缩尾(winsorizing)处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

2.2 变量测量

2.2.1 企业成长性(growth) 主要反映公司的增长潜力和经营发展状况,衡量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等,也有学者采用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即托宾Q值来衡量企业的成长性。本文参考孙健等[43]、RAJAN和ZINGALES[44]的做法,采用企业年终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的比值衡量企业成长性,因为“市账比”不仅代表着成长机会,还反映市场时机,高“市账比”意味着低融资成本。

2.2.2 技术创新(Rdlog) 生产技术的创新会导致产品创新,两者都是企业创新的一部分。学者多采用专利数、研发投入和新产品销售额等指标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本文采用研发经费支出来测量。

2.2.3 企业社会责任(Score) 企业声誉、综合评价指数和内容分析法等是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测量指标[1],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涉及政府、环境、消费者和社区等多方面。本文采用润灵环球的企业社会责任评分来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企业社会责任数据来自第三方评级机构,评分包含整体性、内容性和技术性等15个一级指标、65个二级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4 组织冗余(Slack) 根据BOURGEOIS[30]使用财务指标测量的做法,将组织冗余分3种:① 可利用冗余(available slack),指没有投入到组织生产设计或具体流程中的资源,采用速动比率来衡量;② 潜在冗余(potential slack),指可以通过发债或者股权融资等方式从外部获得的资源,采用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比率衡量;③可恢复冗余(recover slack),指那些已经投入生成流程中,但运营成本较高,可通过流程重新设计节约的资源,采用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衡量。参照BOURGEOIS[30]、蒋春燕和赵曙明[41]的做法,采用3个指标的平均值衡量组织冗余。

2.2.5 控制变量 ①公司规模(Assetlog):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相对越高,采用企业的总资产来衡量。②资产负债率(Lev):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风险越大。此外,资产负债率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研发投入和成长绩效。③资产收益率(Roa):资产收益率代表企业对资产的利用情况,资产收益率高的企业会有更多的资源投入研发,企业成长性也越好。④企业性质(Ownership):把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赋值为0,民营企业赋值为1。⑤股权集中度(Stock-ratio):采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衡量,股权的集中程度也会影响企业对研发投入的态度和公司的战略执行等内部决策。⑥行业类型(Industry):参照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剔除了文娱传媒、房地产和金融等特殊行业,样本主要覆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电力能源和交通运输等行业,行业编码后采用虚拟变量处理。⑦固定资产比率(Fixtotal):采用固定资产除以总资产衡量,固定资产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会影响企业的收益和增长。⑧企业年龄(Firmage):采用考察年度减去公司上市年份衡量。

2.3 回归模型设计

模型(1)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Rdlog为技术创新,Score代表企业社会责任,避免异方差影响,采用稳健性标准误。

其中,Controls为控制变量,包含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企业性质、股权集中度、行业类型、固定资产比率和企业年龄等。当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11大于0且显著时,H1得到支持。

构建模型(2)对调节效应H2进行检验。

其中,C_Score和C_Slack分别代表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冗余采用了中心化处理,C_Slack×C_Score代表两者的交互项。Controls的含义与模型(1)相同。当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23大于0且显著时,H2得到支持。

构建模型(3)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当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31大于0且显著时,H3得到验证。

模型(4)将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同时纳入模型,检验两者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同时,结合模型(3)和模型(1),可以验证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当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41和β42都大于0且显著,而且系数β42比模型(3)中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31小,这表明技术创新的部分中介效应,则H4得到支持。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46.47%,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平均值为39.38%,样本比较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企业社会责任平均值为38.46,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本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企业规模的标准差为106.4,因为民营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资产差距比较大,因此变量存在可能会存在异方差。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Tab.1 Descriptive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main variables

主要变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说明,各个控制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没有超过0.5,而且从两两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样本和模型选择比较合理。其中,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相关系数为0.358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初步验证了H1,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

3.2 回归分析

基准方程模型的回归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模型1中方差膨胀因子(VIF)平均值为1.410,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影响处在合理范围内。模型1中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0.042,p<0.01)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Adj.R2为0.460,比仅纳入控制变量的模型增加了0.058,检验结果支持H1,即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表2 回归分析结果Tab.2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模型2回归时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冗余进行中心化处理,以便于对方程系数进行更好解释,方差膨胀因子(VIF=1.400)处在合理水平,数据对模型的拟合度也比较好(Adj.R2=0.464,ΔR2=0.062)。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冗余的交互项系数为0.002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即组织冗余水平较高时,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更强,H2得到支持。图2直观地展示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

图2 组织冗余的调节效应Fig.2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

模型3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回归系数(β=0.003,p<0.01)显著为正,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数据拟合程度(Adj.R2=0.385,ΔR2=0.008)较好,且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VIF=1.410),H3得到支持。根据温忠麟等[45]中介效应三步检验方法,模型3和模型1系数都显著,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前两步;模型4的回归结果显示,Adj.R2=0.395,与模型3相比增加了0.01,数据拟合程度较好;技术创新的系数(β=0.027,p<0.01)显著为正,而且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0.002,p<0.05)为正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但与模型3相比有所降低(Δβ=-0.01),因此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H4得到支持。

此外,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EDWARDS和LAMBERT[42]的Bootstrap检验方法,并采用MPLUS 7处理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在组织冗余水平较高时,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影响的中介效应更强(估计值=0.036,上限=0.072,下限=0.005,95%的置信区间),而在组织冗余较低时,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影响的中介效应较弱(估计值=0.034,上限=0.069,下限=0.005,95%的置信区间),然而高和低不同组织冗余水平组间的中介效应值差异为0.002,在95%水平置信区间为[-0.002,0.011],区间包含0、不显著(p=0.357),因此H5没有得到支持,组织冗余对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表3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结果Tab.3 Bootstrap test results of moderated mediation effect

以上结果表明,在中国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企业成长,这与MARTINEZCONESA[12]、BOCQUET 等[14]以及罗津和贾兴平[46]的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性。SURROCA 等[10]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提升企业成长,而创新、企业声誉和顾客满意度等在促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后,MARTINEZ-CONESA[12]和BOCQUET等[14]指出,在经济增长缓慢的发达国家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通过企业的产品和工艺创新获得企业成长。罗津和贾兴平[46]对中国制造企业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可以通过社会资本提升来影响技术创新过程。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帮助企业吸引优秀人才、获得政府研发补助和促进绿色技术等,进而提高企业成长性,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同时也支持了PORTER和KRAMER[5]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可以创造潜在价值的观点。

3.3 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定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4。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非竞争战略,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创新战略,企业可能会同时进行,或者技术创新高的企业更愿意履行社会责任,出现反向因果。此外,尽管本文设置了多个控制变量,但模型设计还可能出现遗漏变量,即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需要寻找工具变量。工具变量应具有外生性,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而不受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公司所在地区教育水平和法律环境作为工具变量。法律环境体现了当地司法效率和执法水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收到法律压力的影响,法律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系,而当地的法律环境主要受当地政府和中央司法机构的影响,在现行体制下短期内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特别是不受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本文采用地区的法律指数衡量法律环境。地区教育程度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社区公众对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教育程度越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越强,教育程度和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地区教育程度主要受地方高校数量和中国教育部招生名额决定,不受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每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衡量地区教育程度。因此,保留在年度上连续的观察值,生成面板数据,以法律环境和地区教育水平为工具变量,采用固定效应GMM-IV估计模型,对H1进行重新检验,结果见表4的模型5。从模型5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系数(β=0.131,p<0.01)为正且显著,H1得到支持,结果稳健。同时,对工具变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①过度识别的检验Hansen J(p=0.766)统计量在5%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工具变量是合理的,两个工具变量冗余检验值都强烈地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冗余工具变量;②弱工具变量检验的Cragg-Donald Wald F统计量=115.638,10%临界值为19.93,表明对于名义显著水平为5%的检验,其真实水平不会超过15%,即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③识别不足检验的Kleibergen-Paap rk LM统计量为25.433(p<0.01),强烈拒绝原假设,即不存在识别不足的工具变量,说明工具变量合理。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Tab.4 Results of robustness tests

另外,本文还替换控制变量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采用人数测量企业规模;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反映资产回报率;采用公司前十名的股权比例测量股权集中度。表4模型5的控制量未替换,模型6~模型9提供了重新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与表2中的结果相比,企业社会责任系数、技术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冗余交互项系数略有差异,但符号和显著性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本文的实证结果稳健。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为基础,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和企业成长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组织冗余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的成长,并且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④组织冗余对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不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出发,所得研究结论的主要理论贡献如下。

首先,学者主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关系[3],较少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内在影响机制。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投资,是企业的无形资源。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把社会责任这种无形资源应用到产品和服务中,满足政府、供应商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以及企业员工的利益诉求,并实现知识型员工自我成长,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承担社会责任,进而促进企业成长,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从企业内部因素找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成长的路径。

其次,已有的文献研究主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直接效应的影响,很少考虑企业内部因素组织冗余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而本文检验了组织冗余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发生作用的边界条件,丰富了相关文献研究。

此外,本文对中国企业管理还有一定的实践启示。①企业管理者要改变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为企业带来收益,降低企业的隐性成本,帮助企业吸引优秀的员工加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企业成长。管理者在实施对外捐赠等慈善行为时,更要关注企业内部,通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待遇、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和创新型的材料、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表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②企业冗余资源较多时,企业管理者应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这个过程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冗余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责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