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9-07-01钟晓明孙宏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丁苯酞

钟晓明 孙宏丽

【摘要】 目的 探究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实验组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3.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频率,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梗死,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丁苯酞;奥扎格雷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大腦、脊髓或视网膜局部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以往医学上认为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良性、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 复发风险低于脑卒中, 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高, 7 d内为4%~10%, 90 d为10%~20%[2]。此外,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还易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猝死。因此,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脑卒中预警事件, 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在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上以往多选用奥扎格雷钠,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 丁苯酞已广泛用于治疗中[3]。本文作者通过对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组采用丁苯酞、奥扎格雷钠治疗的研究, 效果显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 且近期内未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 并已排除脑血管畸形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及患有癫痫、低血糖、偏头痛、梅尼埃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昏厥、周期性偏瘫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实验组男18例, 女18例;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58.62±6.41)岁;病程6个月~3年, 平均病程(1.47±0.72)年。 对照组男19例, 女17例;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59.12± 6.55)岁;病程7个月~3年, 平均病程(1.45±0.6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 实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 即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 规格: 100 ml∶25 mg∶0.9 g/瓶)25 mg, 2次/d静脉滴注, 7 d为 1个疗程, 持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即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长春精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9856, 规格:4 ml∶80 mg/支)与0.9%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626, 规格:100 ml/瓶)80 mg, 2次/d静脉滴注, 7 d为1个疗程, 持续治疗4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TG、FIB含量。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发作频率降低>90%;显效:发作频率降低70%~90%;有效:发作频率降低40%~70%;无效:发作频率降低<40%。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G含量。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治疗前后FIB含量。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时, 使患者呈仰卧位, 头颈仰伸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 通过三维功能多方位探查、测量局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IB含量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TG、FIB含量分别为(2.59±0.50)mmol/L、(2.98±0.54)g/L, 对照组TG、FIB含量分别为(2.60±0.51)mmol/L、(2.99±0.55)g/L; 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分别为(2.03±0.30)mmol/L、(2.00±0.15)g/L, 对照组TG、FIB含量分别为(2.56±0.30)mmol/L、 (2.71±0.48)g/L;治疗前, 两组TG、FI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1.68± 0.70)mm、(26.69±5.15)mm2, 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1.69±0.72)mm、(26.70±5.16)mm2;治疗后, 实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0.77±0.21)mm、 (19.05±4.17)mm2, 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分别为(1.56±0.80)mm、(21.89±4.68)mm2;治疗前,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出现1例转氨酶轻微升高患者, 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食欲不振患者, 经饮食指导后均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成分变化等多种病因相关, 而奥扎格雷钠能够阻碍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丁苯酞可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 抑制谷氨酸释放, 降低细胞内钙浓度, 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进而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 起到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 并通过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 缓解脑水肿, 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起到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4]。

本次研究中, 對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 实验组给予丁苯酞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中治愈9例, 显效17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中治愈3例, 显效7例, 有效13例, 无效1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3.8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TG、FI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TG、FI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频率,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梗死,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瞿砚舟, 吕锦, 蓝丽康, 等.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5): 406-408.

[2] 杨照玲. 丁苯酞对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国药业, 2016, 25(14):68-71.

[3] 井延涛, 程乾, 鲁秀荣. 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北方药学, 2018(1):151-152.

[4] 李雪娇. 观察丁苯酞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2):157-158.

[收稿日期:2018-09-29]

猜你喜欢

奥扎格雷钠丁苯酞
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脑心通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0例的效果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