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曝书亭集词注》笺注内容探析

2019-07-01李岩

戏剧之家 2019年16期
关键词:笺注内容

李岩

【摘 要】李富孙作为清代著名学者,他的《曝书亭集词注》是一部典型的清人注清词作品。此书对朱彝尊词中之人、地、物名称,所涉词语、典故、本事,和词句出处都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这在朱词的解读、传播、经典化等方面无疑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李富孙;曝书亭集词注;笺注;内容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241-01

清词号称中兴,“词为小道”的观念在清代得以扭转,以致词学大盛,词集的笺注之学亦迎来其发展的难得机遇。《绝妙好词笺》《蘋洲渔笛谱考证》《山中白云词疏证》开有清一代词集笺注之先河。与之相去六七十年后①,李富孙有感于朱词无注,遂刻《曝书亭集词注》,对朱词指摘源流,详加注释,堪称清人注清词的典范之作。笺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释人名、地名、物名

对人名的注释,如卷一《高阳台?并序》引两部书为“叶元礼”做注。《国朝别裁诗集》云:“叶舒崇,字符礼,吴江人。康熙丙辰进士,官中书舍人。”交代叶元礼的表字里居。《古夫子亭杂录》又云:“叶元礼神清不减卫叔宝,已未鸿词之举,阁中诸老亟荐之,至京师病卒。”则为上则材料做了补充。这些资料皆引自史书、杂录中的传记,对人物情况做了交代。

对地名的注释,如卷一《风蝶令?石城怀古》中之“石城”,则援引《元和郡县志》《吴都赋注》和《江宁府志》予以说明:“石头在升州上元县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吴改为石头城。”“石城,石頭坞也。在建业西,临江。”“石头城在府治西,据石头山为城。”三则材料把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名称流变交代得相当清楚。

对物名的注释,如卷六《绮罗香?玉兰》把玉兰写的唯美至极,但是此花为何状?缘何取此名称?属性如何?《群芳谱》曰:“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丛生,一干一花,皆着木末,绝无柔条。隆冬结蕾,三月盛开,花落,从蒂中抽叶,特异他花。”这类注释解决了读词时知其物,而不知其样貌品性的问题。

二、注释词语、典故及词中本事

如卷一《东坡引》中的“六幺花十八”。李注云“六幺一名绿腰,一名録要。琵琶録云,绿腰,本録要也,乐工进曲,上令録其要者。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六幺至花十八益奇。”又云“花十八,舞节也。”通过《碧鸡漫志》和《摭韵》中的注释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对于词中典故,李富孙亦多征引史料进行剖析。卷二《青玉案?临淄道上》里的“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一句,李富孙认为此处是引《战国策》中冯谖“弹铗而歌”的典故入词。

李氏对朱词中的本事也多作说明。“朱彝尊流虹桥纪事云:叶舒崇元礼,美丰姿,少日随其兄学山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女卒,元礼适过其门,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元礼,入哭,女目始瞑。余作《高阳台》记之。一时交传其事。”李富孙用以交代《高阳台?并序》一词的本事,读者便可知词旨意,领会情感指向。

三、注释词句出处

朱词善化用前人诗句,故在笺注时,李氏用力颇深。综合考察发现,由于词作性质不同而呈现两种笺注形式。

其一,除《蕃锦集》外的三部词集中的词皆是原创词句,在词句之下直接标出所化用作品的作者及其具体词句。举卷一《桂殿秋》为例(括号中为李注):

思往事,渡江干(骆宾王诗:禹穴枕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杜牧诗:镜敛青蛾黛;处默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共眠一舸听秋雨(毛开词:更学鸱夷子,一舸下东吴),小簟轻衾各自寒(白居易诗:小簟六尺床;张华诗:轻簟覆空床)。

朱词中的“江干”“青蛾”“小簟”等各出自谁人诗词,阅李注可一目了然。

其二,《蕃锦集》有其特殊性,词中之句都是前人诗句。故李富孙在注释这些作品之时,采取另一种方式,如卷七《浣溪沙?春闺》:

出意挑鬟一尺长(段成式《柔卿解藉戏呈飞卿》;沈佺期观妓诗:挑鬟出意长),巧匀轻黛约残妆(施肩吾《妓人残妆》词),黄昏独自立重廊(柯宗《宫怨》)。蜡照半笼金翡翠(李商隐《无题》;刘遵诗:金屏障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章孝标《贻美人》;见卷二生查子),不因风起也闻香(罗虬《比红儿》诗)

先将词句的出处标出,如“出意挑鬟一尺长”一句出自段成式的《柔卿解藉戏呈飞卿》。然后对段成式此句的原出处做进一步的探源,认为“出意挑鬟一尺长”是段成式化用沈佺期《观妓》中的“挑鬟出意长”,将它列在其后。

李富孙《曝书亭集词注》关于人、地、物名称,典故本事,词句出处等内容的详细注释,对于朱彝尊词的解读与传播,甚至是经典化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部清人注清词的上乘之作,对于整个清代词集笺注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注 释:

①《绝妙好词笺》成书于清乾隆已巳年(1749),《蘋洲渔笛谱考证》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之前,《山中白云词疏证》成书于乾隆十八年(1753)。《曝书亭集词注》刊刻于嘉庆十九年(1814),其间相差六七十年。

参考文献:

[1]李富孙.曝书亭集词注[M].清乾隆十九年刻本.

[2]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3260.

[3]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431.

[4]王兆鹏.词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299.

猜你喜欢

笺注内容
“笺注”作为鲁迅小说批评新范式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笺注本《切韵》引《说文》体例研究
“坠我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