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19-07-01李芳芳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如今,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学生群体中,那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幅度降低,但是一些学生的心理仍存在较轻的健康问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所有学生的心理水平上处于标准状态,心理更加健康、积极向上。本文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并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完善之策,希望中职学生的心理能在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下更加健康,减少问题滋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用心理学的知识使得人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在心理上更加幸福,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区别较大,心理学主要为了救助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希望精神世界有残缺的人更加健康,心理顽疾得以消除。而积极心理学不是以治病为根本的,它是为了激发人自身的积极情感和力量,使得人的心理更加积极向上,更加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主观层面和个体层面。从前者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人的主观幸福感上,着重研究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情感状态,以及这些积极情感是如何产生的,致力于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人笑对过去、幸福地活在当下并乐观地憧憬未来。从后者来看,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人格的作用与积极人格的形成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人的各种优质能力。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有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些不合时宜,在这种情况系,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与时俱进,教育方式也要契合现代的心理健康要求。具体来说,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如下:

(一)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中职教育的理念、机制仍不成熟,所有中职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技能、知识的培养,这些学校希望能培养出一批批的高级技术人才,既使得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又能为学校树立良好口碑,但是,一些中职学校过分重视对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却对学生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的关注较少,甚至漠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长期缺乏人文关爱,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总之,不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未能得到滋养,心理健康隐患较大。

(二)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理解有误

一些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未能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过于简单,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专业化指导。此外,一些中职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但是该指导中心往往只为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而并未对那些心理健康问题不大、处在心理问题边缘的学生提供情感上的疏导与心理上的关怀,可见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有很大的漏洞。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得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更加健康、健全,消除内心的抑郁与阴霾,减少焦虑,中职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时也能更加积极、自信,走上弯路的情况大大降低。而中职学校如何施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中职院校和心理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中职院校的心理教师往往只为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指导,现在,心理教师必须摒弃传统做法,扩大服务范围,为那些心理问题不大、但是内心长期未受到良好熏陶的学生提供辅导,使得学生们的内心都能更加健康、饱满,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父母、教师、同学,带着乐观的心态走好接下来的人生路。

(二)加强心理教育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种共同的自我暗示,那就是希望自己在社会中能够成功、能够获得他人认可、實现自己的价值。在这种天然心理暗示下,人们不断地渴求提升自己的技能与实力。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也应抓住这种所有人都有的心理需求,以此为切入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有效进行。此外,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综合体,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体现这种综合性。所以,但凡能够激发学生进取心的情感体验项目及其他活动,都应列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能够切实保障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育。

(三)构建科学的、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生观

积极心理学认为,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心理咨询师与咨询者要构建平等关系,这两者也并不存在谁贵谁贱、谁高谁低的问题。在中职院校中,心理教师不能把来访学生视为“问题学生”,更不能因为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就轻视他。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保障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友好的。首先,中职院校要组织本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学习积极心理学,这样教师就能掌握积极心理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和处理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加到位的指导。

四、结语

随着时间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更加关注,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内容,顺应社会的发展变迁。本文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根据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把积极心理学引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希望中职院校的学生能接受到科学、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身心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v.35;No.458 (2):148-151.

[2]佚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提升研究生心理韧性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1):101-104.

[3]宁欣,李开宇.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赜[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1).

作者简介:李芳芳(1980.12.21)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邹平县,单位:上海市贸易学校,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