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探微

2019-07-01杨旭伟

学理论·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融媒体传统文化

杨旭伟

摘 要: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以融媒体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是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环境,坚定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需要。北二外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准确把握融媒体开放性、移动性、社群化、交互性、碎片化、时效性等特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建立了“思想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文化积淀与专业提升相结合、线上传播与线下践行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正在开拓传统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传统文化;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178-0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媒介融合呈现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打破了媒介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等传播界限,多渠道、多媒介、多功能、多场景、多内容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现实,而这也必然带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内容组织机制的重构。”[1]在此背景下,“融媒体”一词及其隐含的传播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融媒体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把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盘整合,构建资源融通、內容兼容、形式交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它并非一种实质性媒体,而是以宏观视角将多种媒体进行全面、彻底地融合,使其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它也并非传统媒体的简单相加,始终处于互补、反馈、改良、创新的动态融合之中。因此,融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时效性、开放性、移动性、交互性、社群化、碎片化、个性化等突出特点,这也促使传统媒体在体制、内容、技术、管理、运营、人员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传承东西方文明、促进中外交流”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初创至今积极承担的历史使命。在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北二外深刻把握传播规律,坚持“以资源融通为基础、以兴趣体验为驱动、以微型活动为载体、以文化自信为目标”的实施思路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并将其从现实环境延伸至虚拟空间。本文将以北二外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为例,探究融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的理念创新方案和优化实施路径。

一、以融媒体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是网民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这一群体不仅是离不开智能终端的“低头族”“刷屏族”,也是具有强烈主体参与意识的“麦克风”“网红达人”,其中不乏信息生产者和舆论引导者。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价值塑造的途径由“课堂、教师、主流渠道——学生”的垂直单向输入,转变为交互影响的多向度互动。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发了新的思考。

(一)以融媒体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是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方兴未艾。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

开发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新、旧媒体融合并举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类活动正是立足当下所处的现实环境,对上述有关指示的领会与落实,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出的倾听与回应。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洞悉时代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思想引领和塑造;另一方面要贴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关切和期待,运用其喜闻乐见的手段,采用贴实际、接地气、有温度的话语方式,创新活动形式,把活动做得有声有色,从而丰富其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实效性。

(二)以融媒体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是适应多元环境,坚定文化自信,引领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4]“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5]

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环境日趋多元复杂。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种种信息纷然杂陈。这给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扰甚至冲击。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校作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场所,应发挥积极的指导和辐射作用。在现有经验基础上,结合融媒体创新思维和技术手段,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以多媒介融合并用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正是拉近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有益方法。这也将有助于向实现立德树人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迈进。

二、把握融媒体特征,善用融媒体思维,以理念创新提升活动实效

在把握了以融媒体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剖析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各环节所呈现的属性及特点,了解受众的信息接收偏好及心理特征,将理论观察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打破思维定式和新旧壁垒,在“融”上下功夫,构建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播平台。

(一)把握融媒体开放性、移动性特征,打破时空限制,优化活动流程,完善活动的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

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高度普及打破了时空局限,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生产、传播信息,信息的覆盖面、触达率和影响力大为增加,呈现出开放性、去中心化、移动性的显著特征,这对在融媒体环境中举办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颇有启发。

在设计理念方面,我们要深刻把握融媒体“开放融合”的本质,加强进行顶层设计,聚合传播力量,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打通线上线下两个空间、校内校外两方边界、第一第二两个课堂,从而以立德树人为圆心,画出传统文化思想引领载体与践行平台的同心圆,涵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在实施流程方面,活动的准备、宣传等环节要全方面打通,注意在不同媒介开展活动时针对媒介特征个性化安排;还要在思想内化、价值外化、成果创新性转化等方面下功夫,探索构建适合于高校的“融媒体+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及育人体系。

北二外传统文化节统筹设计活动版块内容,在“读经以固本,书画以润学,修辞以立诚,拾遗以成文”的宗旨下,举办名师讲堂、读书沙龙、书画大赛、征文大赛、诗词大赛、非遗体验、传统文艺展演等涵盖面广、侧重性强、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子活动。以已经连续举办十二届的“兰亭杯”书画大赛为例,其活动形式不限于书画作品线下征集、评比、展览等,还设计了汉字创意作品线上征集展示、中外学生书法互动体验沙龙、书法文化讲座等延伸环节;活动以在校学生为受众,邀请知名书画艺术家、校友、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参与其中,广泛延揽产、学、研各界资源指导支持;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不仅使校园更添翰墨之香,获奖学生还被推荐参加国家级、市级相关学科竞赛并屡获殊荣。各类活动融合衔接,兼具德育、智育、美育多方面效益,为不同程度喜爱传统文化的学生创造了亲近了解、研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二)把握融媒体社群化、交互性特征,坚持学生为本,注重互动参与,提高活动的受众满意度与传播影响力

融媒体环境中,信息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在信息传递方式、内在价值追求等方面呈现出认知多元、需求分众等特征,具有相同社交背景、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人们在虚拟世界中往往主动或者被动联结在一起,呈现出社群化趋向。不论是否从属于某一社群,传播双方都是能动的主体,双向(多向)互动交流取代了传统的单向线性传输。这些接受者(用户)的参与和反馈,有助于信息生产者及时了解受众的思想倾向与情感态度,从而对传播活动进行优化调整。

明乎此,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要明确“受众的用户化”这一观念[6],主动适应信息传播的新形态,转变单纯的宣传者、教育者的定位,以引导者、服务者身份,充分调研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注重作为“用户”的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互动体验,找准供求契合点,以学生需求促进信息供给侧结构调整,以“客户思维”进行设计、组织与运营,使学生群体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并乐于分享和再次传播。

北二外传统文化节精心建构活动情景,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在“心手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体验活动中,学校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老艺人带领学生学习京剧脸谱、鼻烟壶、面人的制作工艺;在集“精研深学、宣讲发声、外化践行”于一体的国学宣讲活动中,选派优秀学生组建北二外国学宣讲团,走进中小学及社区开展国学宣讲。

基于学生群体的社群化特征,学校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有相同志趣的学生搭建以文会友的开放平台。例如,为引领学生品读经典,养成“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举办“书香有约”读书沙龙活动。在以青年教师、高年级研究生为主力的“阅读导师”的带领下,为每期学员定制阅读任务,定期在微信群、朋友圈中交流读书笔记、打卡记录;以“打卡全勤奖”“最佳书评奖”等奖项为激励,举办线下阅读分享会,进行活动总结与表彰。

(三)把握融媒体碎片化、时效性特征,主动设置议题,强化思想引领,赋予传统文化活动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

融媒体环境下,人们以大量零碎时间流连于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应用等“微”平台,消遣式、快餐式、碎片化、图像化“微阅读”“快阅读”成为文化风尚,“热搜”“网红”等引领着网络舆情的走向,点赞、跟帖、分享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态度的常用方式。

因此,要适应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把握现代年轻人阅读的习惯,将题旨宏大、寄托深远的大活动化整为零,蕴广大于精微,善用凝练精简、图文并茂、鲜活有趣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与深度美感,制作富有创意的微型阅读产品;举办时空限制小、操作灵活简便的“微活动”,使活动更加生动化、高效化。例如,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专门设置了“荐微知著”经典名著微书评大赛、“伴琴瑟古韵·颂时代新声”经典微诵读大赛等,参与成本低、传播效果好,实现了润物无声、以赛促学的良好收益。

同时,在内涵上,要以正确的思想价值、高雅的审美情趣作为活动的基调,保持各环节隐性教育目标的连贯性与一致性,使学生主动领悟思考、内化吸收。因此,要善于呼应时政热点和重要事件节点,找准话题方向,加强内容建设,提升议程设置能力,将学生纳入讨论之中,提升其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及认同。例如,2017年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充分考虑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建军90周年、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等重大事件的教育意义,将诗词创作征集活动的主题设置为“诗言青年志,歌咏赤子心”,将书画大赛的主题设置为“献礼十九大,翰墨颂中华”。学生提交的诗歌、书画作品或取材传统,或反映我国现阶段各方面新理念、新成就,既体现了传承不息的民族精神,又饱含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展现出二外学子的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现实关怀。

三、拓展文化视野,践行文化自信,建立学生运营团队保障活动运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举办传统文化类学生活动,必须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文化教育置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视域和现实环境之中,作为涵盖革命、建设、改革文化的“文化自信”主题隐性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作为活动组织者,要以辩证的态度,不唯充分利用融媒体在现实文化环境的传播特点、优势,也要回避和弥补其不足、短板,从而更高效自如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唯从中华文化本位角度进行活动设计,还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吸纳中外学生共同参与,使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观与内省,激发其文化自信与自觉的内生力量。

立足于外语院校语言文化多元、留学生较多的优势,北二外专门举办展现多语种文化的翔宇國际文化节,与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相得益彰,引领中外学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美好愿景而携手前行。此外,2018年适逢对二外建立、发展给予深切关怀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该年度举办的“兰亭杯”书画大赛以“文心墨韵,海棠书香”为主题,将传统书画艺术与校情校史教育紧密结合,邀请中外学生共同学习绘制周总理生前最喜欢的花、北二外校花——海棠,缅怀周恩来总理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激励二外学子传承总理精神,不忘建校初心,争取为国家外交外事做出新的贡献。

此外,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团队是活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学校搭台、学生唱戏”,把舞台交给学生,为各类团学组织、国学兴趣社团提供扶持和帮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融媒体环境的复杂特征也对学生运营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热爱和研究,又要具备新闻传播方面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兼具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意识。在传统文化节的实践过程中,北二外文学院构建了以专职教师为指导、学生骨干为主体的“融媒体+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团队。团队充分调研和了解受众对象的需求,为活动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与校内外相关机构协作,组织学生赴故宫、国子监、卢沟桥、颐和园等文化单位及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开展考察,力求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路打造更有品位特色的学生活动,为构建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贡献积极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北二外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深刻把握传播规律,建立“思想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文化积淀与专业提升相结合、线上传播与线下践行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拓展了学生活动的时代性、感召力、参与度和影响力。同时,学生作为校园文化产品的生产运营主体、消费主体及受益主体,明确了自身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学校将完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凝练品牌特色,联手各界资源,扩大受益范围,继续开拓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眭黎曦.融媒体生产中的舆论引导创新[J].新闻战线,2017(1).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8-10-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3]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7-02/28/c_136090262.htm.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8-10-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4/c_1116825558.htm.

[5]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6]融媒体建设不是简单加法(深观察)[N].人民日报,2016-10-13(20).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融媒体传统文化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