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成及理论渊源研究

2019-07-01任智颖

学理论·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

任智颖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旨在治理经济不平衡层面上的新思路、新见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所做出的前瞻性、科学性的决策。这一经济决策在本质上有别于西方的供给学派,并且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层面上,继承和发展了其他科学中的优秀成果,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所实施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举措。因此,基于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党和人民全面地认识和运用其各项举措,并且充分地发挥改革应有的成效,促进我国经济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089-03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当前的客观国情所做出的一项经济战略。因此,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以及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践行这一经济战略。

一、我国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述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与强调

“供给侧改革”这个“时髦”之词在我国的大地上被提上议程并广泛地使用,就要从2015年10月说起。在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一《建议》提出了:“培育发展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接着,于11月10日,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阐明了:我国的经济不仅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而且需着重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从而有助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及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紧接着,于11月11日,我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通过消费升级的方式来促进产业的有效升级,并且培育新的供给、新的动力来扩大国家的内需。到了11月17日,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发言中,也阐述了必须对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性改革进行更加深入的践行,从而让供给的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结构层面的变化[2]。

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了国家在经济方面需要坚持的方针,即: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进而推动经济从量层面向质的高度变革,以及促进效率和动力方面的变革,最终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3]。我们需深刻地领会其要旨及精神实质,以致更加准确地认识国情之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方向及基本要求,并切实地提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觉性、使命感。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的结构包括产业、区域、要素、排放、经济增长动力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结构。这些结构性表现出趋于明显的分化。为了应对这种经济变化,需改革制度供给,并且更大地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

1.工业去产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源逐步向新产业倾斜和配置,这就使得供给与需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时候,有两种错误的手段不可以发生,第一种是带有计划性的经济政策去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这样会使经济运行过程中,新的产能问题出现。第二种是用扩大旧产业和旧需求的传统凯恩斯主义,这样做反而会离目标差距越来越远。对此,当前我国工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工业去产能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减,也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有的工业带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上直接求助于地方政府,政府的直接干预这不但没有去产能,反而还起到了反作用。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政策的指引下,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利用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来分流产能过剩。

2.房地产去库存。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中存在着炒房,积压房,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现象较多,同时这些不适当方法也造成了房地产方面产生大量库存。另外,房价高,中间商暗中抬价等现象使得居民住房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房地产去库存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已为党和国家所关注,并且也实施了一些举措以应对这些问题。其表现在:如运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方式。在自刚性购房者、改善需求购房者之后,农民工成为房地产去库存的庞大群体;还有,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鼓励房地产企业顺应市场规律降价和兼并重组、取消限购、改革住房公积金等来刺激人们购房,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有房子住,刺激经济。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房地产库存。

3.生产过程降成本。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大多因为制造成本偏高等问题,而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4]。由此,降低成本自然也是改革需要考虑的一个层面。我国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主要在于:我们能够以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和降低税费这两种途径来帮助企业达到降成本的目的。此外,国家仍可对垄断性要素市场,特别是加强电力市场化的改革方式,从而达到完善煤电联动机制和降低物流成本等等。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政策,旨在企业降低成本,使之更好地发挥企业作用,最后有效地增加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4.金融去杠杆。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受西方市场理论影响,偏好引进西方市场现有的工具,一时间,杠杆、理财、基金各种各样的交易所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这是不理智的。我们应该找到符合我國市场经济运行的,并非西方市场有效的东西我们运用起来也有效,对于金融市场来说,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好的东西,应该审时度势,以稳健为前提。去杠杆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其主要有:政府部门主要是解决地方债的问题、非金融部门主要是优化融资结构、金融部门是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去杠杆主要是让市场发挥主要作用,这样才能有效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去杠杆。

5.区域发展补短板。关于如何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木桶效应”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即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板。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基于此现状,补齐区域发展的短板也纳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项目之中。对此,党和政府通过精准扶贫,妥善解决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对三农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举措,来具体地解决了关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精准扶贫与粗放形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有针对的目标。比如:在不同贫困区域的环境、不同困难农户状况、精准管理等方面进行更为具体的扶贫。

二、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溯源阐述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以高瞻远瞩的姿态,所形成的一项旨在改变国家经济层面的发展战略。由此,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需研究西方供给学派,可以得出这一战略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层面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萨伊定律是19世纪初兴起的经济学思想,他认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中,生产、分配、交换都只是手段,消费才是最终目的。没有人纯粹为了生产而生产,生产者为了达到消费的目的才进行生产活动的,当一种商品被生产出来并与他人的商品进行交换时,就会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他商品的需求。这样的商品交换和需求,使得整个经济体系呈现出了良性循环状态,也就是其中某些商品的供给同时带动了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这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被概述成“由供给而创造了自己的需求”[5] 。

(一) 供给经济学派

供给经济学派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此阶段,恰逢“滞涨”时期,即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对此,供给学派特别看重“激励”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1981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将供给学派的理念付诸实践,形成了所谓的“里根经济学”。主要是降低税率、减少政府管制、合理调控货币供给、实现预算平衡。关于供给学派,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拉弗,他的主张经济是长期繁荣和减少税收的政策。

(二) 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诺斯和科斯。新制度经济学派主张:市场导向、自由经济以及反对政府干预。该学派的主要理论是,他们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制度的形成、变迁和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企业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共同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三大分支。新制度经济学派最突出的特点是对不同经济制度在效率上的合理性进行比较。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同于西方的供给经济学的,它与以萨伊定律为主的供给经济学派不同,又与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需求决定论不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它与西方的供给改革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根据我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潮流而提出的,是符合我国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应用。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将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不断丰富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规律的应用和发展

全面认识和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并进行理论创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线,在分析经济变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强调供给还需注重需求的变化;既要突出生产力的发展又需对生产关系进行完善。”[6]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也已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从另一个方面反作用于生产力,彼此呈现辩证的关系。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和运用这一基本的经济规律,历史的车轮最终将会向前进步。对于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状况也是如此。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对生产力进行改革,而且要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革。由此,国家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唯有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来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依靠改革制度,另一方面依靠科学技术[7]。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再生产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合理的平衡关系,是改革的方向。不管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要有合理的平衡关系[7]。这是马克思在分析再生产理论所强调的经济理论。马克思的社会总产品再生产理论,就是要确保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平衡关系。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就是要保证社会各生产之间的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平衡问题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平衡问题。按照马克思社会总产品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各自生产的产品与对方产品的交换达到平衡状态,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才能使市场处于有序稳健的状态。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去库存,就是要将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调整为平衡的关系,这就是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马克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应用和发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蕴含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之中。作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两大社会发展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国家制定的经济经济制度,则是来源于现阶段的经济基础。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基础的具体体现。而社会中呈现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有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则是一定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所决定。相反,不同時期所体现出的不同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所产生的一系列产能过剩问题的情况下应运而生。这样的发展战略既是符合我国国情,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它不仅注重需求侧,更加注重供给侧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之处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还包括非常广泛的制度,这对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我们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在借鉴之时,绝不能采用教条主义的形式照搬照抄,而应取长补短,并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章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与亮点[J].人民论坛, 2016(1):50-51.

[2]张政,刘军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3]常雪梅,秦华.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 人民日报, 2015-11-19(2).

[4]吴志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因地制宜——以江西省为例[J]. 地方治理研究, 2016(4).

[5]甄浩.供给侧改革的微观基础[J].经济研究导刊,2016(30):5-7.

[6]康达华.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的政治经济学解析[J].探求,2017(3):24-29.

[7]陈大为.法治政府视域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7(2):55-59.

[8]李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2):73-76.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
自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