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肌理对现代雕塑的作用

2019-07-01俞小丽

牡丹 2019年15期
关键词:雕塑家触觉肌理

俞小丽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呈现出的视觉与触觉组织构造、材质纹理形式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表面形式。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有的肌理特征与形式,这种特征是人们对其进行定义与感知的直接媒介。在雕塑艺术中,雕塑家通过肌理的运用与表达,赋予作品灵魂与生命力。

本文对肌理对现代雕塑的作用进行论述,发现肌理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视觉表达,另一个是触觉表达。人们通过这两种方式对雕塑作品进行感知,雕塑家也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作品的创意表达。但是,肌理会因为质感、形式、材料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因此肌理对现代雕塑的影响不止一面,需要雕塑家的不断挖掘。

一、肌理的表达方式

(一)视觉角度的现代雕塑肌理

人们对雕塑的认识首先从视觉角度开始,即从眼睛开始分析雕塑的质感,通过眼睛,人们可以对雕塑的基本材质进行判断,如木头、金属或石头。这种基本的感知能力让人们对不同材质的雕塑有了一种较为直接的定义,例如,木头材质的雕塑给人一种温暖、细腻的质感,因为木头的颜色偏暖;不锈钢材质颜色偏冷,同时表面光滑,可以对光线进行折射,因此这种材质的雕塑肌理给人一种距离感,充满冷色调。雕塑家在创作雕塑艺术品时,为了让观众理解其想法与创意,会精心选择材质,让其肌理的视觉效果呈现更加全面。

(二)触觉角度的现代雕塑肌理

触觉层面的雕塑肌理是视觉的升级,因为这种空间艺术避免不了被欣赏者抚摩,人们通过触觉加深对此类艺术品的感受。因此,雕塑艺术家会把握好这点,让观众从触觉角度对雕塑进行美感欣赏。有雕塑家认为,全部依靠视觉进行欣赏的艺术是绘画,而雕塑作为一个空间形式的艺术品,就应主要通过触觉进行感受,因此不用眼睛看,直接用手抚摩,体验到的才是雕塑真正的灵魂。无论是看,还是摸,体验的核心都是雕塑的肌理,不同的肌理特征给人不一样的体验,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抚摩起来粗制的肌理给人一种豪放、厚重、朴实的心理体验,例如,一些纹理较为粗犷的岩石雕塑,更适合制作一些大型的雕塑,展示其豪放、不拘一格的大气;而玉质材料具有细腻玉润的触感,更适合制作一些精致小巧的饰物类雕件,这些物体材料的属性与表面纹理会让人们根据其展现出的肌理特质进行艺术创造,进而赋予其更多的艺术展现力。

二、肌理在现代雕塑中的作用

(一)通过合适的肌理选择,强化雕塑气质

直接利用材料本身的肌理特征进行雕塑艺术表现,可以让整个现代雕塑艺术品更加浑然天成,也直接体现了雕塑材料应用的本质美。存在于世间的各式材料都有其自身的肌理气质,这些肌理呈现出的特征主要来自其自身的软硬程度、粗细程度、光滑与粗糙程度等。这些特有的质感让材料的表现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雕塑的主题,选择材料,可以让现代雕塑作品表现力更强,更能突出主题。

例如,桂林愚自乐园中的一个方形雕塑,是一个高大的立柱型作品,上部没有太多处理,而是在接近于底座的位置进行了一些线条上的中和处理。这种藝术处理方法与肌理选择就是雕塑家对石头纹理的一种观念性认知,因为雕塑家体会到了花岗岩的各种原始力量,冷峻、坚硬,同时又易崩离破碎。这种肌理上的特质让雕塑家想要完全保留其个性,雕塑作品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处理,石头的内在肌理个性得以完全保留,所以这件作品比较成功,材料的特性与维度都在合理的处理下得以全面展示。但是,下部的艺术处理好像在与上部进行对比,通过打磨与线条处理,下部呈现出的是绸缎般的飘逸与柔软,这种肌理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因此欣赏这件作品时,人们往往会产生恍惚感,惊讶于花岗岩肌理层次的双重特性。这就好像人一样,外在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很容易被人们定义,但是其实那只是一部分而已,表面之下,也许还藏着一个与表面有极大反差的自己。

(二)反向肌理运用,展现雕塑作品创意

反向肌理运用,是对肌理本质认识的一种升华、深化。因为这种反处理手法更加考验雕塑家的艺术理解力与处理能力,因此其可以在反向肌理表现中获得全新的肌理呈现。例如,岩石给人的肌理感觉是硬朗的、富有棱角的,因此在现代雕塑的应用上常用来表现一些粗犷、大气的作品,这是人们的普遍印象。但是,反向肌理表达恰恰要挑战、推翻这种固有印象,通过加工与处理让其产生完全相反的肌理表现。正是这种完全在人们视觉感知之外的表现与体验,给人以惊艳之感。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对雕塑的材料肌理进行定义,如一块坚硬的石头、一块温润如水的明玉等。但是,雕塑家可以使用反向处理方法,赋予这些坚硬的材料软性形象,温润的材料被处理出棱棱角角,这种肌理上的反差处理方式会颠覆人们的认知,进而获得更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例如,陈云岗的雕塑作品《中国老子》就是将青铜材料的冷峻肌理感进行柔化,利用线条、造型等方式的处理,让硬度感很强的材料变得柔和,没有棱角,整体都散发出一种和谐的线条美。因此,这种反向肌理的处理手法非常成功,通过肌理的艺术处理给雕塑作品另外一种生命力,另外一种视觉、触觉上的体验,非常惊艳、别致。

这当然离不开雕塑家的深厚艺术表现功力,但如果没有材料的肌理辅助,也无法让一件成功的作品横空出世。因此,肌理处理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视角与处理方式可传递出其他质感,这种反差让肌理的概念更加富有内涵,值得雕塑家与人们的深思。

(三)使用对比肌理的方式,突出作品内涵

一件雕塑作品往往采用一种材料进行艺术展现,而这件作品展现出的肌理往往也只是一种,即便有所变化,也都是这种肌理所具备的特征。对比肌理则颠覆了人们对材料肌理的基本认知,例如,一块岩石雕塑,其最为突出、淳朴的肌理特征是自身具备的坚硬、颗粒感、线条平直等,但是雕塑家通过处理,在这些岩石上进行树木肌理的体现,通过蛀洞的方式,让这个岩石展示一个朽木的肌理特征,这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对比肌理。这种肌理反馈方式让人产生恍惚感,两个完全不搭边的雕塑材质因为雕塑家的处理,开始得到融合,甚至一方对另一方的肌理进行模仿与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肌理认知层面的升华。

雕塑家班灵生的一个金属雕塑作品既像横跨湖面的彩虹,也像一座桥,更像一只伸出的手臂,造型流畅。该作品从粗到细,从有到无,倒映在水上,其倒影与雕塑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状。这件作品是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雕塑肌理多以坚硬、机械性结构著称,但是这件作品因为得到雕塑家的处理,反馈给人的肌理感受是流畅的、富有张力的,这种肌理反差让作品具备更强的视觉张力,让金属好像有了股柔软的力量,极富表现力。有美学家说:“现代雕刻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挖掘材料的表现力,让多种质材的审美价值被深入挖掘。”这种对比的肌理处理手法让雕塑材质的表现力更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雕塑虽然忠于质感,但是扩展边界也是雕塑艺术追求的一个方面。

三、结语

肌理作为雕塑艺术形式的主要表达出口,直接影响着雕塑作品的整体气质与创意,雕塑家应注重开发材料的肌理特征与表现力,让现代雕塑的艺术系统拥有更多分支。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雕塑家触觉肌理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食的触觉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雕塑家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