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踏实地的精诚艺术

2019-07-01张旭红

牡丹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评剧舞美唱腔

张旭红

评剧艺术一直以其通俗、贴近生活而广为观众接受和喜爱,在戏曲艺术日渐式微的今天,评剧舞台艺术应该怎样做,才能经久不衰,走得更好更远,是每一位评剧艺术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保持评剧艺术的表演初心,保持舞台上精诚协作的精神,对剧目精心打磨,是评剧艺术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提到戏曲,人们对其的感觉往往两极分化,一方面,觉得它是高高在上的艺术种类——国之瑰宝;另一方面,人们又不能否认戏曲艺术来源于民间,田间地头,戏曲之声也是随处可闻。特别是广受民众喜爱的评剧艺术,评剧是我国北方的一大戏曲种类,它唱腔多变、优美、朗朗上口,唱词通俗、贴近生活,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评剧艺术无论在唱腔还是在表演方面都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评剧表演脚踏实地,在舞台表演、艺术修养、剧目打磨方面都永葆一颗初心。

评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生行主要是老生和小生;旦行主要是花旦、青衣、老旦、彩旦、闺门旦等,这些都是一些新形象的塑造;净行主要是花脸扮相;丑行主要包括文丑、武丑,还可以细分为袍带丑、方巾丑、腰包丑等。评剧的这些行当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戏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不断实践,丰富完善起来的,原先并没有这么完善的评剧行当划分。

一、保持评剧艺术的表演初心

评剧表演的初心是民本意识,因为最初的评剧其实是乞丐行乞时所表演的一种说唱形式,为了获得人们的注意和同情,其必然要顺应人们的观赏心理,带着讨好的感觉,也被称为“莲花落”。因此,评剧民本意识就是说评剧的演出要以观赏者的感觉感受为第一位。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这是一种表演形式成功的重要体现,所以评剧表演一直都在寻求与观众的契合,寻求顺应观众的审美和需求。评剧最初來源于民,真正做到了站在大众的角度去思考表演、构建表演框架,同时以普罗大众的生活为表演素材和蓝本,因此更贴近民众生活,广受人们的喜爱。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评剧行当更加完备,唱腔流派也日渐完善。例如,著名的评剧流派花派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日渐成熟和完善的流派艺术。花派艺术的唱腔以刚见长,但以柔贯穿其中。花派创始人是著名的评剧演员花淑兰,她不仅能唱花旦、小旦、青衣,还能唱小生等行当,因此戏路极广。她的评剧演唱特点在高腔、疙瘩腔、滑音、装饰音的运用上,她是评剧里的女高音,还是花腔女高音,她用精湛的技艺、美妙的高音创造了评剧的花派艺术。花派的音域很宽,上下可达15度,还经常采用高跳8度下降4度的唱法,因此听来别有风味,高亢也成为花派艺术的特点之一。

由于评剧的民本意识,所以评剧表演的内容大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百姓的命运。例如,评剧剧目《刘巧儿》《牧羊圈》《相思树》《三节烈》《半把剪刀》《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都是通过剧中几位演员的演绎来表现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事情。相比于京剧等其他表演形式,评剧更加自由,在表演中表现生活,张力更大。大多数评剧表演采用线性结构的文本形式,将生活中丰富的事件浓缩成能在方寸舞台上表演的精华,而且表演往往乡土化,能让观众通过表演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因此吸引观众,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保持评剧表演精诚协作精神

对于任何一位从业者来说,评剧艺术都是一个认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广阔平台,对于热爱评剧等戏曲艺术的人,舞台是他们实现梦想、展示魅力的最佳平台。同时,对于一场精彩的评剧剧目来说,它不仅仅是自我展示的舞台,因为没有一部剧目和表演是一个人、一个演员或一个部门能完成的。一场精彩的评剧表演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一台成功的剧目演出荣誉不仅仅属于那些在舞台上挥洒汗水的演员,同样属于那些为了演出成功而奔波忙碌的幕后人员,离不开舞美、灯光、道具、服装、化妆等多部门的鼎力配合。评书艺术的发展,评剧在舞台上的魅力和成功属于每一位致力于评剧发展的人。观众看到评剧演员在舞台上一招一式挥洒自如,听着他们韵味十足的唱腔唱词,而在观众看不到的舞台背后同样有许多的工作人员在为精彩的评剧演出而默默付出着。所以,舞台表演的成功离不开舞台上的演员,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演出的人员,正是大家众志成城、精诚合作才让评剧艺术在舞台上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评剧表演在各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人们也要认识到,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介入,包括评剧在内的许多戏曲形式步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分注重舞美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很多从业者过多地把精力、时间、资金投入到追求舞台灯光美术效果上,这是不对的。人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像评剧这样的表演艺术,演员扎实的唱功、经得住推敲的剧本才是其在舞台上的真实艺术魅力,也是观众买账和喜欢评剧的根本因素。只有永葆评剧艺术的表演初心,不断磨炼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才能使评剧艺术长久地发展下去。

花派之所以受欢迎,正是其真正的唱功技术征服了观众,像著名的评剧剧目《杨三姐告状》,它之所以能够流芳百年,久唱不衰,成为评剧经典剧目,正是由于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名家名角的精彩演绎,而不是华而不实的精美舞美。当然,舞美的适当表达和改进会增进评剧艺术的表演效果,但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不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宠。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评剧艺术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和获得观众认同,是演员在台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努力付出换来的,是剧本、演员、灯光、音乐、道具、舞美等各个部门精诚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演员和工作人员全身心地投入,以演员为基础,在舞台上尽最大的努力,下功夫在戏、在唱上,就能把评剧艺术之美传递给观众,就能感受到观众的喜爱之情。

三、保持对评剧剧目的精心打磨

评剧,起源于民间,多是为大众表演,所以评剧艺术更接地气,唱腔唱词通俗易懂。正因如此,长期以来,评剧艺术一直被认为是比较低俗的剧种,有些喜欢看京剧、昆曲的观众更是对评剧不屑一顾。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评剧艺术不断完善自身,特别是在剧目的打磨方面不断下苦工,因此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目。正是这些经典剧目,一改过去评剧在某些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它再也不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剧种,而是独具特色的剧种。

这一转变,离不开评剧从业者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从评剧的剧目入手,力求精益求精。例如,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但深刻思考评剧运用于这一剧目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将评剧艺术特点在剧目中充分发挥出来,让观众即便是看同一剧目,但仍能对评剧的剧目表演印象更深刻。在表演方面,演员要加强对角色的理解和掌握,对自身所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生活背景等掌握,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将自身对人物的理解演绎在舞台上,在唱腔和动作上,也要用心揣摩,能够与表演的人物思想感情相契合。

像评剧《刘姥姥》,是以《红楼梦》中刘姥姥的角色经历改编而来。刘姥姥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为了使这个角色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在评剧表演中,刘姥姥所说的台词就不能文绉绉的,而应该是俗语,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刘姥姥的“俗”,这样表演起来角色才贴合实际,才自然,也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所以,评剧在剧目上不断进步创新,要求演员对角色用心,真正做到不断打磨、不断提升、不断进步,让那些经典的评剧剧目能长久地流传下去,真正做到“新剧有推出,旧剧更经典”。

(锦州市评剧团)

猜你喜欢

评剧舞美唱腔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评剧《大山里》剧照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