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执政伦理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9-07-01陈晓雯

学理论·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列宁

陈晓雯

摘 要: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随着党的地位的变化,列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风险和执政考验,提出要加强执政党的执政伦理建设,实践的具体路径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及提高党员干部道德水平。

关键词:列宁;执政伦理;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A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033-02

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其执政伦理建设思想是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伦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为执政伦理建设提供思想指引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的胜利,更在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为执政党的建设,尤其是执政伦理建设提高思想指引。列宁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做了许多结合本国国情的思考,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第一,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成功的。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诞生,成为俄国革命的转折点。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后,在列寧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最终取得了俄国革命的成功。列宁在《新的革命工人联合会》指出:“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1]另一方面,列宁也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基础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这个完全的统治,并不是一下子就巩固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同各种落后的学说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作了长期斗争以后,才巩固起来的。列宁提出:“现代社会在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全部发展,革命运动和被压迫阶级的斗争的全部经验,都日益证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正确性。”[2]

第二,革命成功后,党只有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随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地位由在野党转变为执政党,众多党员走上国家领导岗位,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建设的征程。然而,许多党员干部由于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旧学校是死读书的学校,它迫使人们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塞满了青年一代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3]更严重的,随着党的地位的改变,在党组织和苏维埃国家机关内,原来一些比较优秀的党员出现了骄傲自满的现象,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作风开始蔓延,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出:“今后它还将帮助为推翻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而斗争的全世界无产者更加明确自己的斗争的目的,更加坚定地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更加扎实地夺取胜利和巩固胜利。”[4]这里的“它”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的理论”。

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革命的、科学的、实践的理论,给布尔什维克党提供了思想上的价值指引。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并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实质就是人民主体性观点。

二、民主集中制,为执政伦理建设提供根本的制度保证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个人与组织关系的一个总的原则,是执政党进行执政伦理建设的根本制度保证。列宁明确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2]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从内涵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所谓集体领导,就是指凡属重大问题,必须经由党的委员会进行集体讨论后才能做出决定。列宁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既避免了个人决策的专断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又防止造成办事拖拉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对于集体领导的具体内容,列宁也进行了规定,一方面,无论在委员会人数方面还是在处理的工作范围方面,都不应超过绝对必需的最低限度,要就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最简短的讨论,提高集体管理的效率,要迅速地交换意见,通过交换意见互通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另一方面,列宁也规定,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实行集体管理都必须极严格地一并规定每个人对明确划定的工作所负的个人责任。

第二,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建设。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作为工人政党,应当给全体人民,特别是给全体无产阶级群众树立起富有思想性的、坚毅的、大胆的批判的范例,这就要求党要敢于接受监督。党内的民主监督对于纯正党风、纯洁党性是必不可少的。列宁认为改革党的最高机构是实现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他提出了改造中央委员会的设想,在人数上扩大数量,吸收工人和农民参加,并且保障他们享有中央委员级别的权利。此外,列宁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拥有更切实的监督约束力。监察委员会由受党的培养最多、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最能严格执行党的监督的同志组成。这一监督机构由党的代表大会选出,有权接受一切申诉和审理一切申诉,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同中央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或者把问题提交党代表大会。

第三,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员是党组织最基本的单位,只有每个党员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党组织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意味着党内的一切事物是由全体党员直接或者通过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处理的;并且党的所有负责人员、所有领导成员、所有机构都是选举产生的,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列宁在谈到党员的权利时说道:“全体党员选举负责人即委员会的委员等等,全体党员讨论和决定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问题,全体党员确定党组织的策略方针。”[5]此外,列宁还强调党员的自由权,尤其是批评自由。列宁指出:“党员应当对党内的问题广泛地展开自由的讨论,对党内生活中各种现象展开自由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评论。”[2]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执政党必须贯彻的根本制度要求。不论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还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都是以一种制度规约的形式达到“执政善”的目的,体现着执政伦理的价值取向。

三、重视党员干部道德的提高,是列宁执政伦理建设路径的具体落脚点

执政主体的道德建设,最终关系执政伦理建设的成效。党员干部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公权力的执政主体,必须不断提高道德水平,这是执政伦理建设的具体落脚点。

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得布尔什维克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党所处的环境变化了,党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党执政后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对党员干部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宁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素质的实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党员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思想武器的作用,列宁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6]因此,要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就必须要学习“先进理论”。列宁认为,这一“先进理论”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强调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一方面,教育共产党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本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另一方面,列宁强调理论学习最终要与实际结合,才能更加体现理论的生命力。党员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取得胜利,正如列宁所说:“我国革命的教训就是:只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才能在形势发生各种各样的转变的时期安然无恙。公开的政治斗争迫使政党更紧密地联系群众,因为没有这种联系,政党就没有什么用处。”[7]革命胜利后,针对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作风,列宁分析认为,官僚主义突出表现为办事拖拉、形式主义、机构臃肿、特权与腐败,这些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制造了党群之间的巨大鸿沟。他要求广大党员要摆脱官僚主义,从实际出发做实事,“不是学院式地,而是实际地加以研究”[8]。只有这样,才是一名合格黨员应有的态度,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布尔什维克作为执政党才能有更坚固的群众基础。

第三,使党员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它帮助党的机体肃清一切停滞的、不健全的、绝对的东西,使党能够加强并扩大党跟群众的联系[9]。对于提高党员个人道德修养来说,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列宁指出:“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再庸俗不过的是沾沾自喜的乐观主义。”[1]布尔什维克作为执政党,党内的问题应当由广大党员展开自由的讨论,对党内生活中各种现象展开自由的、同志式的批评和评论,这不仅是由执政地位决定的,也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同时更是提高党员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执政党是由千千万万的党员组成的,执政党执政行为的善或恶必然会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行为中[10]。因此,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促使党员干部行为伦理的养成,对布尔什维克执政党执政伦理建设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是执政伦理建设实践的具体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71,334.

[2]列宁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4,362.

[3]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98.

[4]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06.

[5]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1.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2.

[7]列宁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25.

[8]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5.

[9]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546.

[10]张振.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321.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列宁
斗鹅
列宁的后代
拉美有多少“列宁”?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