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翻译的局限性

2019-07-01王成祥姜黎黎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局限性损失翻译

王成祥 姜黎黎

摘 要: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发现很多东西很难或无法用译入语表达。本文归纳了体现局限性的几个主要方面,并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指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关键词:翻译;局限性;不可译;损失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发现有些内容根本无法用译入语表达。例如:

“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女卑是婢,女又何妨称奴。”

如果暂时忽略下联内容对女性的不敬,这副对联简直是天成之笔。可是,它却给译员出了一个大难题。如何把这副妙联译成英文呢?可能很多人会作如下或类似翻译:

“The man who has been a monk cannot be a Buddha. The girl who is a bond may also be called a slave.”

但是这样一来,原作的精妙之处损失殆尽。

所以,必须承认翻译的确有它的局限性。我国的翻译家很早就意识到了翻译的局限性。唐朝的玄奘在翻译佛经时提出了佛经翻译的“不能翻译”或“不应该翻译”的几大原则,可以看作是对翻译的局限性的最早认识。

一、 体现翻译的局限性的几个主要方面

究竟有哪些东西“不可译”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情况——双关语、拆字、回文、仿词、寓意名、某些称呼以及诗歌。

双关语不可译是中外翻译家公认的。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在论述一个只赞扬哲学家而蔑视管道工的社会必定会有麻烦时说了这样一句话:“Neither its pipes nor its theories will hold water.”其奥秘就在“hold water”上,这个短语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装水”(指管道),二是“站得住脚的(be capable of standing up to examination or testing)”(指理論)。也许我们可以把它译成“一个社会光有管道不行,光有理论也不行。”可是,“hold water”的奥妙荡然无存,译文产生了意义损失。

文字的拆分也无法译出。“我姓张,弓长张。”我们常听见中国人这样介绍自己——这也无法准确译出,这其实和前面的那副对联是同样的道理。

回文修辞格无法翻译。所谓“回文”是指正读反读都一样的词句,例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里的“天然居”是酒馆名)回文修辞妙不可言,可它却无法翻译。

仿词也是一个“不可译”的例子。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词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素来造一个临时性的新词,称为“仿词”。例如:“电影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应该‘大众化,如果只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就不是大众化了,那是小众化……”“大众化”一词被人们普遍使用,而“小众化”是作者临时造出来的,是仿词。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令人钦佩,可惜的是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与之对等的词来再现原作的高妙之处。也许可以译成“stuck fast in his own small circle”,或者“be confined to his own small circles”,但不管怎样,意义的损失不可避免。

含有寓意的人名同样无法翻译。许多作家喜欢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取能暗示其性格特点或职业的名字。Henry Fielding(1707~1754)曾把一个无法无天的人物命名为Jonathan Wild,《红楼梦》中的甄士隐和贾雨村等。这些名字在翻译时通常都采取音译的方法,而它们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某些称呼在翻译时也会有意义损失。中国人喜欢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来称呼和自己本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即使是陌生人,我们也可以叫他们“阿姨”“叔叔”“爷爷”“奶奶”,而欧美人通常不会这样。如果把“王二婶”译成“Aunt Wang Er”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王二婶”是典型的中国式称呼,在英语中我们找不到一个与之对等的词来翻译它,所以只好忍痛舍弃其中的中国风味将它译成“Mrs. Wang”。

诗歌的翻译大概是翻译的局限性的最经典例证了。以下诗为例:

中秋月

圆魂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一个“圆魂”已经很难为翻译者了,很多人会用“a full moon”来翻译,这似乎很恰当了,可是细一体会,“圆魂”二字所表现的那种“皓月当空”的壮丽景象已然不复。

二、 “不可译”的成因

产生翻译的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不同和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而英语是印欧语系的一员。这种不同带来了许多分歧。首先,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体系很不相同,这使得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音韵色彩浓重的文章很难翻译。

其次,英汉两种文字在字形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从英语单词的拼写形式上看不出事物的形象。而汉字具有形象性,很多汉字如同图画一样可以描绘出十分具体的形象。所以和汉字的字形联系紧密的那些表达都很难翻译。比如,我们将中国象棋中的两颗棋子“马”和“象”的走法概括为“马走日,象走田”,可“马走日,象走田”中的“日”不是“sun”的意思,“田”也不能用英文中的“field”来解释。

再次,如果同一概念在两种语言中的区分程度不同,那么翻译起来就有困难。同一个事物,在一种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有几个甚至更多的词来表达。一般地说,表示同一概念的词越多,词义的区分就越细。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表示亲属的词语常常在彼此理解对方意思方面造成很大困难,因为不是所有的称呼都能找到令人满意的对应词。例如,英语“cousin”一词可译成汉语的“表兄”“表弟”“堂兄”“堂弟”“表姐”“表妹”“堂姐”“堂妹”八种称呼。可是,在某一特定的上下文中,用“cousin”来译这八个称呼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尽达其意。

三、 结束语

一些人以翻译的局限性为由贬损翻译的作用,甚至认为根本无法得到满意的翻译,认为凡是译文都是有损原作的东西,这显然有失偏颇。无论如何,不可译的只是少数,而且我们可以想办法来尽量减少翻译中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毛荣贵,张琦.译然自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1月.

[2]刘耕路.中国的诗词曲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

作者简介:

王成祥,姜黎黎,吉林省长春市,空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猜你喜欢

局限性损失翻译
滴水藏海
两败俱伤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亡羊补牢
损失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