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带入春风

2019-07-01陈鸿洪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摘 要: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应建立在“实然”的基础上,即要建立在对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过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然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有人说,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摆在眼前的两本小学课本虽然早就翻看多次,可校内研讨课教案上的第一个字却迟迟没写下。

我知道,这是一个实力超群的团队。在小玲参加省赛的一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过一次又一次的“磨”,最终缔造精彩。已经是第几次翻看唐志琼老师的教学设计,我每次想在她设计的基础上再改改,意图达到更好的效果。可对这一节设计精巧的课下手,效果难免会差强人意。看来,借鉴是不能了,只有重新再来。

“鸿洪,你教案思路出来没?这周必须试讲一次,不然时间搞不赢。”早晨一到办公室,敏姐就提醒。“原来的人民币情境引入我想大改,从长度引入怎么样?这样直观,易让学生理解0.1=1/10。”“长度引入可以,昨晚我帮你查看苏教版教材,它们就是长度引入的。这样创设一个动物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情境,3米,1米,不足1米引入小数,很有趣。”春春听到我的想法后,及时补充她的建议。敏姐听了:“先这样把教案理出来,我们下午教研再讨论。上来看效果,哪里不合适的再改。”

磨,教会人从容。戏剧性的遭遇打磨这棱角分明的石头,最后逐渐变得圆润、美好。

“上了两次课,两个班上娃娃在这个知识点上来得慢,我在想是不是教学设计上有问题。”“我在想为什么教材上以人民币为例题?这样设计跟教学内容是环环相扣。苏教版的教学侧重点不一样,我建议落实教材设计,教案要大改。”“又要跟唐志琼老师上课的不一样,怎么改?”“我们不用情境,认识小数,我们直接点,就从认识数引入。”“从数学文化这方面,再设计一下这节课。”“这样可以,以‘数开始,课堂小结以个具体的小数结束,这样还是很有意思。”经历的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只是让我们更为美好、从容。

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中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

“时间超了,不要重复学生的发言,就能省下时间。”“学生汇报的时候放手让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真实。”“今天试讲忘环节了,才导致后面......”多次试讲磨课,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在团队老师的帮助下,我失去的轻率急躁、不谙世事,收获从容自若、刻苦钻研,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必然。接受生活的遭遇给我们的磨蚀。正如珍珠的圆润光泽来自砂砾的磨。好比芭蕾舞者,经历过苦痛和台下掌声对舞者内心的磨,才会找到艺术的宁静。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著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所有的故事总会有一个答案,重要的是,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你能不能耐得住性子,守得稳初心。生活会给我欢乐和苦痛,然而时光会把我们变得更好。

作者简介:

陈鸿洪,四川省泸州市,泸师附小城西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