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教学设计

2019-07-01赵宝龙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思路

摘 要:体育教学设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纽带,它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同时可以将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说它是体育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其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的确定是关键,教学思路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

课名:短跑(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

学科(版本):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章节:第二章 田径 短跑 学时:1 年级:七年级

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水平四的有关要求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产生对短跑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

短跑是水平四田径(跑)板块的教学内容,其最大的特点是用最短的时间发挥最高速度,完成一定(较短)距离的运动,要求人体的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经常进行短距离的练习,对内脏器官、神经和肌肉系统的协调性以及提高机体在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短跑是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在学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常学校中以50米、100米、200米、400米跑运用练习的比较多。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学生欢迎。

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有可能来自不同地方的学校,通过小学阶段田径运动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都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和速度能力,竞争性和挑战性意识比较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只要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短跑能促进学生无氧代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

四、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通过短跑的教学使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短跑的概念、动作过程和运动特点,了解短跑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

(二) 能力目标

1. 通过短跑使学生掌握短跑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基本动作技术,提高途中跑的技术,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 2. 通过短炮的练习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使学生掌握并能够应用多种练习方法提高速度素质和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

(三) 情感目标

通过短跑的教学使学生体验并加深短跑带给人勇于拼搏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并能够体现在自己的锻炼、生活和学习中。

五、 教学重难点及措施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短跑的起跑及起跑后加速时身体重心的变化。我将采用挂图、讲解、示范、指导的形式,通过不同姿势的起跑、不同距离的起跑,结合游戏教学让学生完成本课的重难点。

六、 教学思路

(一) 情景导课

老师通过简短的小故事的讲述,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来引入本课课题。

(二) 討论探究

探讨短跑起跑的方式及重心的变化,用不同的起跑姿势练习,来体验起跑及加速跑。

(三) 激情体验

学生分小组讨论,初步尝试各种起跑方式,引出本课的短跑起跑方式——蹲踞式起跑。教师利用挂图进行讲解、示范、指导。①学生仔细观察蹲踞式起跑图解或示范动作。②学生说出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动作方法及要点。③采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合作练习、研究性练习等方式进行。

(四) 场地实践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运用游戏、比赛、计数、计次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练习。①通过“黑与白”游戏、采用各种姿势听信号练习起跑技术。②利用斜面斜撑肋木,做摆臂练习、高抬腿练习、身体直立逐渐接前倒加速跑20米后不减速惯性跑练习,让学生去认真体会加速跑的动作要领。

(五) 学生评价

学生通过实地练习后,尝试并思考起跑的方式及起跑后加速跑的重心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短距离跑不仅仅是“跑”或“练”,而要知道在跑和练的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动体和动脑结合起来,既练了身体,又学到了知识,还可以从实践中悟出一些道理,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从事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六) 课后实践并思考

步长与步频是什么关系;决定步长与步频的因素有哪些;跑的直线性对跑速有什么影响;摆臂动作对跑的速度有什么影响……

七、 教学特色

1.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我探索、情感体验,小团体间的相互合作、创新为手段,注重学生的思想教学。

2. 根据学生的运动生理特点,把学生学习过程分为导入、激发、学习、发展和放松等过程;教学方法由原有的讲解示范、练习比赛法等形式基础上又增加了群体合作、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创造解决法等形式。

3. 课的创造性设计,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沉浸于情节角色中,在课中尽情地玩、尽情地学,充分地体验了体育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运动的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本课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在教法和学法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自创合理、可行的方法来增进知识,增长技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2]《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

[3]《体育教学法》.

作者简介:

赵宝龙,陕西省汉中市,陕西省汉中洋县书院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思路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