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疏浚的绿色“蜕变”

2019-07-01杨瑾黄玲杨雪

中国水运 2019年6期
关键词:蜕变生态发展

杨瑾 黄玲 杨雪

传统疏浚业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和优先目标的发展方式面临怎样的冲突?应当如何全面转向绿色发展方式?4月22日至26日,全球疏浚行业知名专家在第22届世界疏浚大会上,从疏浚的初心、理念、现状、未来等诸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探究了疏浚业未来发展趋势。

1新形势下的冲突与挑战

记者在会上获悉,新世纪以来,全球疏浚行业在经历快速成长之后,面临世界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局。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气候问题日益突出,疏浚市场需求深度变化;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在成为疏浚行业的广泛共识,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导引下,疏浚业担负着更高质量服务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放眼未来,由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出发,疏浚业已经迈进一个历史性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同时,部署了一系列“敢动真格”的务实举措,为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提出了治理方案。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告诉记者,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海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恢复,已把它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近年来政府制定了历史上最严历的围填海管制政策,并将中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划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同时开展海域整治修复行动。

“疏浚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水利交通行业,是水上交通、水利防洪、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海上能源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保障水利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刘鸿志认为,过去传统的疏浚行业,关注的更多的是如河道、湖库扩容等工程建设,对于与之相关包括河流或湖泊内部的生态系统,以及工程外部的生态系统关注不够,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疏浚行业很难在下一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作用。

“疏浚本身与水环境、土壤环境甚至大气环境息息相关。”刘鸿志表示,不应将疏浚视为一个单一的工程建设过程,而应该把疏浚看作是一个生态环保的产业,树立生命共同体的观念。未来的疏浚行业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安全等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应该将服务范围延伸到自然生态系统,不仅要造福人类,也要造福自然。

“近年来,全球疏浚业持续增长放缓,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行业外部看,一是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二是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结构性变化;三是全球生态环境如水环境、气候等问题突出,要求疏浚服务的质量全面提升;四是新技术革命也在促使行业服务模式转变。”中国交建副总裁、中国疏浚协会理事长王海怀认为,传统疏浚业已进入周期性调整关口,相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当前疏浚业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对新的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还是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来看,已显现出局限性。

2生态疏浚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

世界疏浚协会联合会中部疏浚协会主席拉博瑞表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疏浚业确立了进一步通畅航运、保护环境、抵御海平面上升所引发的风险等诸多服务的义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在成为疏浚行业的广泛共识。那么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疏浚业应该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方向?

中国疏浚协会理事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海怀认为疏浚行业需要深刻转变,打造生态疏浚技术体系,是疏浚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需要全行业深化认识、务实合作、探索创新。另外,他强调了生态疏浚的重要性,他认为生态疏浚新内涵定义中突出的三个关键要素便是:面向可持续的疏浚业,其运行和发展务必要适应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的要求,努力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创新疏浚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绿色的、对自然环境低扰动的、与自然共建的、可持续价值最大化的;疏浚的创新产业链的系统“生态化”。

如何从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目标角度,更好构建生态疏浚体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所副所长姜霞在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疏浚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的重要力量,在研究河流、湖泊的水文、地理特征等方面,比传统的环保行业要专业的多,在抵御各类与河流、湖泊直接相关的自然灾害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技术和功能服务价值。在以太湖、滇池以及众多的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院单保庆在论坛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向业界倡议:“流域综合治理将是今后我国河流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而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骨干力量,疏浚行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趟出一条绿色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世界疏浚协会联合会轮值主席、东部疏浚协会主席帕特曼看来,在环境修复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方面,中国非常优秀。据悉,中国疏浚企业在深度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找到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与疏浚行业向水而生、与水相系的发展契合点,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代表的绿色疏浚转型道路。

3创新成为疏浚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在本次论坛上,欧洲疏浚巨头们纷纷表示,创新是疏浚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他们愿意为创新买单。据悉,近年来,国际疏浚巨头在创新和发展疏浚技术上多有研究,在疏浚作用于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创造性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记者在论坛上获悉,中交疏浚在转型流域综合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据彭增亮介绍,中交集团坚持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努力推动重点流域治理领域四项关键创新,技术集成创新破解流域治理难题、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流域治理效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创新满足客户需求、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近年来,中交集团通过生态修复提升河流沿线资源价值,实现生态溢价效应,分享增值收益;通过挖掘流域内可利用资源,创新生态产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开发优质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积极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明确政府支出责任,减少政企双方的融资压力。

在疏浚行业中,装备建造历来都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过去,中国先进的疏浚装备基本都由国外引进,没有自主研发装备的知识产权成为中国疏浚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经历几代中国疏浚人的不断努力追求,砥砺创新,2019年1月9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超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正式具备投产能力,成为中国挖泥船国轮国造的重大里程碑。

在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疏浚行业也涌现了不少科研创新成果。比如,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有关隧道基槽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积累了实战经验,一举确立了中国疏浚在深水深槽基础处理施工方面的世界“领头羊”地位,“中国疏浚”也在完成“厘米级”挑战后,逐渐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当前,中国疏浚行业正抢抓智能科技发展契机,促进与疏浚产业技术体系的相融相促,推动中国疏浚产业链再造和價值链提升,打造中国疏浚核心竞争力。那么欧洲疏浚巨头的情况又如何呢?

记者从荷兰疏浚设备制造商IHC集团了解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意识越来越强,促进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对稀有贵金属原材料的需求也由此呈指数增长。为了寻找这些在现代工业中至关重要的金属原材料,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深海。但是,想要在大洋深处几千米的水下开采并收集这些贵重金属,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环保上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欧盟设立了特殊基金,批准并资助了Blue Nodules项目。Blue Nodules项目由来自包括荷兰皇家IHC公司在内的欧洲9个国家的14个公司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主要针对深海多金属结核的采集与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并探寻对海底环境影响最低的工程方案。

荷兰皇家IHC公司深海采矿专家Laurens de Jong先生表示,深海采矿系统的设计和建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集成过程,需要整合公司内部各种资源并协调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实现突破与创新。

猜你喜欢

蜕变生态发展
区域发展篇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图说共享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图说创新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