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9-07-01李建平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想象能力语文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各个方面的提高,社会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采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体验;合作阅读;想象能力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讲,小学是最为初始的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就应该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阅读书籍,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實际教学中,由于年龄较低、识字能力有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长期不被重视,甚至被许多学校、教师和家长以各种理由忽视之,影响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一、 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课本向我们呈现的抽象的文字世界,课堂上充分利用静态、动态图画,能化抽象为形象,化简约为具体,还原恰当的画面情境,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同学们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不是很了解,无法体会到詹天佑的智慧,我便出示“人”字形线路的动态图,让学生看着图片朗读课文,一遍结束之后,便有同学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我趁热打铁,让已经明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简易图,并用自己的话介绍为什么这样画。就这样很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学生在体验中明白了道理,升华了情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小稻秧历险记》,一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老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于老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这位学生如历其境,有了真切体验,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

二、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合作互动阅读

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要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情感性与形象性。语文的课程内容、性质与规律都与其他学科不同,因此,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操作策略都应该体现出语文的品格和阅读的特色。合作学习不仅使小学生自觉地关心汉语和运用汉语,而且还促进了小学生理解汉语和生成汉语,维持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以深层次的认知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特长互补、兴趣相近”的原则,协同合作,真正突出语文阅读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与实践性。如我在教《万年牢》这一课时,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成员组成:三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个潜能生,桌椅也跟着进行调整。设立帮扶对子,让学生互帮互助。

三、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深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感悟”。才能使文中的人、物、情、景等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感知经验碰撞、接通、共鸣,达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等条件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很难“油然而生”地悟出个中之味。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提高学生感悟能力。语文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本。形式多样地朗读,不同层次地读。初读感知,细读领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演读、配音读、师范读……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让学生读出哲理内涵,领悟其思想感情。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从而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例如第四段的学习,本段讲的是爸爸遗体归来的情景以及爸爸临死前的呼唤。教师可以首先放一段哀乐(如二胡名曲《江河水》)感染学生,帮他们进入角色,再自由读书,效果较好。学生眼里噙着泪,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读“爸爸的呼唤的是什么”一句时,教师可以根据那个排比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朗读,让“和平”之声渐渐喊响,深入生心。

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为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在讲解《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渲染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感受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更为深刻。另外,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觉地去发问题,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知识的习惯,才能体现出学习的价值。要想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会是灵活多变被人认可的。

参考文献:

[1]尹利华.浅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版),2010(8).

作者简介:

李建平,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正安县和溪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想象能力语文阅读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