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情境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2019-07-01林雪贞

考试周刊 2019年49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林雪贞

摘 要:情境教学在深化课程改革、培育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政治认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创设生活情境,塑造学生法治意识;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公共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各种情境,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实践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的途径就是要培育核心素养。而情境教学,作为现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新课程理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教学为例,浅谈情境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 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认同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坚定的信念。为此,教师要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紧跟改革步伐,及时掌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通过展示新时代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例如,在“新时代的劳動者”这个框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热门时政纪录片《辉煌中国》的相关素材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首先,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辉煌中国》的精简版视频作为导入。

(学生看了这个视频,纷纷为祖国在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同时也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师:这些托起中国梦的奇迹般的工程成就了辉煌的中国,也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很多国人引以为傲的口头禅,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谁?你有什么体会?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思想政治课情境的创设,要动之以情,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面的政治情感。本情境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视、可感、可思、可悟的真实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此情境下笔者顺势引导:“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无数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正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者,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才让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样,无形之中便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劳动光荣、劳动者最美”“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等“认同”的种子,学生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就能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融入实践活动中,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二、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批判意识、理性思维,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学生身处校园,既要面对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多种价值观的冲击,又要面对来自自身涉世不深的各种人生体验,难免会对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产生迷惑,这时,就需要教师主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质疑、比较、辩证中学会全面、理性、科学地认识事物,从而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两难选择:值不值、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回答。

在“新时代的劳动者”中,当讲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时,笔者结合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生涯规划,创设了“我的职业理想”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结合下列表格进行选择:

新高考倒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则,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因此,此问题情境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分享或聆听他人分享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调整自己的生涯规则,教师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顺水推舟,让他们明白“新时代”下,作为未来劳动者的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做好知识、技能、思想、心理诸方面的准备,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从而培养理性精神。

三、 创设生活情境,塑造学生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就是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的重要观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增强中学生的法律信仰,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成为法律常识的自觉学习者、法治理念的忠实崇尚者、法律规则的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为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依托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中感受法律的尊严,进而在内心深处认同法律,确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在“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中,为了让学生明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及具体途径,笔者创设了以下情境:

教师以视频的方式展示教学案例:一位活跃在平台型快递公司岗位上的“快递员”,因为未与平台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虽然每月拿着工资,但是在因公受伤后,不能获得公司赔偿和补贴。并设置问题:

(1)快递员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他该如何维权?

(2)如果他向法院起诉,能胜诉吗?

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合作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评价和归纳,由此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到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而且也懂得了要用“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权益等内容,从而增强了法治观念,提高了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深度、有气魄、有理想、有情怀、敢于担当的“社会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活动情境,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提升公共参与的实践能力,体验公共参与的价值,从而自觉承担公共参与的责任。

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定职业角色,并创设虚拟情境,在特定情境中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感受不同职业角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职业体验能力,并以此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理想,制订自己的职业规划。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在学校内部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劳动者,例如门卫师傅、食堂服务人员、环卫工人等等,在征得学校的同意下,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通过体验,学生更能够体会劳动的意义和内涵,也更能深刻意识到每种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要产生真正的作用,只有通过生活。活动情境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主动体验的机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合作与共享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社会性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树立公共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研究、巧思妙想创设各种情境,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使新课改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