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2019-06-30牛媛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

牛媛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供给需求间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我国各项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我国当前需求的矛盾,使得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国始终将农业问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更合理的农业结构,加快农村改革的步伐,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185-02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世界的瞩目,连续多年持续保持经济高增长的速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动力结构等结构不平衡问题[1]。其中,供需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国家层面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见。农村作为供给侧的重要一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更应该充分抓住发展机遇,解决经济发展中供给结构存在的问题,促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本文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改革与优化建议。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种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农产品种植上并不会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往往是按照当地的种植习惯选择需要种植的农产品品种。这就导致我国农产品供给存在有些产品产能过剩的同时,又有些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例如,我国的花生供给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但是小麦的产出量却过盛。小麦在整体产量过剩的同时,却又无法满足强筋麦和弱筋麦等小麦的高端加工产品的需求。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农产品种植方面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更体现了我国农产品深加工和高端农产品在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产品种植结构的不合理还体现在种植产品较为单一上,很多农户只是单一地种植一种农作物,而且以常规品种居多,这种普遍种植的常规农产品很难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而且也很容易造成某一品种农作物的产能过剩。同时,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也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一般农村都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养殖业和渔业的比例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少。虽然近年来在政策的宣传和扶持下一些农村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业,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以种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种植业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一旦农产品价格下跌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都将对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1.2 劳动力素质较差,人才外流严重

繁荣发达的城市让农村的许多村民对大城市有了很多向往,为了赚取更多的薪资,农村中的大多数年轻人往往都选择外出谋生。目前,留在农村的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青壮年劳动力十分有限,具有较高文化科技知识素养的高端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从农村到城市读书的大多数大学生一般都会选择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愿意留在农村致力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人才十分缺乏。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而且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带头人,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农村人才缺失严重的局面,对推进农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为不利。

1.3 生产成本上升

过去,我国农产品在价格上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的生产成本较低,过去我国的土地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输成本及各种资源使用的成本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导致各种资源利用成本和人力成本逐渐上升,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农产品总体生产成本的上升。单以人工成本这一项来说,美国在棉花生產中的人工成本只占总成本的4%,而我国则达到了62%[2]。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对农产品生产成本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1.4 生态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规模也十分大,一些资源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也较为常见。例如,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垦,大面积种植高耗水量农作物对当地地下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破坏。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等。除了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资源的过度消耗也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困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也是当前人们面临的重要难题。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改革优化建议

2.1 面向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种植结构与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产品种植结构需要面向市场需求,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整。首先,应该改善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从单一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变成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结合,或者种植草莓、樱桃、苹果等适合发展采摘农业的作物。一方面既能改善我国粮食库存过量的问题,也能够降低单一农作物品种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造成的危害。其次,应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秀美乡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观光农业和采摘农业等方式,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新的途径。可以利用当地的较为平缓的坡地环境发展养殖业等。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域环境发展渔业,也可以将渔业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发展生态观光渔业,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此外,可以将当地产能过剩的农产品进行精加工,从而促进当地食品精加工行业的发展,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贡献一份力量。

2.2 加大扶持和培训力度,吸引农村人才回流

高素质人才是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化农業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吸引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之中,才能够为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此,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和有志向的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其次要对这些优秀人才和村民进行更专业的培训,为农村群众培训科学种植、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市场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为农村创业人才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开阔优秀人才的创业视野,从而寻找一条更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致富之路。同时,应该对农村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交通布局,加快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建立专门的就业创业信息咨询部门,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多询问和学习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以优秀农村人才为带动力量,激发农村群众的创业热情。

2.3 创新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差异化经营

提高农产品质量,创新发展特色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目标。特色农产品能够增强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改善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3]。要充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效率。因此,要加大农产品的科学技术投入,不断培育出新的农产品品种,依据当地的特色创立特有的农产品品牌。同时,加速高端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改善农产品种植条件,培育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副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端农副产品的需求。除了对农产品品种的创新,还可以创新农产品加工的方式,将农产品加工成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充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要对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进行创新,借助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机遇,将农产品营销和电子商务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和知名度,减少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各个环节,让更新鲜的农产品以更快的速度面向消费者。要实现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运用,还需要农村地区加快物流设施与技术的发展,为农产品运输提供更好的配送服务。

3 结语

农村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应该充分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机遇,利用当下优厚的政策支持,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努力吸收和培训优秀的建设人才,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种、加工方式及营销途径的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热情,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水清,陈志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农村村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杞木村为例[J].时代经贸,2017(10):46-47.

[2]李云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化与调整[J].现代经济信息,2018(4):6-8.

[3]金永杰.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吉林农业,2017(8):49.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