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虚拟求职社群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2019-06-30王梅源沃秋爽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1期

王梅源 沃秋爽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虚拟社区交互、社群互动也逐步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旨在研究虚拟社群在求职领域的发展产物——虚拟求职社群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虚拟求职社群作为求职者获取信息的新兴媒介方式,打破传统信息不对称的弊端,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双方都带来了更自由和更准确的匹配推荐,在未来的发展中,虚拟求职社群应该在保证招聘信息的有效性基础上,增大求职方面的信息渠道扩展,促进社群成员的信息互动和人际互动,为线上求职方式提供更大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虚拟求职社群;信息互动;求职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2;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052-02

1 虚拟求职社群的产生背景

截至2018年上半年,由中国互联网络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在中国上网的城乡居民数量已超越8亿人,普及率高达57.7个百分点。而且,通过手机上网的市民人数高达7.88亿,通过手机端口上网的比例为98.3个百分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新媒体也悄然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新媒体行业的兴起,其相关产业也随之应运而生。何为新媒体?其要素便是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呈现方式是通过多媒体展现,拥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性。新媒体使得现有商业模式在运营、技术、服务及产品等方面有了创新,其边界随着环境的日新月异而因地制宜地发展变化,但是表现为媒体融合的趋势。

以虚拟社群为例,社群成员原本互不相识,但因某种目的或利益相关而聚合在一起,进行互动交流,信息共享,它本身便具有内嵌式的凝聚力。从效率方面而言,若将新媒体信息平台作为主要的中介平台,那么依托于此的网络集体行动在进行资源动员时将更加有效率。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热点或者爆点事件多次通过微博点赞阅读、微信转发及个人公众号转发阅读的方式加强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以积极的姿态介入公共事务之中,使得网络集体行动在进行资源动员时更加有效率,这便是“即时化聚合效应”,它代表在某些敏感或者热点话题中,有一些小型并且松散的关系相互联结,并组建了一个关系团体并完成个人化的斗争,由此促进了更大规模的群聚性行动的发生。而且,自由分享的特点是网络虚拟社群极为重要的特征,网络虚拟社群为个人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与空间,它将每个人不同或者相似的个人经历同“个人行动框架”完美衔接。这表明每个人不仅可以通过个体通过自身,也可以通过自己所在的网络虚拟社群也就是一种关系社团来决定整个集体行动的走向。

随着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虚拟社区交互、社群互动也逐步渗透运用在各个领域。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和更为宽阔自主的就业环境使得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日趋提高,求职方式的多样化和职业选择的多元化使得社交招聘成为当今招聘领域的主要形式之一,虚拟求职社群在虚拟社区交互的发展和广阔的求职市场下应运而生。

2 虚拟求职社群的发展和定义

虚拟求职社群是从虚拟社群的基础上发展衍生的产物。虚拟社群的概念最早在1993年由Rheingold学者提出,他认为,虚拟社群是一群借助网络在线沟通的形式所紧密联系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各成员可以通过实名或匿名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互动、共享,并融入个人情感而形成一种特殊的网络人际关系。Hagel和Armstrong(1997)指出虚拟社群是借助数字化网络对某些话题和观点进行持续讨论和输送内容的群体,社群存在的意义便是社群成员通过聚集产生的互动而达到各自的目的,满足彼此的需求,故虚拟社群最大的特点是虚拟性和互动性。

在求职行为的研究方面,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求职者设立求职目标,并通过调动使用自身和外部的各种资源,从而达到预期的求职目标的过程。也有研究将求职行为看作失业者通过调整策略,提升能力从而实现再就业的过程。Wanberg等人(2000)都认为求职行为是求职者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求职者为了一定的求职目的,改善调整求职策略和求职态度,控制求职过程中消极情绪,坚持求职行为,以尽快最好地达到预期的求职目标。

综合以上对于虚拟社群和求职行为的相关研究,白彦壮等人在2014年首次提出了虚拟求职社群的概念,他将虚拟求职社群定义为在求职网站、求职社区等社交求职平台中,通过浏览信息、发布信息、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等方式满足对求职企业相关信息的进一步了解的求职群体。

3 虚拟求职社群的特征

虚拟求职社群作为线上求职信息渠道之一,与线下最大的不同便是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每个求职者都可以加入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多个求职社群,且可以自由讨论和退出。在社群中,围绕的主题都是与求职相关,且大家有着相似的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互动氛围更容易形成。国内学者曾对虚拟社群的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者崔克的分析,他表示虚拟社群的沟通都是通过计算机或在线设备完成的,所以互聯网是其存在的基础;虚拟社群的互动具有群聚性,因为社群成员都是由一定兴趣爱好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的;社群成员身份是固定;社群成员进入虚拟社群后必须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结合求职这一领域的特有属性,将虚拟求职社群的特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3.1 虚拟性

虚拟求职社群的交流是依赖于互联网进行的,求职者们的交流范围来源于线上,并不受到传统的地理位置限制,求职社群成员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与任何地方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3.2 信息时效性

虚拟求职社群不同于其他品牌类的社群,其构成人员主要是正在求职和准备求职的人员,这些成员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在一个时间范围内较为活跃,例如招聘季等,其要求的社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时效性,社群成员对于群内和招聘求职相关的信息时效性会更加关注。

3.3 互动性

虚拟社群成员的交流直接关系到社群的生存和发展、虚拟求职社群也不例外。从信息交换视角出发,互动性是双方即时交换信息的能力,对于社群来说,活跃而不失中心话题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是让虚拟求职社群赖以长期长存的基础。

4 虚拟求职社群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时代,掌握更多的信息意味着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当今的企业招聘需要实现和求职者之间的双相匹配、双相选择。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在不断冲击着年轻求职者的职业兴趣,使其出现职业兴趣多元化的倾向。虚拟求职社群对于求职者来说,凭借其高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社区内容解决了传统的招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之理性融洽的交流氛围和同专业、同行者之间的共同话题基础,备受广大求职者的青睐。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第三方平台打造品牌求职社群,对于未来发展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虚拟求职社群的管理者需要对求职信息进行有效的过滤,比如根据信息类别和企业发布的时间进行明确的划分和归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启禁言等模式,使得社群成员能够有针对性地找到所需的信息,这是因为求职信息在很大一方面是讲究时效性的,此外及时删除无效信息对用户体验同样重要。

4.2 扩大信息内容覆盖面,加强社群信息互动

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第三方求职社群平台,归根到底都是服务求职者在海量求职信息中找寻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求职者对企业招聘本身的时间和要求限制比较;另一方面,求职者自身也会有一些衡量,企业如何提高内在吸引力,从而改变求职者对其的第一印象显得至关重要。从共享信息的内容上看,除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信息以外,可以加入企业文化宣传、行业咨询等,方便求职者更好地了解心仪企业。而求职社群内还可加入面试资料、经验传授及公开课答疑等内容,这些信息的互动都对求职者使用虚拟求职社群的体验和满意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3 重視虚拟求职社群人际互动平台的建立

虚拟求职社群作为一个新兴的求职社交媒介,其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信息的获取,求职者之间的人际互动也十分重要,它有利于社群成员之间各自经历、经验的交流,提升虚拟求职社群成员对于社群情感方面的涉入,也能在求职信息之外得到很多同行业、同专业的技能分享,让求职者感受到虚拟求职社群的良好氛围。如果是企业组建的求职社群,也可定期开展线上交流会,在帮助求职者提升求职技能的同时,加深对雇主企业的好感度,这将有利于企业和求职者双方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力,张晋朝.虚拟社区用户持续知识搜寻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6(8):199-203,138.

[2]白彦壮,段捃.虚拟求职社群互动对雇主品牌外部吸引力影响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294(7):45-69.

[3]楼天阳,陆雄文.虚拟社区与成员心理联结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认同与纽带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