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9-06-30丁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丁华

【摘 要】基于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各地区高校教育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及能否为社会培养输送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针对于此,现代高校必须提高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水平,结合自身实验室建设发展情况和需求,合理引进各项信息化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完善实验室管理内容和方式,以此达到最优信息化管理目标。文章将进一步对互联网下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031-02

0 引言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高校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实验室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改革工作,適当加大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合理引进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等,这样有利于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服务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并且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资源的作用,促进各项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现代高校要通过创新完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实验室管理服务水平,为培养创新工程型实践人才队伍打下扎实的基础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学习需求。

1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提高实验室综合竞争力

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活动的核心场所,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实验理论知识学习,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的创新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实验知识学习认知结构。因此,各地区高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实验室综合竞争力[1],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实验室各项业务实现集成目标,充分发挥出实验室数据信息资源的价值作用,为实验室用户提供最为优质的信息服务,从而能够帮助高校打造出良好的实验室对外形象,吸引到更多科研项目投资成本,为高校实验室科研项目创新实践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提升实验室控制管理水平

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承担起众多的工作任务量,包括对实验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师生与科研人员的相关信息查询审核等,如果一直采用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将会大大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实验室各项信息交流速率的有效提升。针对于此,现代高校通过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合理引进利用各项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服务平台,为高校实验室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避免信息交流的滞后性,同时提高对各项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科学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 当前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验室信息化结构不合理

与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同,现代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会受到本校科研性质的影响,然而一些高校在前期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常模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搬抄企业信息化管理内容和方式,导致高校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不足,实验室由于结构不合理难以实现预先制定好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目标,并且还会影响到高校实验室各项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于此,高校必须安排专业人员根据本校实验室实际运行情况和特点,优化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验室办学特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改善实验室信息化整体结构。

2.2 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落后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仍然在沿用传统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实践创新意识,未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用的重要性。传统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该模式会导致实验室各项资源的浪费,难以做好人财物、科研项目任务等的科学统筹安排[2],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是凭借自身管理经验展开决策,缺乏以科学完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导致实验室运行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稳定持续地发展。

3 互联网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3.1 完善实验室信息化结构,改造基础设施信息化

互联网时代,现代高校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改革工作中要积极优化、改善实验室管理结构,科学有效地改造实验室基础设施。首先,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和本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情况,合理制订最佳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提高实验室管理服务器的综合运行水平,将资源服务器建立在物理层之上,并利用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完成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精细化控制与管理。其次,高校实验室人员还需根据不同实验室科研项目的开展,合理配置实验室基础设施、技术资源,促使各项实验仪器设备能够得到按需分配,降低传统人为方式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帮助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还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为科研人员实验项目提供服务的质量。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打造出先进的实验室信息化服务平台,将高校实验室日常涉及的内容融入平台服务功能研发设计中,确保能够满足管理人员、师生及科研人员的各项需求,全面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促使各项实验实践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2 网络与教育智慧融合,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大力发展,现代高校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要想实现实验室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目标,必须将计算机网络与实验室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并创新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适当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引导管理人员散发创新思维,灵活掌握各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方法,深入挖掘利用有价值的实验室管理数据信息,为做出最佳实验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实验室信息化重复性建设的现象[3],为高校节省更多的成本。与此同时,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敢于打破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弊端,通过网络智慧与教育智慧的有效结合,加强对实验室科研项目、人财物的统筹安排,确保高校实验室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高校领导还需科学指导实验室管理人员破除旧观念思想,将传统封闭式实验室模式转变为实践创新型、开放集约型教学模式,并通过与当地优秀企业的合作,发挥出双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优势,有效搭建起完善的综合实验基地,扩大实验室科研项目开展学习的受众群体范围。综合实验基地的搭建过程要注重各个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合理调配实验室资源,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办事,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传递共享最新的实验室相关信息,方便师生和科研人员在线查询实验室信息。

3.3 健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化管理综合水平

高校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就必须健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发展现状优化改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信息化运行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设备、技术队伍、实验室开发及实验室安全等,不同模块功能的有效发挥会影响到高校实验室信息化高效运行的成效性。针对于此,现代高校在实验室运行机制构建过程中,要制定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4],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及时更新共享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与实验数据,这样有利于促进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实验室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充分保障高校实验室信息化运行管理的安全性、稳定性。除此之外,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还需根据师生与科研人员的实验需求,搭建起对应功能的服务共享平台,指引广大实验室用户根据自身实验要求申请安排实验操作,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同时有效统计大量实验室数据信息,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做出最佳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下现代高校要想提高自身实验室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就必须不断加强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校要适当加大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组建起专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促使他们能够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搭建起先进的实验室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为全体实验室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能够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张博.“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51-53.

[2]管宏宇,贺薇,雷芸.论“互联网+”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技术,2017(11):142-143.

[3]黎智.“互联网+”对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技术,2018(2):21-24.

[4]罗刘敏,邹蕾,谭红伟.“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践及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65-68.

猜你喜欢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
关于平衡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率与安全指数的思考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学生认知情况的现况分析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