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创新:“家+”旅游村模式的构建

2019-06-29肖丹丹胡昭昭王阳晴易敏

北方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

肖丹丹 胡昭昭 王阳晴 易敏

摘要:乡村旅游开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建设的开展及其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但目前乡村旅游仍存在许多问题,进而导致精准扶贫效果不佳。为此,现提出“家+”旅游村模式,分析了对产品乡土化、资源整合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家庭化四个方面的构建,并提出提高农民参与度;转变旅游开发商角色;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视等对“家+”旅游村模式实施的保障。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家+”旅游村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3-0159-02

一、前言

中国贫困人口数目庞大,2011年规模达12 238万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加强对乡村的扶贫力度,乡村贫困人口逐年下降趋势明显。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 046万,比上年末减少1 289万人。贫困发生率3.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自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中国每年有1 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扶贫减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1]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此外,乡村旅游对加快精准扶贫作用越来越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作用的充分肯定,给业界带来了很大鼓舞,同时文件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全方位部署,也为乡村旅游发展以及精准扶贫提供了制度、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但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依然存在贫困农村空巢家庭难扶持、农村基层利益冲突难平衡、农村可持续反贫困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仍有必要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以深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走上可持续精准脱贫的道路。[3]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也取得了较大的积极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旅游发展一段时间后,都普遍暴露出很多问题。基于此,研究以“家+”旅游村模式推动精准扶贫创新为研究主题,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构建新的旅游模式,试图为乡村旅游发展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指导。

二、文献回顾

已有研究表明,乡村旅游模式虽然多样,但是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漏点,如忽视环境可持续的重要性,导致农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后发力不足等。与现有的乡村旅游模式相比,“家+”旅游村模式对于推动精准扶贫有其特殊性。一是调动贫困人民积极参与,每一户都可以进行住宿、食宿,精准扶贫。二是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三是对当地民居进行合理改造,打造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四是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发展绿色旅游。五是农民与旅客可以双向选择,提高自主性。

三、“家+”旅游村模式构建

(一)产品乡土化

由于乡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历史底蕴等发展差异显著,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注重产品乡土化的落地,让游客真正体会到乡村趣味。这就要求乡村旅游村的开发必须因地制宜,基于当地乡村特色以及民俗村貌进行旅游建设、开发旅游产品,保护当地传统的村落文化与民风民俗。乡村旅游开发不仅需要因地制宜,还有注重多元化发展,要依据地区不同的资源特色进行差异化开发。既要充分利用乡野农村风光、田园景观、特色民居建筑,又要借助民俗风情、农业节会、农耕文化提内涵,显农家特色,聚游览人气。“家+”旅游村模式建设充分考虑到和利用这一特点,在传承和保护当地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打造特色产品。

(二)资源整合化

旅游村的建设要多管齐下,做到抓基础、打特色、全覆盖。乡村旅游村的建设首先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亮点,形成集聚效应。要整合利用浓郁的乡村文化、独特的民风民俗、鲜明的乡村风貌、特色的乡村物产和精彩的乡村故事,塑形象、打品牌,增强产品特性,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要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政策优势争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思想意识、经营能力以及文明素质,提高乡村旅游效益。

(三)环境生态化

打造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始终坚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发展乡村旅游,全力以赴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旅游村。通过“改厨改厕”和垃圾集中堆放处理等措施,彻底改变村民传统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村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致力于为游客打造宜居氛围和乡居文化,营造出热情的服务、淳朴的乡民、丰富的农耕活动等惬意的乡村生活方式,使乡村旅游呈现出一种持久的发展势态。传统的旅游模式逐渐显现出很多弊端,对环境破坏严重就是其主要之一。“家+”旅游村模式是针对大众旅游产业发展中环境弊端的反思,大众旅游产业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经济产出和满足旅游者体验需求,因此往往依靠超越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不可逆改造实现目标。

(四)服务家庭化

整合全村农户资源,以户为单位,全民参与,游客落户入住,进门成“家人”。服务家庭化将旅游项目具体到每一农户,也更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农民与游客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体现旅游的自主性。在提供给游客充分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给与农户选择适合的游客的权利,作为营造家风氛围旅游体验的基础。“家+”旅游村模式由以上产品、资源、环境、参与主体四个要素组成,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创新,形成一种新型乡村旅游运行模式,即在保证当地环境可持续的前提条件下,由农民经营,公司辅導的方式,为游客提供家庭化的旅游环境,进行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活动,开发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品牌,进而实现精准扶贫。

四、“家+”旅游村模式实施保障

(一)提高农民参与度

提高农民的参与度,首先要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家+”旅游村的构建是在以促进精准扶贫为目的,以每一户为单位,以农民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农民应该要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认真经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收益。其次,给农民提供较多的参与机会。传统的参与式乡村旅游模式中,比较常见的是公司与农户联合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形式主要是以公司为主导,农民提供闲散的資源和劳动力,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辅助性作用,能够参与到旅游活动的机会较少,导致积极性不高。但是,“家+”旅游村建设把农民放在主要位置,能够提供给农民充足的参与机会,自己经营空闲的农舍,接待旅客,所获的收益大部分归自己所有等,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民的参与度,也能较快增加农民的经济利益,实现精准扶贫。

(二)转变旅游开发商角色

一般来讲,外来的旅游企业到乡村进行乡村旅游建设开发,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转变旅游开发商角色,不仅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更要从实际行动出发,促进农商合作,实现双赢。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农民经营,开发商协作的运作模式。农民经营即要把旅游主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去经营策划,接待旅客。这样做的优点是农民对当地的资源状况以及自身条件利弊都比较了解,其可以打造当地特色品牌,创造竞争优势。农民以自己的房屋、农田等作为经营单位,每一家都可以独具特色。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充当材料供应商以及旅游顾问的身份,既节约了开发商的成本,避免了模式的单一、缺乏特色,也能够盈利。对于农民,这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收入,也能够保护当地的环境,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视

在旅游的不同阶段,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当前乡村旅游呈喷井式发展阶段,政府应当充当好制规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作为制规者,政府首先要制定严格完善的旅游项目开发政策,尊重规律,保护环境。由于农民缺乏对旅游建设的经营,在“家+”旅游村建设中,农民难以完全有效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这就需要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约束机制,规范农民行为。作为一个服务者,政府应积极宣传、扩大旅游影响力,吸引外来客源,帮助打造旅游品牌竞争力。乡镇政府在利用国家扶贫政府发展当地旅游业中处于重要角色,能够统筹扶贫资金,集中进行旅游开发。政府还应协调好农民与旅游开发商的关系,协调二者的利益分配以及权力范围。

五、展望

基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家+”旅游村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中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背景下,“家+”旅游村模式有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综合来看,现提出的“家+”旅游村模式不仅在乡村旅游领域是一大创新,可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而且有利于实现乡村精准扶贫,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未来,可以对“家+”旅游村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乡村旅游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白利友,张 飞.精准扶贫:贫困治理的“中国样本”与“中国经验”[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34-140.

[2] 袁 彪.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8(7):47-48.

[3] 王 超,蒋 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5.

[责任编辑:王功巧]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