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省农民福利增进研究

2019-06-29王红

北方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江苏省乡村振兴

王红

摘要:现通过实地走访,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农村老年人福利水平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省农民福利现有情况,发现农民福利水平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缩小收入差距、提升专业技能、完善养老模式等几方面建议,进而提升江苏省农民福利。

关键词:乡村振兴;江苏省;农民福利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3-0042-02

一、引言

党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农民福利水平。至2017年我国居民幸福小康指数达84.7分,相比2016年提高2.8分,是继“十二五”规划后达到的最高涨幅。由此可见,国民幸福感在不断提升,而江苏省农民福利也发生着变化。农民福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子女占据较大比重。在农村,“多子多福”的思想根植人心(耿德伟,2013),认为子女越多,生活越是有所保障(Angeles,2010)。但是,研究表明,子女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张欣,2017)。生育子女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孩子的成本,随着成本的增加,居民会减少生育子女的数量(Schultz,2001)。在子女成长的不同阶段,家庭消费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陈冲,2011),居民福利水平也会随之变化。

现通过梳理相关福利文献,发现学者很少会深入研究家庭子女数量对农民福利的影响,而对子女数量与收入差距的共同作用对农民福利影响的研究更是鲜有。因此,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农民福利的现有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增进农民福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工作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后续工作者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发展现状

(一)江苏省农民福利水平状况

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次调研过程中以“生活是否幸福”来衡量农民整体福利状况,在108位调查对象中,觉得自己目前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的人较少,约占3.08%,约有18.46%的农村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说不上幸福不幸福,而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觉得自己目前还是比较幸福的,约占70.77%,有7.69%的居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总的来说,江苏省农村居民福利水平整体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由表1可知,子女数量(卡方=32.324,p 值=0.001)的卡方检验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家庭子女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而影响农民福利。

(二)江苏省各市农民福利水平状况

在实地访查的六大市中,苏南地区居民自我评价幸福感是最低的,认为自己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的人数约占80%,这可能与其竞争压力大有关。而苏北地区自我评价幸福感稍高一些,约83.33%的居民总体上是满意现在的生活水平的,经济条件的限制,苏北人民的福利水平要求也不高,所以更容易得到满足。相比较苏南、苏北而言,苏中地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最高,满意目前生活状态的居民人数已达到85%,苏中地处中间,相对与收入,居民可能更加关注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身体健康的好坏。

三、实证分析

(一)江苏省农民福利分析

由表2可知,在不同模型设定下,农村居民福利水平大小不一样,虽然人均收入能够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但影响不显著,而子女数量在1%水平下对农村居民福利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即子女数量越多,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越高,主观认为自身福利水平随之提高,这与孟子“多子多福”的生育思想相符。

将人均收入、子女数量一同纳入分析,由表2结果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模型3中农村居民福利水平受人均收入影响的变化比模型1更小。相对于家庭物质层面而言,农村居民更注重情感上的慰藉,当情感慰藉得到满足时,收入才能成为江苏农村居民追求的目标,这和表2结果中模型3的实证结果一致。

(二)不同地区的农民福利分析

模型1、模型2、模型3是对苏南地区农民福利进行分析,模型4、模型5、模型6是对苏中地区农民福利进行分析,而模型7、模型8、模型9则是对苏北地区农民福利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3可知,在苏南地区农民幸福感与收入之间呈正向关系,农民福利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只是效果不太显著,苏南地区农民相对而言整体比较富裕,能够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从实证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子女数量在10%水平上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进而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苏南地区大部分家庭传统观念淡化,平均每个家庭抚养一个子女,重男轻女现象较少。将收入水平、子女数量一同纳入分析,可以发现收入、子女与农民福利水平之间都是正相关关系,但是影响都不显著,说明对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农民而言,其对福利的要求可能更偏向教育福利、福利设施等方面。

同时,可以发现在苏中地区农民幸福感与收入呈正向关系,相对苏南地区,苏中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但其追求的福利水平也较低。子女数量在5%水平上显著促进农民福利水平的提高,苏中农民思想没有苏南农民思想先进,子女的多少對其福利水平还是有较大影响。将收入水平、子女数量一同纳入分析,可以发现收入、子女与农民福利水平之间都是正相关关系,且收入对福利水平的影响变得显著,在10%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考虑到子女数量,农民要面临抚养子女的生活压力,这时收入相对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而苏北地区收入在10%水平上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福利水平,相对苏南、苏中地区,苏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医疗教育资源相对较为稀缺,市场价格比较高,低收入居民家庭难以获得这些医疗和教育资源,从而使他们福利水平受到损害。因此,收入对苏北地区农民的福利水平起到很大作用。此外,子女数量在1%水平上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苏北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的,养儿防老,子女越多,居民福利水平越高,这与实证分析结果一致。将收入水平、子女数量一同纳入分析,发现收入与农民福利水平之间依然是正相关关系,但是子女数量与居民福利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子女数量越多,家庭经济压力相对就越大,福利水平自然较低,为了能够维持物质生活水平,人们忙于打工,追求高收入。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现利用江苏省实地调研数据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第一,整体来看,江苏省农民福利受收入影响不大,但子女数量对农民福利有显著影响,且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影响各异,江苏省农民福利水平依然存在上升区间。第二,苏北地区农民福利受收入影响最大,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缩减与苏南、苏中地区的差距,改善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第三,子女数量对农民福利能够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效果随着苏北、苏中、苏南依次递减。但是将收入水平纳入分析,发现收入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更为重要。

(二)建议

首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梯度性,充分利用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让渡部分市场给苏中、苏北地区,提高苏北人民的工资性收入,缩小苏南、苏北农民的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农民福利水平的提升。其次,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技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从事非农领域工作的农民的福利满意度更好。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规模化农户进行农田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理论知识,提升农业种植专业技能。最后,培养服务人才,完善养老模式。农村人受观念的限制,对于社会养老比较排斥。政府可以发展互助养老模式,在原村镇建立集体住所,自愿入住,通过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养老服务,满足农民“恋土情结”,不改变其对土地的本质需求和对原生家庭的依赖。

参考文献:

[1] Angeles Luis. Childre and life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0(4):523-538.

[2] 陈 冲.人口结构变动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J].农业技术经济,2011(4):25-32.

[3] 张 欣.子女数量、子女社会经济地位对中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王功巧]

猜你喜欢

江苏省乡村振兴
吃火锅的发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好办法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