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导向 有机融入

2019-06-28尤培梅

考试与评价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尤培梅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全过程,能激发他们崇尚国学、提升素质的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师大时强调,不赞成把承载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诗词从课本中去掉,古代经典应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确实,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不管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有着强大的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本文对小学语文識字教学和古诗文教学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方式和要求作了些初步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探究并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通篇讲解课文,授课过程势必变得枯燥无味,使人昏昏入睡。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也就是说,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都喜欢去读书(传统文化相关的书),那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授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单凭想象,对于低年级的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借用照片或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春天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画面,从而轻松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生通过类似的方式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形象性的体验,既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诗境之美,又能把传统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发明创造,其本身即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汉字本身就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因此在教小学生识字时,不妨为他们讲一讲关于这个字的小故事,或者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比如“鲜”字,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齐桓公与名菜“鱼腹藏羊”的故事,以及古人为什么对“鱼”和“羊”情有独钟。这样,学生不仅对“鲜”字有了深刻认识,还从中了解了一段历史故事。又如,在古代,人们认为“心”是思维、思考的器官,因此表达情感、思想的汉字一般都从心旁。比如想、愁、愉、怨、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记住了汉字,还会由衷敬佩前人伟大的智慧和思想。

会写字、写对字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重点,它不仅要求学生写对笔顺,还要写得横平竖直、富有神韵。在写字过程中,很多汉字由于结构繁杂需要各部分之间进行“避让”和调整,在此过程中又恰恰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之美,这和做人需要谦让和互相尊重的品格是一样的。让学生认识到写字、做人有共同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汉字、做好孩子的决心和期盼。

三、教学中引用古诗渗透传统教育

中国是诗词之乡,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广泛,朗朗上口,教学中引用古诗渗透传统教育,深受学生的喜爱。

1. 利用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陆游的《示儿》、岳飞的《满江红》、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都抒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时代背景,然后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从小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利用古诗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以及亲情的教育

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诗中千古吟唱的佳句,对学生进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亲情的教育。

四、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当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学生能够更加简单的获取知识。所以,学校的宣传传统文化工作可以以网络为主要宣传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知识,然后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随时随地的与他人交流讨论。

例如:可以在学校网站之中,建立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专栏,里面包含着一些小视频,里面的内容体现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正能量的素材,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观看并尝试在网络上留言,浅谈自己的参悟;还可以利用网络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家长成为宣传德育、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从而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能够懂得人生的道理,让他们明是非,懂人事。所以说信息技术是宣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不可忽视的手段。

总之,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育中,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授课,并结合相应的课外阅读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应该举办一定的课外专题活动,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以此来将传统文化深入地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谷秀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7(05).

[2] 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0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