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思维

2019-06-28钟福君

考试与评价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钟福君

【摘 要】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而数学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能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使学生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掌握数学教学的本质,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等,真正地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使其最终学习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思维 策略研究

前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实际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存在。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应抓住这一特点,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的构建等,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使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得以形成、提升,为其后续的深入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在现阶段,以此为话题加以分析、探究,是极为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价值

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使学生的思维更具主动性。针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思维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对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外,再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紧密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使其学习的枯燥性、乏味性大大增强,使其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主动性。而通过生活化思维的引入,就可以切实地改善这一现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生活,在生活中强化学习等,使其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全方位地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主动性,使其获取到更好的进步、发展。

其次,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强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运用正确、适当的方式方法,应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抹杀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思维发展,使其在数学课堂中收获更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学生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就将真正的达成这一要求,让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使其生活经验、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最后,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实践性。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而生活也是需要数学来实践的。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地意识到,教学的目标不单单是为了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也要将实践作为目标,促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等。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就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强度,真正地促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在应用中强化理解程度、掌握能力、运用能力,促使学科价值的全方位展现。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1. 创设开放、现实的生活情境。在创设生活情景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可以采用构建、选取两种手段,借助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等,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转化,以在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知识水平的同时,使其的学习效果得以增强。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引入,找寻一些生活中带有这些性质的图形,在大屏幕中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学习兴趣。如传送门、风车、水杯(无把手)等,使学生在观察时掌握形式,并使其的生活化思维大大加强。

2. 创设启发、多元的生活情景。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情境创设的多元化、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实际情景中深化体验、提升能力等,使生活情景的创设效果达到最佳。例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为学生播放特定时间内人们正在水果超市购买水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在视频中自选一个主题,并收集所需数据,制作成统计图等,最后在课堂中一一展现出来,教师进行评价。在此模式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究中强化生活化思维,使培养目标得以达成。

(二) 融入生活元素,灵活选择教材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强化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教师也应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灵活地选用教材内容等,使培养目标得以达成。

例如,在讲解《小数除法》一课的过程中,在课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其对家中电冰箱的功率、容量进行调查等,并将调查结果带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出示学生的调查結果,容量109升、功率105w、容量218升、功率130w、容量321升、功率205w等,并向学生提问:“通过这几组数据,你发现电冰箱的功率和容量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回答;在此引导下,学生会说:“冰箱本身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而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但也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节能冰箱,在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功率、用电比较小。”并呈现相应数据:节能冰箱0.34kw/h、普通冰箱0.85kw/h等,继而引导学生计算,在每月30天的情况下,两个冰箱分别的耗电量,使学生投入到小数除法的计算中,使教学得以开展下去。在此模式下,将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促使其生活化思维的增强,使教学目标一一达成。

(三) 体验生活应用,感受数学价值

1. 生活实例的引入。在实际生活当中,处处都包含着数学信息、数学情景、数学知识等。因此,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引入,教师也可以引入生活实例,使其更好地感受到数学价值。例如,在讲解《圆》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问题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实际生活中,车子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呢?”“为什么都是这个形状的呢?如果用其他形状来替代的话,汽车还能开起来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性思考,使其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数学问题等,使其生活化思维得以逐渐地养成,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

2. 生活化应用。在生活化应用这一模式下,主要是数学问题向生活问题的转换,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将数学知识的特性、价值一一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解《比的意义》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人体身高与脚底的比是7:1、而人体体长与头长的比是8:1,这个比代表着什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在这样的问题导向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比的意义,使其善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等,使其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使其生活化思维的形成、发展,促使学科价值的一一展现。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数学学科具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概念性、紧密性,与小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认知特点并不相符,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重重,使其学习质量、效率很难达到预期。至此,对于这一情况,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的引入,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在强化其生活化思维的同时,为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由于本人的能力、经验有限,导致本文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在后续中得到完善,将借鉴价值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智杰.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8(86):91.

[2] 李玲霞.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8(86):90.

[3] 罗海燕.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87):75.

猜你喜欢

生活化思维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思维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