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歌是走出来的(连载3)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郑南》

2019-06-27文|

岭南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五指山西沙首歌

文|

20世纪70年代,郑南与广州歌舞团的同事在一起

5. 啊,五指山,万泉河

1971年,在几位老战友的推荐以及有关方面的协助下,郑南调入广州歌舞团。这一年的秋天,郑南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辽宁,广东,一南一北,相隔千里。此一别,是暂时客居?还是从此扎根南疆?倚在车窗边,望着急速退去的一片片黝黑的田野,郑南思绪万千,在北方生活了三十多年,现在要告别雪花飘飞的北国,去瓜果飘香的南方了。广东,岭南,那里有火红的木棉、甜甜的荔枝,那里有文学名匠欧阳山、陈残云、岑桑……有他最仰慕的散文家秦牧,《艺海拾贝》,曾是郑南出门必带的读物。

广州,千年古都,革命圣地。这里是孙中山“北伐”出征地,这里有国民革命军的摇篮黄埔军校,这里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这里有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人爱生活,懂生活,叹早茶,逛花市,听粤剧,扒龙舟……广东,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郑南。

落脚没几天,闲不下来的郑南就与作曲家刘长安及一位舞蹈编导去深入生活,去寻找新鲜的创作素材。目的地,汕尾。

一行三人被安排住在一间屋子,屋里除了床,只有两把木椅和一张小桌,墙角,堆放着一摞一摞的旧资料。

白天,三人一起探访老红军,走访渔民;晚上,谈思路,聊创作。郑南随手翻阅着屋里墙角的那些旧资料,发现资料里大多是有关海南革命斗争的,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解放海南岛……之前在北方时,郑南就对海南的革命故事心怀好奇,此刻,他的脑海里满是五指山下丛林深处的红军战士的身影,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战斗画面,仿佛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

“有句子了,有句子了!对不起,这张桌子先归我了!”郑南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抢占了唯一的小桌,笑着对刘长安说。

“先词后曲,你用你用。”同样是来自东北黑土地的刘长安把小桌子谦让给新来的东北老乡郑南。

郑南伏案创作。由于经常断电,煤油灯和蜡烛是夜间照明的必备。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

海南岛上保卫祖国。

啊,五指山,

啊,万泉河。

你传颂着多少红军的故事,

你日夜唱着红军的赞歌。

我爱五指山的红棉树,

红军曾在树下点篝火;

我爱五指山的红石岩,

红军曾在石上把刀磨;

我爱红军走过的路,

我沿着山路上哨所。

我爱万泉河的清泉水,

红军曾用河水煮野果;

我爱万泉河的千重浪,

红军在这里把敌人赶下河。

万泉河流水向大海,

我沿着河边去巡逻。

啊,五指山,

啊,万泉河。

红色的江山我们保卫,

红军的钢枪永在手中握!

“这些现在都归你了!”几天之后,歌词完稿,郑南站起身来,指着小桌和桌上几小截未燃尽的蜡烛头,对刘长安说。

“好好好,我看看词,嗯,非常棒啊!”刘长安与舞蹈编导看过歌词,赞不绝口。

回到广州后,郑南对第一稿做了压缩修改。刘长安很快就谱出了曲。听了刘长安的哼唱,郑南觉得酣畅淋漓,他让刘长安唱了好几遍,两人都非常兴奋。

歌曲交给团里的演员唱,大家听了也都觉得特别棒,但也有人犯嘀咕:歌词里那么多的“我爱”“我爱”,会不会太“小资”了啊?在那个满耳“战天斗地”的豪言壮语,只能讲“热爱”,不能说“爱”的年代,这首那么多“爱”的歌曲,能被“把关部门”接受吗?郑南也有一点顾虑起来。

第二年,《战地新歌》第二辑征歌开始在全国范围评选。《战地新歌》是“文革”期间最权威的全国精华歌曲总汇,由“国务院文化组革命歌曲征集小组”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把关相当严格,能被正式认可的歌曲非常少。那时候,只有被把关部门正式通过的作品才算“合法”,才有机会唱出来。

向《战地新歌》报送,首先要经省里评选。果不出所料,有人悄悄告诉郑南,省里的大部分评委都认为这首歌非常好,但有个别评委提出了这首歌的“小资调”问题,不宜选送。

“啥?不宜选送?”郑南急了,咱爱的是五指山万泉河、爱的是革命红军,咋就“小资”了?咋就不能报了?郑南当即决定去找评委负责人“评理”,他蹬上自行车,一路狂奔。半道上,自行车却突然掉链子了(关键时刻,这真叫“掉链子”啊)!郑南赶紧下车,蹲在街边抢修起来,修得满头大汗,一手油渍。

赶到评选小组办公室的时候,报送会议刚刚结束。

“周老师,周老师,等等等等!”郑南追上负责歌曲选送工作的周国瑾,一边擦汗,一边打开了话匣子:“‘爱’咋了?‘爱’咋就不能写了?屈原、岳飞不都写了很多爱国爱江山的诗吗?海南岛是我们广东的,也是国家的,那里有琼崖纵队,牺牲了那么多红军战士,那里那么美,那里还落后,那里需要建设……”郑南恨不得把整座海南岛捧在手里给周国瑾看。

“嗯嗯嗯,有道理,有道理。送,送!”周国瑾看着急眼了的郑南,一边听,一边笑,一边频频点头。

“哎哎哎,这就对喽,还是延安来的老同志有水平,有境界!”郑南听到这样的答复,满脸笑开了花,忙不迭地夸赞。

歌曲送上去了,接下来的就是等待。

北京那边会不会也有人说“小资”呢?会不会又给“毙”了呢?……

“郑南,郑南,‘五指山’通过啦!”等到快要忘掉歌曲选送这件事的某一天,忽然宿舍楼下有人在喊。

“什么啊?什么通过了啊?”郑南已经听得真切,却不敢相信,大声追问一句。

“五指山万泉河,北京通过啦!”

这回,郑南听得清清楚楚了,小心脏一边“怦怦”地跳,一边故意再问:“什么山通过了啦?”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北京通过啦!”

“再说一遍!”郑南想让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多撞击一遍自己的耳朵,想让整栋宿舍楼里的人都听到。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北京通过啦——”

千真万确,《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北京,通过了。瞬间,郑南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与作曲家刘长安的结晶之作,是郑南离开军营,来到南方,作为南来新人的立足之作,是献给广州、献给广东的一份大礼!

上世纪70年代,有谁没从广播里、收音机里听过这首歌呢?在那个只有“语录歌曲”和“八大样板戏”的年代,这首歌曲曾带给一代人的新鲜而美好的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有人说,“文革”期间出了两首真正的好歌:北方,《北京颂歌》;南方,《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这首歌是为我写的,这首歌一直就是等着我的!”演唱这首歌的李双江当年这样说。

6. 西沙诗会

中国,南海,抖开蓝色的手帕

珍珠。玛瑙,在西沙抛撒

……

——《岛的性格》

西沙群岛,中国南海的一串明珠。这是郑南“西沙之行”写下的诗句。

1974年,“西沙海战”,当年与越南为西沙群岛主权打的一场海上战役,以中国海军的胜利而告终。海战之后不久的5月,广东省政府派出十多位文艺家去西沙慰问官兵,同行的有郭绍纲、林墉、周波、高士衔、杨渡、刘长安、西彤等文艺界名家。

是日,一艘不大的运输艇,载着一船的欣喜乘风前进。行至夜半,海上突然掀起十级风浪,小艇在波峰浪谷间起起伏伏,左右摇晃,前不见岛,后不见岸。艺术家们从未在海上遇到过如此巨大的风浪。为了防止被扑上甲板的大浪卷到海里,战士们找来绳索,帮着把艺术家们捆绑在座位上。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惊恐不已,有人甚至不停呕吐,脸色煞白。郑南蜷在坐凳脚边,闭着眼,大声地唱着自己写的歌,唱完了又唱,船仍然在晃……

“回头吧!”艇长说。

“好好好!”

“不不不!往前是浪,回头也是浪,搏一搏了,大不了就(那个字,嘴里没敢说,心里不敢想)……”

一船的艺术家啊!艇长也担心起来,急忙拨通了艇上的军用电话,请示湛江基地的领导,是否打道回府,未等电话拨通,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前进!——”艇长听罢,放下话筒也喊了一句:“前进!——”

“岛,岛,看见岛啦!”不知经过了多久的漫长难挨的时间,忽然有人大声喊起来。大家睁开眼——风停了,浪静了。天边,乍现一抹微红。海天之间,隐隐约约的小岛静静地躺在那,等在那。此刻,大家已无力欢呼,赶紧松了绳索,站起来抻抻发麻的手脚,揉揉酸痛的肩背,眺望着远方那座黑魆魆的、幸福的小岛。

“那是一次灵魂的颠簸。”对这次西沙之行,郑南终生难忘!

艇靠岛岸,战士们带着艺术家朝岛上走去,一路上,到处是一棵棵被炸断的树和弹坑、只剩下半截的碉堡……守岛的官兵像迎接亲人一样拥上来拿行李,搬东西。人没坐定,一杯杯淡水就送了到了大家的手里。

岛上,淡水是最珍贵的。时值初夏,西沙更是天气炎热,习惯了一天洗一次澡的艺术家们,每天还能分到半盆水,刷牙洗脸、擦身、解渴,都只能用油一样省着。但这些都不重要了,艺术家们早已被这片湛蓝的海深深吸引。

海水清澈得无影无形,美丽的珊瑚、各色各样的海鱼,无不引起大家一阵阵的欢呼。战士们提醒大家,别看水下的鱼好像伸手可及,其实水很深的。太美了!这是我们祖国的。大家由衷地赞美起来,向守岛的官兵伸出大拇指。

在西沙东岛,官兵们居然让艺术家们吃到了野牛。原来,这岛上有野水牛。据说,可能是清朝时期有人带上岛的,人走了,牛留下了,渐渐繁衍,有了野牛。岛上几乎随处可见中国的古铜钱、大量的青花瓷片。除了官方的海外交流,但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陶瓷。“海上丝路”该叫“海上瓷路”呢。

去过好几个岛之后,艺术家们的慰问就要结束了。郑南和西彤两位青年诗人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临返回之前,两人一商量,咱俩留下,多待几天吧,为战士们写一点东西再走。领队电话请示省文艺办。同意。两人喜滋滋地留下了。

每天,郑南和西彤跟战士们一起雄纠纠气昂昂地巡逻,一起挥镐修工事,俨然成了守岛的战士。开心时刻是一起去挖海龟蛋。郑南并不是想吃海龟蛋,而是对海龟下蛋的地方感到很神奇,母海龟下蛋的位置,怎么就那么准确呢?涨潮淹不到,退潮不太远。

郑南细心观察着一切,有感就随手写。没几天,两人写了很多的诗。

“弄一个诗会,把这些诗读给战士们听,怎么样?”西彤说。

“嗯!”郑南赞同。

两人去政委商量,政委非常高兴,好啊!

“那就叫‘西沙诗会’吧。”郑南说。

当晚。天气特别的好,月亮挂在深蓝的天空,银色沙滩上,海风轻拂,海浪声声。火堆点着的时候,篝火映红了战士们的脸庞。一抬头,只见周围的树枝上栖满了白色的海鸟,整个树冠都是白亮亮的!

灯塔,水塔,哨塔,

威严,庄重,挺拔,

三根顶天立地的支架,

撑起一幅立体画。

线条流动,色彩变幻,

有时候雄辉,有时候淡雅,

辽阔的太平洋船来船往,

西沙这幅画永远为你们悬挂。

——《这是一幅画》

船,岛的儿子;岛,船的妈妈。

多么亲近啊,你看靠岸的一刹那。

……

从来没有过这样宽阔美丽的舞台,从来没有过这样无拘无束地纵情朗诵,两个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这一待就是一个月。回到广州后,两人在《广东文艺》上发表了组诗,郑南还与刘长安合作了一首歌曲《西沙,战士心中的歌》。

西沙之行,对郑南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是一次精神的升华。对海、对海防战士,对祖国海疆,郑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五指山西沙首歌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就是这首歌
五指山旋律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五指山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小林的漫画
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