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创作的“柔软”

2019-06-27文|

岭南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家创作

文|

本期“岭南乐话”栏目刊登两篇“创作谈”,一篇是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2017-2021)——‘听见中国听见你’2018年度优秀歌曲推选活动”全国20强作品之一的《甜蜜的高帽》词作者梁天山,谈创作体会;一篇是获广东省群文作品一等奖并入选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复赛作品《大勺的故事》的曲作者张建文,谈歌曲产生的来历。两篇“创作谈”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歌从生活中来。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说的这句话很具有普遍性。写“不幸”容易出彩;写幸福,出彩不易。“新时代,新梦想,人民越来越幸福”,是一种表述;给爱妻子的顾家好男人“戴一顶甜蜜的高帽(夸赞之词)”,写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幸福,是一种写法。哪种更柔软,更入心?《大勺的故事》也是如此。“新时代、新农村,农民生活富起来”,是一种表述;三代人、三锅汤,汤里的内容讲述农村的变化,是一种写法。哪种更被接受?

化腐朽为神奇是一种写作的高境界,平淡中点浓墨是一种技巧。写法是技巧的范畴,创作动机或者说目的,是创作能否立足的根本。我们的创作者常常被告诫:“认真写好自己的作品,能否‘火’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的”。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火”,火,说明被广泛认可,说明具有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怎么能写出好歌,大众在呼唤,市场在期待,创作者更是在苦思冥想。什么是好歌?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作品”。细思量,人民、专家、市场,“三要素”之最根本,是“人民”。人民认可,经得起时间考验,当代人、后代人都传唱,基本上就属于“好歌”,基本上也就有市场价值。

说实在的,要写出好作品,创作者还真的无需过多考虑“专家”和“市场”。专家作为创作的佼佼者、有经验者或有理论体系者,其评判作品优劣的思路与创作者是在一条线上的,其评判标准是创作者能够认知并在追求的。或者说,专家侧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传播和市场价值,并不如其判断艺术价值那样有把握(这一点同创作者是一样的)。心思用在创作上,功夫到时,迟早会被专家认可。而“市场”方面,本就不是也不应该是艺术家的用心所在(尽管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可以不客气地说一句,如果创作者在提笔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市场,基本上就可以判定其作品不可能是真正的好的艺术品,而是商品,因为它一出生就带着“铜臭”味而不是艺术气质。

创作,首先必须考虑“人民”。人民之所需,就是时代之所需。人民的所需是与时俱进的。战争年代,人民需要的是和平,和平之声,就是时代最强音;和平年代,人民需要的是幸福安康,国强民富就是时代最强音。写好人民的声音,是写好一件作品的最根本。远的不说,《黄河大合唱》《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书写家国情怀、人民心声的作品,无一不具备了人民、专家、市场“三要素”的评价和检验标准。这些作品的创作动机,就是落笔在“人民”。可以这么说,作品首先要具有“人民性”,才有专家和市场认可的可能。

歌,是音乐最基础最普罗的部分。歌,可以铿锵,可以磅礴,不可以靠“这是重大题材”“这是交响效果”吓人;歌,可以委婉,可以回旋,不可以借“这是文学底蕴”“这是技法创新”蒙人。歌词表现视野宽阔,不是一定要“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旋律表现有高度,不是一定要飙嗨C;含蓄不是晦涩,升华不是拔高。高大上、假大空的硬说教,无法入心;润物无声,如沐春风,触及心灵最柔软部分,才是艺术;唱的是身边人,歌的是心头事,抒的是人民情,才是好歌。

“广东音乐是水淋出来的”,轻灵、柔软,或者说草根性,是广东音乐的鲜明特征之一。本期推荐的《甜蜜的高帽》《大勺的故事》两首歌曲,是近年来广东音乐人歌曲创作的缩影。广东省音协这几年来对歌曲创作和歌曲创作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勺的故事》就是2017年广东省音乐创作人才专项培训成果之一。广东省音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作曲金旭庚特别强调,歌曲创作切忌假大空,音乐语言要有时代性、人民性,《大勺的故事》题材好,几经修改而成型。《甜蜜的高帽》之所以作为省音协向“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2017-2021)——‘听见中国听见你’2018年度优秀歌曲推选活动”推荐的优秀作品之一,不仅因为这是一首粤语歌曲,具有鲜明的广东特色,更是因为这首歌曲内容和情感的接地气。

诗言志,歌咏言。人民的思想情感是生长一切艺术的沃土。歌,传递人民心声。既然是为民而歌,或者换个角度说,要让人民愿意歌,就要从人民的心去想题材,从人民的眼去找题材,从人民的嘴去写词曲(能被人民大众理解、传唱)。创作目的明确了,创作才能有动机和方向。

猜你喜欢

专家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专家介绍
致谢审稿专家
·专家介绍·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请叫我专家
创作随笔
专家面对面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