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斗产业的挑战:应用模式及其规模化

2019-06-26刘雨霏

卫星与网络 2019年5期
关键词:北斗华为芯片

在5月22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有信心在2020年中期迎来北斗全球系统开通运营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提供特色服务。

如果把仰望星空的目光移向地面,看到的局面就是喜忧参半的:事实再次证明,包括北斗在内的商业航天发展,必须从消费端倒推技术发展,才能建立起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产业生态,避免卫星空转、技术闲置、企业“小、散、弱”的局面。

喜:低价化的芯片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北斗二号建设早期,从管理部门到应用部门,都对芯片自主化非常重视。这样的高强度投入已经收获了成果,如今国内的北斗芯片不但实现了完全自主,而且价格一再降低……

最近,各大媒体持续霸屏的热点是华为。

华为在美国政府无理打压之下表现出的硬气和底气,源于其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和坚定不移的自主创新。这一事件也鲜明地体现出贸易战的内核就是技术战的本质,更有论者谓之为中美“技术冷战”的开端。

从中兴到华为,芯片,成为这次中美贸易战一个持续的主题。美国的禁运和封锁也激发了国内相关企业的志气,全面建立自主芯片产业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在这个问题上,北斗产业可以说是先行一步。在北斗二号建设早期,从管理部门到应用部门,都对芯片自主化非常重视。国家和商业资本为此投入了海量资金以及大量高端研发力量。这样的高强度投入现在收获了成果,如今国内的北斗芯片不但实现了完全自主,而且价格一再降低,自主多模加惯性导航系统的导航模块在某宝网上只要300元左右就能买到一套。其中的北斗芯片更便宜,按照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冉承其主任在本次大会上的发言,部分芯片的价格已经低到了6元钱的程度。这为终端开发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产业再也不用担心核心元器件被国外卡脖子了。

忧:产业生态的建立刻不容缓

建立一个能自我发展、不断创新的北斗产业生态,直接关系到北斗产业的继续投入、投入多大以及持续发展与坚守力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国内早几年开展GPS应用时,已经建立起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天线及其他元器件生产能力。加上消费电子行业在过去十几年间积累起来的强大生产能力和一定研发能力,北斗产业具备了天上有卫星、地上有终端的自主优势,在国内诸多应用型信息电子行业中处在比较有利的地位。

然而,硬件和技术上的有利条件并没有转化成市场和收益。产业依然在忙于制造芯片、模块和终端。但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证明,硬件的制造和销售是不会带来太多产值和利润的。按照6元一片的价格,即使制造1亿枚芯片,也不过带来6亿元的产值,还不够一颗北斗卫星的成本。

那么,北斗产业的利润到底应该从哪里来?

我们还是来说华为。华为遭到美国的打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家企业在5G上的领先地位。那么5G是什么?仅仅是让我们一秒钟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吗?从2G到4G的发展历程已经让人们看到,移动宽带的发展培育出了一个繁荣的产业生态,并且不断壮大。在中国移动互联网这个庞大的产业里,有三大电信运营商、三大互联网运营商、京东和淘宝这样的电商、华为这样的设备供应商以及无数的线上线下商家,最重要的当然是十多亿用户。这个强大的产业不但为无数人提供了生计,也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支柱。

我们可以注意到贸易战中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的根本目的是压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然而面对庞大的中国互联网产业,美国却只能选择一两家企业来试图打击,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压制整个产业的发展。这就是产业生态的强大力量。

另外,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是被需求推动着前进的。从2G时代开始,人们就持续呼唤着更大的带宽、更好的体验,这催生了3G、4G,乃至5G。包括华为在内,互联网行业的加班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被消费者的强烈需求推动着产生的,跑得不够快,企业就要死。

然而,在北斗行业中,目前最大的推动力并不是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主管部门。这种情况产生了正负两方面效应。从正面来说,主管部门在规划和建设中,充分研究了GPS等国外GNSS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和指标,并且在工程实施中加以贯彻。这就让北斗星座一上天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导航定位需求,甚至有所超前。

但是从负面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斗业界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开发和政府、大型组织市场开拓上,对消费市场的推广力度、开拓力度不足、模式严重匮乏。虽然近几年消费者因为自驾导航、网约车、订外卖这些应用模式而对北斗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北斗的应用当远不止于此。相反,如果还停留在这些简单的应用模式上,可以说,很难再提什么技术进步,因为这些应用模式似乎对技术的要求并不会那么高:今天的北斗和今天的北斗芯片还可以再用上几十年。

所以,建立一个能自我发展、不断创新的北斗产业生态,直接关系到北斗产业的后续投入、投入规模以及持续发展与坚守力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北斗企业的责任:有产业,才有企业

北斗只是企业的基础,是“药引子”,是“催化剂”,它能够带动的应该是以时空信息为基准的无限产业。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非常坚定地提出这样的观点,北斗的产值、利润和发展,产业生态圈的建立,都应当从为消费者服务中来。消费者需要什么,北斗就应当提供什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北斗企业”这个概念。这样的理念产生于供应商中心的思维方式。北斗产业并不应当是独立存在、独立运行的,而是应当融合到更多产业生态当中,其中也包括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实体经营、大众消费等领域。只有和应用行业充分的协同与融合,北斗才能具备生命力和发展能力。

冉承其主任在讲话中高屋建瓴:北斗只是企业的基础,是“药引子”,是“催化剂”,它能够带动的应该是以时空信息为基准的无限产业。如果企业过分强调自己的“北斗特色”,就很难真正进入消费市场的

北斗产业形成可遵循的要素

服务模式当中。我们应该站得高,看得远:成功、先进的企业,都是根据客户定位来给自己的企业寻求存在价值的。我们的企业如何直接面向消费者?是否可以先作为后台或核心供应商等,支持那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

这都是可以创新的模式。企业,并不是什么都要自己做,才可以做大做强。

冉承其主任在讲话中强调,北斗产业特别不善于协调、联合。这是批评,却同时提出了发展的方向。

北斗产业发展至今,自发的努力已经足够,走向自觉并开放协同与融合将是必由之路。作为产业,由资本出面来组织和运行这样的转型,是最为恰当的。

资本不但可以引导北斗产业的内部整合,也将带领产业走向国际。GNSS系统本身就是一种全球性基础设施,如果仅仅把目光局限在国内,不但无法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甚至很多技术问题都无法解决。北斗产业发展十多年来,确实有企业走出去了,但是整体规模“小、散、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定位的问题,还有模式的问题。有句话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我们又有多少企业,不是停留在卖产品的层级?如果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有真正的企业精神与文化的企业,有想象力的企业,资本将能够把这些企业的力量以多种形式整合起来,成为一支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队伍。其中的意义绝不仅仅是GDP和贸易平衡,更是国家战略的实现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推动一个产业的形成,不仅仅只是决策层的责任。相反,从决策层的报告与讲话中,我们能够解读到决策层的高瞻远瞩。而站得高,看得远,忧虑的不仅仅是产业的格局,还有更多的历史责任和民族责任,以及国际责任。华为事件已经证明,在中美贸易摩擦甚至将更复杂的情况下,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是必须肩负起这些责任的。否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到了突破发展瓶颈的时刻,我们身在其中的企业,必须谋略并破局,以期共同推动。SATNET

猜你喜欢

北斗华为芯片
芯片会议
北斗时钟盘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人体微芯片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首个北斗全球“厘米级”定位系统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