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现状的研究

2019-06-25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校本培训

文/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领域的得到融合与广泛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计算机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近两年,我校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建立的实践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技术支持和校本网络培训社区,进行数字化、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文通过对本校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开展的真实状态,评估其校本培训策略及模式,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趋势和动态。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1.研究分析“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成效,为数字化教师校本培训的环境、规范、管理、内容、形式、策略提供建议。

2.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校在职教师,平均年龄41.6岁。高级职称8人,占12.7%,中级职称42人,占66.67%。

(三)分析维度

分析的类目归类标准从Why、What、How三个方面对“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现状进行分析。Why是为什么要进行“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回答培训需求问题;What是培训什么,回答培训内容的问题;How是如何培训和培训结果如何,回答培训方式及培训的质量评估和培训效果的问题。

类目分析标准

(续上表)

How培训方式对“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的培训方式、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培训结果绩效评估对“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之后绩效考核标准、质量评估模型与方式培训效果和影响“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产生的包括对教师个人、对学校和区域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需求

90.16%的教师认为 “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需求是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需要,培训需求认为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有65.57%,学校发展的需要有55.74%,社会发展的需要有57.38%。当前网络技术发展飞快,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引发了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资源呈现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培训需求强烈。

(二)“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设计培训内容,旨在培训教师掌握多样技术应用方式,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调查显示,75.41%的教师认为在培训过程中产生共鸣,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投入到培训当中,72.13%的教师认为还要继续提高先进教学媒体的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加强教学经验总结与论文写作的学习,需要得到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教师最想学的技术或软件较多。

(三)“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是校本培训最常用的培训方式,可以完善受训教师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为受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教师们认为以下才是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如表所示:

基于案例的互动式培训和观摩听课67.21%一线教师主讲的教学应用辅导讲座49.18%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分散式培训47.54%高层次专家讲座44.26%学术沙龙26.23%世界咖啡24.59%网络论坛22.95%

(四)“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绩效评估

教师认为校本培训每阶段结束后应采取考核评价形式是:75.41%认为是问卷,39.34%认为是访谈,36.07%认为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19.67%认为是上研究课,16.39%认为是写总结体会,3.28%认为是考试。

(五)“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效果和影响

只有加强对校本培训过程的检查与督导,使计划、方案策略落在实处,才能取得实效。“互联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培训效果和影响比较明显。(表略)

三、研究成效与问题分析

(一)培训内容缺乏系统和全面

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存在着差异。教师希望得到的校本培训内容和接受到的培训内容存在差异。培训内容单一,多为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偏少。培训内容不够全面。虽然有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教学经验总结与论文写作、先进教学媒体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等方面,如学习的内容包括“《教师职业中的个人实现》《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互动与促进生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哲学世界观 教育观》等,但是培训内容没有形成主题系列,没有做到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需求去设计,针对性不强。

(二)培训形式缺乏多样和灵活

目前教师校本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经验交流,其中师徒结对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交流形式;二是观摩研讨,某一学科教研组通过互相听课观摩评价,发现亮点、改进不足;三是案例剖析,围绕教育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或提出疑问,或交流做法,或提出策略,最终达成问题解决;四是课题研究,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开展集体性研究;五是专家讲座,邀请某一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专家开展全员培训;六是个人自学,教师自己通过实践、阅读等形式实现自我的提升;七是网络教研,观看网络直播课程,参加研修社区进行线上互动,留言点赞,开展点评及交流互动,让教师都能够在线上实时分享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这些培训形式较好地适应了校本培训的特点,成为开展校本培训的有力抓手。但校本培训基本形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缺乏宏观层面的不同的组合方式,较少在微观层面上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学校的特色和创新还要加强。问卷调查显示,62.3%的教师认为还要创新校本培训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度,有效推进培训的展开,使培训的形式应更具有适应性。

(三)培训绩效评估缺乏管理和监督

教师校本培训绩效的评估关系培训效果的检验,是检验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相符的重要手段。目前的研究对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关注度高,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有关绩效评价的研究关注度不够高,对培训绩效评估不够重视,缺乏管理和监督,还没有设计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绩效评估体系。

四、建议与思考

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内容和形式应该充分联系教师,按照培训内容以及受训教师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从而才能真正贴近教师、贴近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培训收获最大化。

(一)校本培训内容系统化,精准按需施训

学校要做到精准按需施训,着重按照教师的“现实之需”和“可能之需”“显性之需”和“隐性之需”,基于扎实细致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结果,确定培训目标,增强培训针对性。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积极建设和开发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的精准培训。优化和整合“教育理论、师德修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基本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本学科理论实践知识”等培训内容。校本培训活动应该是持续性的、进阶式的、系统化的,应该有一条主线来串联,研究课题与项目就是整合校本培训的一条主线。通过有选择的参与一些项目,抓好校本培训载体。研究项目的开展应该是连续的,这样就能保证同一主题下校本培训活动的持续性开展。项目研究是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也遵循同样的思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逐层进阶。研究项目注重前后活动的关联性,实现了校本培训内容的系统化。

在每次培训任务确定后,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的方式对培训理念及目标、方法达成共识,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和观点不一致,选中侧重点,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和资源,围绕内容,突出校本特色,以求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时代教师校本培训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突出互联网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造,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整合或应用效果,所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重点培训内容,要重点设计,在“以人为本、实践取向、专业发展”的培训理念下确定具体、科学、可达成、清晰的培训目标和内容,达成度高,针对性强。

(二)“两多四分”校本培训形式,提升受训体验

“两多四分”中的“两多”是指多维度、多层次,“四分”是指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的精准培训。校本培训需体现先进的教育改革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推动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培训应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并在培训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探索实践并逐步提升能力的过程。目前,已开展的“基于案例的互动式培训、高层次专家讲座、师徒结对、观摩听课、一线教师主讲的教学应用辅导讲座、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分散式培训、网络论坛、学术沙龙、课题研究、校际交流、短期培训、教师自修” 等传统教师校本培训形式很受老师的欢迎,但是校本培训形式要“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用更丰富的内涵充实校本培训的模式。首先,必须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校本培训应该顺势而为,开发建设培训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更加灵活、更具个性化的培训。其次,必须紧跟教育改革形势。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共识,课堂教学该如何转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校本培训应该关注的问题。第三,必须紧跟教师队伍变化形势。当下,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更喜欢接受新事物,校本培训要释放更多的自主权给他们。校本培训只有紧跟这些形势,才能在创新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教师校本培训要创新整合培训方式,满足教师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接受培训的需求,采取线下+线上网络培训、移动培训、集中和分散培训模式相整合的方式提供培训资源或服务,以给予教师无差别的受训体验。可以创新设计多种培训形式,如:

1.社群学习。学员建立个人空间,为研修团队组建“教师网络社群”。打破教师的孤立状态,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

2.项目学习。打造集群式培训课程,教研、师训和教学实践三者紧密结合以及相互融合,搭建优秀教师的展示平台,促进教师跨学科、跨校际的学习交流,实现对未来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新路径的引领。

3.体验学习。在教师接受在线能力提升培训之后,协助教师深入理解与掌握教育相关的技术和资源,帮助教师逐步经历起步、应用、融合、创新的四个学习阶段。线下的课程体验,巩固教师在线课程中对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上的认识不足,并提供实践互动交流的空间。

4.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各学科之间具有内隐的共同价值,还要求教师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组织实施各学科教学,以实现各学科协同育人。跨学科学习有利于教师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从系统角度统筹各个学科的教学,实现综合育人。

(三)建立“智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引领教育创新

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智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要有健全的培训制度,系列化培训内容,培训师资优良,创建使教师的内部动机能够迸发的信息化环境,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依托学习共同体,引领教育创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在实践中螺旋上升,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动态评价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信息技能的工作成效。

“智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最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它要解决的是从培训到实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校本培训的转型与创新,开展高质量、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能提高教师校本培训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建立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01544257)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
刘辉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