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鸡重要疫病的流行动态预测分析

2019-06-25杨慧明冯金玲吕春梅徐美玉张国中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蛋毒株亚型

赵 静,杨慧明,徐 阳,冯金玲,吕春梅,徐美玉,张国中,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畜禽疫病诊断研究中心,北京 海淀 100193)

掌握鸡传染性鼻炎(I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流感(AI)等家禽重要疫病流行毒株的变化并根据其变化合理调整控制措施,对于保证家禽养殖业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18年家禽重要疫病流行特点、流行毒株变化的系统分析,对这些疫病2019年可能的流行动态进行了预测,供养禽生产中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1 鸡传染性鼻炎(IC)

1.1 流行动态 近几年蛋鸡、种鸡IC的发生明显增多,包括未免疫鸡群和免疫鸡群均有发生,二价灭活苗(A+C)还是三价灭活苗(A+B+C)免疫、国产疫苗免疫还是进口疫苗免疫发病情况没有明显差别,2019年IC仍将对养禽业有较大影响。

1.2 流行毒株 副鸡禽杆菌血凝素基因测序分析显示,近几年分离毒株在进化关系上同属于一个新的分支,与早期分离毒株存在明显的差异[1]。

1.3 临床表现 不同的副鸡禽杆菌分离菌株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发病鸡普遍表现为眶下窦肿胀,重者出现单侧或双侧颜面肿胀,产蛋鸡感染产蛋下降明显[2]。

1.4 防控措施 IC的防控应以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适当进行疫苗免疫等综合性措施为主。试验结果显示,经筛选的新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对当前的流行的副鸡禽杆菌具有相对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2.1 流行动态 IB仍是当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重要疫病,2018年由于雏鸡阶段(特别是10~30日龄)感染IBV造成蛋鸡和种鸡缺乏产蛋高峰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2019年一定要继续重点关注该病。

2.2 流行毒株 当前主要流行的IBV毒株仍以QX-like毒株为主,在国内主要养殖生产地区均普遍存在[3],TW-like、YN-like毒株在局部地区零星存在,如图1所示。

2.3 临床表现 QX-like毒株与M41-like等毒株相比具有更强的致病性,感染雏鸡会表现甩鼻、气管啰音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可造成10% ~30%甚至更高的死亡率,剖检病死鸡主要表现气管粘液和明显的“花斑肾”样病变[4-5]。

2.4 防控措施 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免疫防控可以选择QX型或4/91型疫苗结合H120疫苗联合使用。疫苗的选择要非常谨慎,生产中发现由于疫苗株毒力过强导致免疫后不同批次雏鸡出现明显发病的情况。

3 H9亚型禽流感(AI-H9)

3.1 流行动态 H9亚型禽流感是近些年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冬、春季节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H9亚型禽流感病毒传播容易,而鸡场又缺乏必要的局部保护能力,因此特别是15~30日龄雏鸡群很容易感染发病。

3.2 流行毒株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较快,2018分离株仍以G57基因型为主[6],主要存在于2个稍有差异的进化分支(图2),不同分离毒株之间在血清学上存在明显差异。

3.3 临床表现 不同阶段感染表现不一样,雏鸡阶段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剖检可见喉头和气管的充血、有粘液;育成期感染通常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感染后对后期产蛋一般也不会有影响;产蛋鸡感染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蛋率下降,剖检可见喉头和气管充血、有粘液,卵泡表面充血、输卵管有粘稠或稀薄液体。

图1 基于IBV-S1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3.4 防控措施 采取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控制水平、合理进行疫苗免疫在内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针对疫苗免疫,应通过免疫保护试验选择与当地流行毒株匹配性良好的H9疫苗,同时注意加强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4 H5亚型禽流感(AI-H5)

4.1 流行动态 2018年H5亚型禽流感在环境控制不好的鸡场零星发生,发生相对较多的是鸭和鹅。由于现用H5疫苗与流行毒株较为匹配,2019年疫情会相对平稳。

4.2 流行毒株 当前鸡、鸭和鹅H5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主要以2.3.4.4分支的H5N6毒株为主[7],其他毒株局部地区存在(图3)。

4.3 临床表现 当前鸡H5亚型禽流感仍多见于产蛋期,感染群表现为采食量下降、死淘率升高和明显的产蛋率波动,剖检以卵泡的变形、软化和输卵管内有粘性分泌物为特征。未免疫或免疫水平低的鸭和鹅发生时死亡率相对较高。

图2 基于H9亚型AIV-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图3 基于H5亚型AIV-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4.4 防控措施 H5亚型禽流感病毒传播能力相对较弱,较好的环境控制能力结合合理的疫苗免疫一般感染风险较低。因此生产中应注意加强H5亚型禽流感的抗体监测,同时密切关注流行毒株的变异情况。

5 H7亚型禽流感(AI-H7)

5.1 流行动态 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2018年H7亚型禽流感的发生明显减少,主要在环境控制能力较差的鸡群偶有发生。2019年H7亚型禽流感疫情会相对平稳。

5.2 流行毒株 当前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毒株以高致病性H7N9毒株为主,不同地区分离毒株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图4)。

图4 基于H7亚型AIV-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5.3 临床表现 高致病性H7亚型禽流感感染后与H5亚型禽流感表现相似,产蛋鸡相对更容易发生,感染后出现明显的产蛋下降,剖检可见卵泡明显充血,胰腺坏死,另外多处组织器官可能存在出血现象。

5.4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强化疫苗免疫、适时进行免疫监测,同时密切关注H7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的变化。

6 其他值得关注的疫病

6.1 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近几年临床上ILT发生明显增多,但监测显示ILTV流行毒株变化不大,主要是由于鸡群未进行免疫或者免疫力不高导致鸡群感染发病。防控上应以选择合适毒力的疫苗及合理进行免疫为主。

6.2 新城疫(ND) 近几年ND疫情相对平稳,以局部散发为主,主要发生于一些环境控制能力较差的中小规模养殖场,一旦发病分离到的毒株仍以基因VII型为主。由于基因VII型NDV致病性较强,生产中仍要注意加强ND的免疫和监测。

6.3 滑液囊支原体病(MS) MS感染普遍[8],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鸡群均有感染,给养殖场带来较大困扰。防控上以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和药物合理控制为主,有条件的种鸡场可以逐步实施鸡群净化,但种鸡群的净化和商品鸡群的免疫控制要同步。

6.4 安卡拉病(HHS) 也称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主要由致病性较强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引起。HHS偶有发生,以心包积聚黄色或淡黄色液体、肝脏肿胀,出血为主要特征[9],在多发地区可选择疫苗进行免疫。

6.5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 近几年IBD以散发为主,15~35日龄的雏鸡发生相对较多,一般是疫苗选择不当或使用不当造成免疫失败导致感染情况的发生。监测显示,国内既存在毒力较强的超强毒株(vvIBDV),也存在毒力较弱的变异毒株。

6.6 禽脑脊髓炎(AE) 近几年AE时有发生,主要由于未进行疫苗免疫或疫苗免疫效果不确实导致鸡群感染发病,特别是在没有免疫的蛋鸡群可见到明显的产蛋下降。高污染地区进行疫苗免疫同时注意加强免疫效果监测。

6.7 常见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仍然是鸡场最常见的致病菌,由于感染、应激、通风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大肠杆菌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防控上应注意先控制细菌感染再找到并去除诱发因素。

猜你喜欢

产蛋毒株亚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蛋鸡补钙较适宜在下午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H10亚型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