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手工艺产业调查报告

2019-06-24靳斗文坤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讲师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佛像手工艺颜料

文/图:靳斗文坤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讲师

概述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域广袤,占地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对内连接新疆、四川、青海、云南,对外接壤缅甸、印度、尼泊尔及克什米尔地区,边界线长达4000多公里。在西藏地区主要信奉宗教为藏传佛教、雍仲本教,同时也分布着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其他宗教信仰。多接壤的地理环境让西藏地区形成了多民族融合、多种信仰共存的文化环境,也使西藏地区的文化艺术在传承、创新、生产方式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

2014-2018西藏GDP总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

西藏地区的传统产业可主要分为农业、畜牧业和民族手工业三大类。其中民族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并具有代表性、民族性、宗教性的产业特点。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卡诺遗址中就发现大量用玉石、骨头制成的手工装饰品。在吐蕃王朝时期,随着文成公主入藏,内地手工艺大量被带入藏族聚居区,使得藏区手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五世达赖执政时期,随着“雪堆白”的成立,藏区手工艺制造达到了高潮阶段,之前小规模、家庭式的手工艺生产方式转变为由政府设置的产业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至此,西藏地区手工业开始细化,相应的行业协会逐一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大力扶持,手工业逐渐走向产业化、市场化。

本文基于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扎西彩虹藏传颜料配制公司、德庆林金铜佛像制作公司、醍醐手工艺品牌实地走访,研究西藏拉萨少数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经济生态环境以及政府与市场协作方式等方面,阐述拉萨手工艺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扎西彩虹藏传颜料调查

藏传颜料的使用最早可追溯于新石器时代,在卡诺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就是使用了藏族传统颜料朱墨两色,早期的西藏地区岩画以及后期的寺院壁画中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藏传颜料的使用情况。藏传颜料的制作工艺直接承载了藏族绘画的丰富性,同时使得与藏族绘画息息相关的宗教传承更具直观。1997年西藏大学成立了有关藏传颜料的研究小组。有关专家学者系统地对藏传颜料的开采来源、制作工艺、成分分析展开研究。藏传颜料的原料产地多来自于西藏本地,少部分来自于内地和尼泊尔,印度等地。西藏地区颜料主要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和林芝地区。

颜料产地分布图

颜料展示

颜料制作

各种矿、植物颜料展示

颜料制作

扎西彩虹藏传颜料制配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主要生产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其中矿物质颜料30种,植物颜料4种。矿物质颜料有藏青细、藏青粗、藏青特粗、朱砂、雌黄、淡雄黄、雄黄、细头绿、粗头绿、头绿、二青、三青、四青、仁布白粉、印度雄黄、绿底粉、青底粉、土黄、赭石、淡茶、茶色、土红、淡红、暗红、暗灰色、青绿、青三绿、二绿、三绿、四绿。植物颜料有花青、绿罩色、胭脂、藏黑。

扎西彩虹藏族传统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于2011年选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藏大学阿晋旺美教授是国家级的藏传统颜料制作传承人,也是“扎西彩虹”颜料公司的技术顾问。与传统工艺相比,目前的制作技艺融入了部分现代工艺,在制作工序上借助了现代工具,并把生产工具细化,有采集工具、粉碎工具、分离工具、研磨工具、浸提蒸发工具。矿物质颜料制作主要工序:原料采集、粉碎、漂洗、研磨、分离、筛选; 植物颜料制作主要工序:采集、精选、清洗、浸泡、熬煮(或加碱)、蒸发等部分,技术的优化创新使得颜料提纯效果更好,颜色种类增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藏传颜料曾经主要用于唐卡、壁画。现如今生产的颜料在水彩、工笔、重彩等一些绘画形式中也时常用到。扎西彩虹公司年均销售100万元左右,纯利润在50万~60万元之间。公司生产模式机动灵活,除固定在公司的4名员工外,其他生产线上的工人7~8人,工作时长、时间由当年原料采集情况而定。产品的销售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线上销售,以微信朋友圈推广为主,主要针对老客户、西藏本地的唐卡画界内的推销;二是线下实体门店,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有部分的游客采购;三是政府推介如“藏博会”,开辟了一些内地城市,主要用于工笔画、重彩画的使用材料;四是业界推广,矿物质颜料自身的稳定性、持久性吸引了绘画业界的好评。目前,每年定量出口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目前,西藏境内的矿物质颜料生产商并不多,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业标准。学习颜料制作的人并不多,原因在于学习时间周期较长,但收益并不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从事这项工作的往往是一些时间宽松的中年人。同时作为矿物质颜料的原材料近年来价位涨幅较大,政府的相关开采条令也限制了开采数量,这也使得颜料的价位越来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对患儿家属的一般资料、知识情况和保健行为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扎西口述:

“我们的颜料现在不仅是唐卡画家在使用,一些内地画工笔的画家也都在用。我们的色相没有那么重,适合画创作,颜色搭配起来比较协调也没那么艳。很多来自外国画家都订购。现在拉萨做颜料的工厂大概有3~4家,从业人数并不多,我们也不想扩大生产规模,现在一些地方限制开采,有些颜色会越来越少,相应的价位也越来越高。”

二、德庆林金铜佛像制作的调查

金铜佛像制作在西藏地区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藏地金属铸造历史悠久,佛教入藏后对金属造像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其他地区的金属造像不同,西藏地区的佛像制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宗教性,是结合寺庙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西藏地区金铜佛像制作受地域、时代、宗教以及工艺水平的影响,展现出了种类多样、特色鲜明的整体风格。

德庆林佛像艺术于2003年成立注册西藏德庆林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家族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公司负责人土旦15岁就开始在舅舅家学习金铜佛像的制作。与其他当地的手工艺人不同,土旦不仅是技艺卓群的工匠,也是技艺的文本梳理者。他归纳总结了金铜佛像制造中度量尺的大小、应用规则,以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文本形式流传在业界。

目前土旦的公司主要经营佛像、宗教用品及旅游产品的制作,产品材质有纯金、纯银、金铜的佛像造像以及部分的宗教用品、旅游用品。这类产品价位往往由材料、做工来决定。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依靠寺院和信教民众的订单为主。产品遍布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公司年产值在350万元左右,纯利润接近180万元。2003年之前,基本采用全手工的方式,最近几年采用了一些电动的机器和一些模具,来提高生产的效率。订单的需求量很大,2018年底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之后。由于德庆林的制作工艺精良,在业内的认可度较高,订单数在西藏佛像铸造业内比较领先。以前佛像制作的传承往往多是家族式的传承,目前这种方式逐渐消失,铸造手工艺的传承往往看徒弟的兴趣、天赋、能力。目前工厂里的工人直系血亲关系的较少,工人人数34人,每月工资最低6300元,高的达到一万多元,一些年老的员工在年底有3%的分红。

由于佛像的需求量这几年来有所下降。土旦想除了下一步提高佛像制作水平之外,想增加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艺术品产品的比重。目前最需要的是培育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比如大中专院校毕业的设计人才。但是很少有毕业的学生愿意来学习,人才的缺失制约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时人员的在岗率低,现有的生产模式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管理。产品销售主要依赖口口相传的信誉度接收订单,参加过一些推介会、博览会,但是收效甚微。

土旦绘制的度量图册

手工雕刻花纹

小佛像制作

制作中的佛像

土旦口述:

“我们在2003年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比较传统,比方说刚开始有些器件一个一个来做,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做模具,然后一次可以复制很多个。我们现在有打印机、扫描机还有雕刻机等先进的机器来做。旅游产品的话我们现在考虑跟一些门店或经销商合作,我们只做产品,不用跑来跑去自己去卖。我们还想做一些藏式摆件、内饰装修等,现在传统的藏族家庭装修大多用塑料和木材之类的,但是我们想做铜制的,有些富裕的家庭可能会这样做(铜制装饰),比方说桌子,里面是木材,但装饰品可以用铜做。这样我们的工艺可以有新的表现。这方面想法很多,就是太忙了,如果我们做这些,做佛像的事就会放下来,那么精细度(佛像)就达不到。我们做的佛像在西藏和四川藏族聚居区很有名,佛像我们要做一流的,做其他东西我们也要做一流的,不做二流的。”

三、拉萨醍醐手工艺调查

醍醐艺术于2014年成立于西藏拉萨,是西藏明室文化传播公司注册的商业品牌,经营涉及西藏艺术品、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策展、销售,西藏艺术家、工艺大师、非遗传人的宣介和推广,同时也在进行高端西藏艺术品品牌的自主开发,是西藏地区知名企业。醍醐艺术的创始人之一盛明宇,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创始人方堃毕业于北大新闻系。创始人的这些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使得他们与本土的企业经营者在经营模式、发展理念上大有不同,醍醐更关注西藏传统手工艺如何与当代文化融合,如何走向当代市场,如何运用国际化语言展现西藏传统手工艺,传播西藏文化。

方堃口述:

“我对藏文化的理解实际上是有两个轴线的,一个是从历史到现在的一个轴线,我们会发现过去藏文化除了有辉煌的历史以外,在今天也有了新的发展,很多年轻人对藏文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也同时看到文化其实区分着殿堂和大众的文化,我们过去提到藏文化可能是一些佛教的殿堂和宗教文化,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大众和民间的一些文化形态。”[2]

醍醐艺术在上海、深圳和拉萨设有艺术体验中心,做为展示窗口。在产品的销售模式采取了线上、线下以及大宗客户集团采购三种模式。线上有淘宝醍醐企业店、微店醍醐。线下在拉萨市有三个实体门店,同时国内大型企业如海航集团、上海银行等会定制醍醐手工艺品做为伴手礼。醍醐艺术主要经营模块:艺术品推介和传统手工艺品产品的创新与销售。其中传统手工艺品分为织物饰品类:手工藏银饰品、佛珠手串、藏羊绒围巾、手工藏毯;宗教用品类:佛像、香炉、藏香;艺术品类:雕版拓印壁画、唐卡、艺术家创作等。

省内注册资本与同业地位

方堃口述:

“对于每一个产业说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升级,手工艺产业也不例外。过去质次价高,现在要求质优价廉。我们请国际设计师做设计,去挖掘手工艺背后的故事、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环节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升级。所谓的龙头企业,并不是比别人大,把别人踩死,而是要引领整个产业的更新换代。现在拉萨有很多手工艺企业都在模仿我们的产品,这就说明我们已经在这个行业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2014年注册资本为217万元,累计投资4000万元左右,利润约为1000万元左右,工人数量30人。目前注册的品牌数量6个,专利及外观专利注册有20多件。2016、2017年获得西藏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上海与拉萨的艺术中心被西藏自治区政府定为“西藏文化产业之窗”,成为西藏文化产业贸易服务的“常设窗口”。

从方堃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升级,西藏现有手工艺市场不规范,从生产工艺、包装展示、产品文化、到营销模式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以醍醐艺术出品的“日月藏香”为例,西藏地区藏香生产目前既无行业标准,也没有行业协会。醍醐与当地藏医院合作,采用传统配方,选用优质、足量的原材料,并对原传统配方进行细化升级。根据原料配方的不同把藏香分为日香和夜香,日香是提神香,意为白天好运;夜香是安神香,意为夜晚好眠。在包装上,打破传统模式提炼藏族传统符号,并融入明代宣德炉的设计元素,提升传统藏族手工艺的现代感。方堃认为手工艺一直是处在商品交换中,在现代化的今天,手工艺的发展本质上还是要立足于商品的交换中去,单靠政府扶持、补贴以及博物馆式的保护都不是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道路。传统手工艺应该提高产品价值,缩小与现代市场的差距,逐渐走入主流市场。作为现当代的手工艺人,除了掌握传统手工艺对本土文化了解的同时也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传统手工艺品牌的建立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对手工艺、文化的理解和商品化的能力。

醍醐的品牌构想是通过对西藏百种传统手工艺的梳理、整合、创新、开发、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而这个有数百种传统工艺形成的产品体系最终形成的精神价值和美学体验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平和与平衡的相处模式。这也是醍醐的标语“来自喜马拉雅的问候”所倡导和传达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方堃口述:

“首先传统有自己的优势,但现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工业发展有500年了,工业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它的质量会更好,效率上也高,成本上也会下降。同时现代科技要求手工艺产品标准化,要求手工艺精益求精。醍醐主张的产业路线就是,传统手工艺和工业、科技结合。很多传统手工艺人,排斥工业的介入,我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传承和创新要和时代同步,这样才能使传统手工艺有活态的发展。”

西藏的保护力度比较低。在文化产业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重点问题。醍醐一开始就品牌注册、专利申请,同时在对外输出上大力宣传品牌的内涵与价值。我们也在积极推进西藏地区手工艺诚信体系的建设,这个体系现在有十几家企业参与,力争抵制抄袭模仿,改变手工艺市场假杂乱的情况。

在全国范围中醍醐企业注册资本与同业地位

结语

经实地走访调查,笔者试对拉萨地区手工艺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做以下阐述分析:目前,拉萨手工艺的产业的经营模式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据调查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比较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式,产品品牌意识薄弱,依靠口口相传的声誉,产品的地域特性明显,受众面相对狭窄。销售模式基本采用自产自销,生产周期随意性较大,人员以雇工为主,流动性较大。其次是以企业带动为主体,建立民族传统手工艺重点企业,注册商标品牌,制定技术标准,制定设计理念,企业集中组织生产销售,与市场的黏合度高,销售途径多元化,也是民族手工艺产业的主体力量。最后一种是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产类型。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公布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组织生产,产量和销量较少。

西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手工艺种类多达2000多种,截至2018年12月入选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项,入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14件,国家级的传统技艺传承人14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0件,传承人350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87件,传承人254人。可见资源极其丰富,但并未形成于之相适应的手工艺产业优势,也没有由文化资源区转为文化产业强区。民族手工艺品牌呈现相对品牌少,影响力弱、总量低的特点。手工艺产业整体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影响因素诸多,主要原因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意人才匮乏。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价值链视角人才决定了手工艺产品内涵传承、内容创新、产品制造、流通、传播、消费等一系列重要环节。拉萨地区手工艺品牌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方面源于传统手工艺传承人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年轻一代人不愿意从事该行业。另一方面高端设计研发人才、产业管理人才吸纳较少,无法给予文化智力支持,人才结构不合理和数量短缺直接制约了少数民族手工艺产业的发展。二是手工艺产业结构单一。手工艺的商品属性要求使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于一体,西藏手工艺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以及现代文化与民族特色融合度偏低、产品竞争力弱,无法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本地市场占有率远大于外地市场。手工艺产业建设总体来看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大企业少,小企业多,产业分布分散,重复建设情况普遍,产业布局不清晰。三是品牌意识薄弱。西藏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对民族品牌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品牌的建立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品牌注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品牌文化建立出现手工艺产品大规模仿制,相关的法律保护政策监管疏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注释

[1]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roll.sohu.com/20160424/n445791523.shtml.

[2]知 之,杨 涛.悦 享 拉 萨[EB/OL].https://mp.weixin.qq.com/s/-s67QuMXsWpUTVUI1dhSS.

猜你喜欢

佛像手工艺颜料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佛像面前的 菩萨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颜料抹在了脸上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