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徽芜湖铁画的历史、困境与出路

2019-06-24王家晛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芜湖

文/图:王家晛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铁画于康熙年间诞生于芜湖地区。其以锤为笔,以铁为墨,锻铁为画,风格独特,气韵生动。以国画内容为表现主题,展现出了既刚劲有力又古朴典雅的独特气质,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为芜湖民间铁匠汤鹏首创,受芜湖特定的政治环境所造成的特定艺术环境的影响,三百多年间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铁画诞生的社会背景

铁画是于清初出现在芜湖,不仅有历史渊源,也有环境和文化的因素。前朝在冶炼、焊接、镶镀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司母戊鼎高1.33米,重近900公斤,举世无双。而芜湖地处要道,商业发达,文化丰富。古有干将莫邪铸剑,而锻造方法的传承和发展使芜湖的钢铁业也非常发达,在唐代便有了足以制作铁画的冶炼技术。在冶炼锻造发展的同时,义士沈士柱领导芜湖民众反抗清廷,反清复明思想普遍存在于此,所以大量明臣文士前来逗留定居,众多画家聚集芜湖,一时为芜湖历史上绝无仅有。嘉庆版《芜湖县志》中记载:芜居市廛冶钢业者数十家,每日须工作不啻数百人。

二、铁画的代表人物

“据芜湖地方史料记载,铁画诞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为芜湖民间铁匠汤鹏首创。”[1]

汤鹏,字天池,其人生卒未见文件记载,约生于清代初期康熙年间。“本为江苏溧水人,‘侨居芜湖,创为铁画,施之灯幢屏障,曲折尽致,山水花卉,各极其妙,一时称为绝技。’汤氏创制的铁画品种名目繁多,大致有三类:一为尺幅小景,多为梅兰松竹、瓜藤豆架、雨鹭鸣蝉等;二为铁花灯,以四至六幅精巧铁花合嵌而成,内糊茧纸或绢素,中燃银烛,既可吊挂,亦可加灯柱立于墙角;三为铁画屏风,长广丈余,十二折叠的山水大幅。”[2]创制成功之初默默无闻,在经乾隆时学士韦谦恒、梁同书作诗《汤鹏铁画歌》赞誉后名声大噪。自此铁画被世人所知,并被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现有一幅落款为“丁卯年汤天池”的铁字楹联,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芜湖铁画。

另一位对铁画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的人物就是萧云从。“萧云从,字尺木,号默思,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创始了姑熟画派。”[3]他初求功名,到四十余岁才中副榜第一准贡,郁郁不得志,便闭门读书作诗画,或遨游四方,成就颇高。他善于山水画,以墨线勾勒为主,这种绘画风格恰好切合了铁画的表达需求,适合用于铁画线稿,于是萧云从晚年结识了汤鹏后,指导了他作画的道理和技艺,从而使得汤鹏创制作品的格调提升,不仅精巧,亦有气势,使铁画从民间技术逐步变为民间艺术,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为铁画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加速了铁画的发展和散播。

铁画发展到康熙年间,出了一位大师——梁应达,字在邦,安徽建德县人。此人少年时能诗画,而应试落榜,便冶铁为生,所制铁画栩栩如生,绅豪仕宦争相购买。“有《画史外传》记载‘梁应达,字在邦,池州建德人,工铁花,凡画工不能传者能之。技在汤鹏先,名未得传,人甚惜之。’”[4]文中用“先”肯定了梁应达技艺高于汤鹏,故学者们普遍认同梁应达是继汤鹏开创铁画之后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提升了铁画总体的鉴赏价值。

嘉庆版芜湖县志

铁字楹联 汤天池

山水画作品 萧云从

采摘棉花铺白云 1958年

三、铁画的传承发展

在梁应达之后,铁画艺术再无大师级人物出现。又因为当时思想封建,传子不传女,不许收徒传艺等原因导致后代一旦无法掌握精髓,技术就会严重流失。铁画几经衰落,好在汤鹏的后人了尘和尚打破了这一不传外姓的严苛规定,开始将祖传的铁画锻制技艺传给了其他铁匠,挽救了铁画艺术。后在抗战期间,画师、优秀的铁画制作者又忙于生计,无心顾及制作及发展铁画,导致在解放后全国上下仅有储庆炎一人拥有制铁画的手艺,面临着艺绝的境地。

储庆炎年少时并不识字,在铁铺做学徒,后而与铁铺产生矛盾出走,在此期间对铁画产生了兴趣并尝试制作。幸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扶持艺术发展,1956年芜湖铁画厂成立,于是储庆炎回归铁画制作的本行,并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铁画艺术家,使铁画得以重新发展并且恢复生产。储庆炎为提高技术与艺术素养,请教了王石岑、黄近云等艺术大师,融合各派艺术风格于铁画中。他的作品《花蝶》《松鹰》与《牛郎织女笑颜开》被送至法国展出,而且在布达佩斯社会主义国家造型展和法国巴黎博览会上广获好评。

迎客松 人民大会堂

1960年,储庆炎创作出了巨幅画作《迎客松》。此画被置于人民大会堂,并迎接来自世界各地、四海八方的友人,作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珍重情谊的象征。这幅画作长4.5米,高约3米,它是芜湖铁画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迎客松》光是画稿就消耗了一卡车的宣纸,王石岑改之再改,殚精竭虑,来往黄山数十次寻求灵感,才终于确认的线稿。锻造在合肥进行,共用了八座锻炉,二百公斤熟铁,由储庆炎八个最优秀的弟子担任炉长。迎客松枝叶繁茂,共有约两万根松针,都是一根一根锻打出来的,且每一根都有槽沟和正反面。树干有大量鲮圈,每一个都需要上百锤的锻打,并且连接之处十分讲究,要求锻锤百发百中,并且快速准确。在最后整体红接时,众人齐落锻锤,由储庆炎统一指挥,终于完成了四百多斤的铁画,嵌在红木底座上,天衣无缝,成为建国后最重要的铁画作品,标志着铁画再次走入公众视野,登上历史的舞台。

而不久后的“十年动乱”中铁画又受到了另一次打击。因为铁画被视为封资修艺术而被禁止生产,制作者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经过此次动乱铁画又几乎濒临灭绝。直到1972年周总理关于美术工艺品下达了“除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以外,都可以生产和出口”指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铁画才终于复苏,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创制五彩铁画成功,1983年初创制的两幅大型铁画成功,都是铁画再次繁荣的重要标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徽省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活动也使得铁画艺术家们研发了新的技术,点焊机是铁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技术突破。此项技术使铁画艺人们有能力做出更加细腻、复杂的画面,且生产速度也有一定的提升。点焊技术一直到今天还在被铁画艺术家广泛使用,是目前制作铁画必不可少的技术。

四、铁画的现状、困境及出路

近代铁画继点焊技术后,又发展出更多新技术来适应市场,如2000年首创了彩色铁画,自此铁画一改往日只有单一黑色的样貌。可以看到现代铁画加入的颜色仅红、绿两色,且这两种颜色非常接近国画用色,使彩色铁画的整体面貌还是贴近国画的风格,不落俗气;还产生了镀金画,这类作品多体量较小,颇为精致;还有部分作品做了不同画种间的结合,在铁画的背景上绘制油画或国画,这样的作品层次更丰富,平面与立体的结合不仅没有突兀感,反而更加吸引观者的眼球;与实用物结合,比如屏风、扇子、花瓶等,这些都是铁画非常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尽管如今部分艺人做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就总体传承与发展趋势而言,铁画的发展实则又一次陷入了困境。一是时代的快速变更,造成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等现象,且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铁画作品,工艺粗糙,毫无美感可言,这是对芜湖铁画的一个沉重打击。二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手艺的兴趣缺失,手工艺者没有新人才注入,导致艺人平均年龄上升至近50岁。铁画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刚硬的材料体现民族的风骨,而画作又内含美感。它数次衰退却又重新繁盛,名扬海外,是中国多样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社会现代化时,因为技艺的传承局限和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其目前的困境。面临如此困境及时地采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现结合目前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以供借鉴。

1.数字化采集

社会的现代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将现代科技运用到铁画的传承和保护上,将铁画制作过程数字化采集,一方面确保手艺不会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技艺规范化。可考虑公共媒体传播,各大网络媒体上创立频道,拍摄铁画制作的小视频,投放在如抖音、快手这样的小短视频平台,公共媒体有受众广的优势,可以快速传播增加曝光率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铁画;还可以拍摄相关影视作品,如有关铁画的纪录片,比起小视频,纪录片可以更详细全面地介绍铁画,给想深入了解铁画的人们提供途径,这些铁画相关的影视作品可以作为芜湖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在公交车车载电视上分时段播放,这对于提升铁画的影响力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媒体宣传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传播途径。

喜上眉梢 2019年

春雨纷纷入江南 2018年

2.拓宽呈现方式和创作主题

以往的芜湖铁画价值非常单一,仅作为工艺品达到了审美和观赏的需求。铁画因为工艺复杂成本高等因素导致其价格高于一般消费水平,在作为家居摆设和旅游纪念品时都缺乏竞争力,多数情况仅被作为馈赠礼品,消费面过于狭窄,不利于长期发展。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铁画需要顺应市场需求,创作出新的表现形式。可以运用到公共艺术中,与环境的紧密结合,尝试往装置的方向制作,增加与观者的互动性。如地铁站内装饰或是公园、公交站台的装饰等,深入市民生活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增加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参与公共艺术的同时,以往单纯模仿国画的创作主题也没法满足大体量的创作需求,可以尝试将铁画作品从平面向立体过度,目前已经有铁画艺术家有类似的尝试,但是体量过小,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不足,由“铁画”到“铁雕塑”的转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铁画屏风 2018年

3.深入高校,培养人才

“将工艺美术作为一个教育学科来认定,毋庸置疑,在我国的近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史上,可谓衡定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标志。”[5]铁画以往师徒相传的传承形式大大限制了铁画的繁荣发展,应当在安徽地区部分高校中增设铁画的课程,培养后备人才。一门技艺的振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纵观芜湖铁画历史上的几次高峰皆是因为如此。目前的铁画传承多是技术层面上的学习,这也是铁画创作主题三百年来都没有取得突破的原因。在高校中设立课程有利于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有更加高的艺术素养也更具创新精神。像这样将工艺纳入高校教育已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景德镇瓷器学院,景陶在教学当中除制陶技术外,更多的注重设计的部分,顺应当今时代审美需求,使得出品的陶艺在当代依然备受欢迎;安徽本地的安庆师范学院也开设了黄梅戏的课程,来确保黄梅戏的良性发展。这些都对铁画的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铁画作品 2019年

4.创立品牌

芜湖铁画想要摆脱先前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就必须要形成产业化,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品牌是无形资产,它代表着已经获得部分群体的认可,现有的“芜湖铁画”这一传统概念,其内涵还不够丰富,知名度还不够,没能在全国获得广泛的认知。想要创立铁画品牌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与服务,如加入时尚的元素,与漫画家合作,制作衍生产品;设计更精美的产品包装,以往的包装大多非常沉闷,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改变以往铁画单一出现的形式,制作联合产品,这样在丰富形式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营销宣传,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如参加博览会、举办铁画展览等。

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铁画这一传统工艺传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考虑到不能丧失文化遗产的“原味原貌”,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创新超越,使传统工艺迈上新的台阶。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共同的使命和责任。芜湖铁画不仅在作为单个实物艺术品时符合审美需求,更多的是以铁作画反映出的中华民族英勇刚强、坚忍不拔的精神与独特的艺术气质,铁画是我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

铁画制作的小蚂蚁 2019年

有铁画元素的室内装饰 2019年

注释

[1]王荣才.芜湖铁画产业化发展研究[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7.

[2]刘伯璜、姚永森.芜湖铁画溯源[N].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71).

[3]李涛.铁画艺术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46.

[4]常书智.湖南图书馆馆藏字画选[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20.

[5]姜凡.论对待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价值尺度[A].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研究会编.工艺文化研究[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3:125-134.

猜你喜欢

芜湖
进击的芜湖
进击的芜湖
安徽芜湖:镜湖区首家楼宇联合工会成立
从芜湖是否海港看信用证审单标准
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刍议芜湖港集装箱物流发展优势、现状和途径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