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仫佬族依饭节中的文化符号
——以“牛模型”为例

2019-06-24秦志超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中国民族美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仫佬族水牛芋头

文:秦志超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图: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罗城第二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

仫佬族长期以来靠农业为生,日常的生活中离不开“牛”的使用,因此作为生产工具的牛自然极为重要。依饭节是仫佬族独有并且重要的节日,节日中就出现了“牛”的形象——用芋头和红薯制作的“牛模型”,是祭祀仪式中重要的供品。

一、“牛模型”产生的缘由

首先,制作“牛模型”基本的条件是仫佬族生活中有“牛”的存在,其次是芋头和红薯的种植,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人们才能有想象的空间。

1.广西牛耕文化以及芋头、红薯的种植

仫佬族先民生活在广西、广东一带。南宋周去非写的《岭外代答》中说道:“静江民颇力于田,其耕也,先施人工踏犁,乃以牛平之。”[1]所谓“静江”就是现在的桂林地区,可以看出那时“静江”农民已开始用了犁和牛,但主要是用人工踏犁,牛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同时期桂林地区的瑶族以耕种山地为生,已经开始种植芋头。红薯的种植比芋头的种植晚,红薯最迟在清朝康熙初年引进广西。[2]

“牛模型”产生的具体时间现在很难考证,但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牛、红薯、芋头在广西全都有了,已具备制作芋头“牛模型”的基本条件。有了芋头和红薯的种植,有了牛,智慧的仫佬族先民便有机会将芋头、红薯形状与牛的形状联系在一起。

2.仫佬族中有关牛的故事

包玉堂主编的《仫佬族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有关牛的故事,例如“罗英驯牛”“水牛和老虎”“老虎、水牛和青蛙”,这三个故事是以牛为主要对象来讲述的。“兄弟俩”“潘曼的故事”“水牛斗窑”“灵筒”“猴老三的来历”“猪为什么吃饱就睡”等,在这些故事中是间接地提到了牛。“罗英驯牛”这个故事中说道:“自从罗英驯牛以后,仫佬人就再也不用人力挖田挖地,而是用牛耕作,田地越开越多,庄稼也越种越多,人人有了衣穿,个个有饭吃了。”[3]在“水牛和老虎”的故事中,水牛用牛角把老虎挑死。在《仫佬族风俗志》中也记载了一个神话传说故事:“白马姑娘”用芋头造水牛,红薯制黄牛,从此仫佬族人家便有了牛犁田耙地。[4]这些故事中牛的形象都是积极向上的,虽然是民间传说故事,但也表明了“牛”在仫佬族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对“牛”力量的崇拜。

根据历史上牛在仫佬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制作“牛模型”最初的缘由很可有能是基于人们对牛的需要和崇拜。

二、 “牛模型”的制作

1.依饭节

依饭节也可称为“喜乐愿”,通过隆重的祭祀活动以感恩祖先和神灵,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依饭节活动大致有六个流程:请圣、点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依饭节时,“牛模型”由各家各户制作好后摆放在祠堂里,每家的做法有些许不同。在活动中师公会将鸡血洒在“牛模型”上,活动结束后再将这些“牛模型”分散到各家中供于神龛上。此时这些牛的模型已经不仅仅是芋头和红薯,“牛模型”变成了一种象征符号,象征着“家家户户都有牛”。

2.制作“牛模型”的方法

“以芋头、红薯作‘牛’身,香梗作牛脚,猪獠牙作牛角,红麻线作牛尾,做成芋头水牛、红薯黄牛若干,与糯谷穗若干把,五色糯米饭一盒同置祭坛供桌上。”[5]仫佬族用芋头造水牛,红薯造黄牛,通过现实生活中常用的食物,稍加修改,创造出了牛的形状。芋头比较圆、颜色深,用来做水牛,恰恰符合水牛圆圆肚子的特征;黄牛的肚子小、颜色黄,就用红薯来做。《仫佬族依饭节》中提到四把镇吴氏祠堂的情景:“长长的供案上以及案前的地上摆满了芋头做的水牛,水牛腿用四根红色的香梗做成,牛角则用两根牙签做成,做好的牛还要在腰肚上包一层红纸。”[6]用猪的獠牙来做水牛的牛角是非常形象的,獠牙的取材不是很方便,数量也比较少,很难大量用獠牙来制作,现在基本上都用香梗、牙签来制作,也有用黄金柴来制作牛腿和牛角的,在形象方面弱了些。

依饭节中的“牛模型”

依饭节供品

有五色糯米饭和“牛模型”的依饭节供品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依饭节现场

制作牛模型

稻穗和“牛模型”

三、“牛模型”的未来展望

1.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换下的“牛模型”

现如今,大部分的仫佬族人民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国家对其经济的大力扶持,罗城的工业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从1986年的3110万元增至78280万元。”[7]在短短的20年内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5倍之多,农机推广应用也在不断增强,拖拉机、耕整机、抛秧机、收割机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罗城全县山地较多,耕整机体积较小,非常适合梯田、小块田等的耕作。随着农业机械化越来越发达,耕牛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饲养“牛”程序繁多,每天照顾牛的饮食,牛生病了还需要去治疗,但农业机械化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为仫佬族人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工业、服务产业等工作,此时, “牛模型”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人们已经不再需要“家家户户都有牛”了,“牛模型”便成为了一种农耕文明历史符号的象征。牛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这是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换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向仫佬族列祖先贤敬献丰收稻穗

2.旅游产业中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通过举办“依饭文化节”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依饭节作为罗城的名片宣传出去,自然“牛模型”也会出现在“依饭文化节”之中,“牛模型”更多的是扮演文化符号的角色,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要适应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就需要重新来定位“牛模型”。“牛模型”只是文化现象中的一个点,只有把它放在整个仫佬族的文化当中去才能形成有力的影响。仫佬族有很多关于牛的文化,比如有“牛模型”、牛诞节、民间故事等,要将这些“牛”的文化串联起来,将不适应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去除,形成一套体系,找到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提炼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概念,例如深圳市的“开荒牛”,它不仅仅是一个雕塑、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它还是深圳市精神的象征,寓意着开拓进取。深圳市将自身的文化进行提炼,与牛的形象相结合,形成了强有力的文化符号,这不仅会影响当地人的精神状态,也会触动到旅游者的内心情感。

3.开发IP形象与文化创意产品

IP形象是一个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形象。“牛模型”是仫佬族独有的文化符号,虽然在生活中“牛模型”的制作较为粗糙,但它的造型简洁概括,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识别性,具有成为IP形象的潜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有助于仫佬族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宣传仫佬族文化,通过设计提炼将“牛模型”塑造成为一个IP形象,然后根据IP形象衍生出相应的文化创意产品。“牛模型”文化创意产品要形成一个品牌,IP形象是这个品牌的核心,通过各大节日来推广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著名的IP形象“阿狸”,形象简洁可爱,深受大众喜爱,它的衍生产品有绘本、公仔、玩具、游戏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样,“牛模型”IP形象也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创意产品:绘本、公仔、游戏、动画等,这些创意产品可以从仫佬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仫佬族刺绣、草龙等文化串联起来。利用品牌故事宣传创意产品以及仫佬族文化,所谓品牌故事包含仫佬族的历史人物故事、神话故事、风景建筑的故事等,这些故事要结合当下的话题来重新整合,通过微博、微信等客户端进行宣传。故宫博物院在讲故事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例如《紫禁城里过年到底有多讲究?》讲述了乾隆皇帝过年的一系列故事,在结束的时候推出故宫贡茶、围巾套装等创意产品。仫佬族历史文化悠久,不乏有意思的故事可以来进行宣传,例如“潘曼的故事”中的一则故事《最好吃的和最不好吃的》,通过这个故事来销售仫佬族的一些食品特产,在宣传仫佬族文化的同时也得到了经济效益。

依饭节中的表演

舞草龙

四、结语

依饭节中的表演

仫佬族依饭节中的“牛模型”由来已久,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制作“牛模型”最初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基于人们对牛的需要和崇拜,“牛模型”的具体产生时间现在很难界定,南宋时广西已经用牛来从事农业和种植芋头,广西最迟在清朝康熙初年就有了红薯,这时广西已经具备了制作“牛模型”的基本条件。“牛模型”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经过依饭节仪式后,“牛模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象征着“家家都有牛”,但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越来越机械化,“牛模型”原有的含义在慢慢淡化。在未来,“牛模型”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功能——节日仪式中的祭品。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可以将“牛模型”设计成一个IP形象,“牛模型”的功能因此发生了转变,它的形象来自于传统,而功能是在于传播仫佬族的“现代文化”,“牛模型”的这个IP形象可以把仫佬族的传统和现代社会串联起来,根据这个IP形象衍生出一些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品牌故事宣传文化创意产品,从而形成品牌效应,持续不断地促进仫佬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注释

[1](宋)周去非.岭外代答[M].北平:文殿阁书庄,1937:55.

[2]李昕升,王思明.清代玉米、番薯在广西传播问题再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33(4):81.

[3]包玉堂.仫佬族民间故事[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32.

[4]罗日泽,过竹,过伟.仫佬族风俗志 [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124.

[5]赖锐民.广西仫佬族依饭节(傩愿戏)[J].中华艺术论丛,2009(1):315.

[6]黎学锐,黎炼.仫佬族依饭节[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0.

[7]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志(1986-2005):上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7:2.

猜你喜欢

仫佬族水牛芋头
赛水牛
仫佬族师公调音乐的现状及传承
水牛喜欢水里钻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仫佬族特色村寨保护研究——以罗城大勒峒村为例
第一次种芋头
小水牛
这里也有乐趣
秋食芋头正当时
少数民族音乐
水牛救了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