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好人:用行动讲述精彩故事

2019-06-24整理李坚

当代贵州 2019年49期
关键词:朱文救援

整理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坚

道德模范是人们身边的道德坐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范例。贵州不断涌现出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正在成为时代的价值坐标,汇集起向上向善的“贵州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杨志伟

因公殉职的90后青年英雄

杨志伟1992年出生于贵州台江,2016年、2017年、2019年先后在贵阳市公安局乌当分局巡逻(特警)大队、东风镇巡防队工作。

2019年9月29日凌晨3时许,杨志伟与同事金雍一起巡逻至乌当区东风镇云锦庄路段小龙井路口时,发现3名形迹可疑的男子正在盗窃路边电缆线。杨志伟大声喝斥嫌疑人的盗窃行为,3名犯罪嫌疑人随后逃离现场,杨志伟和金雍分别追向不同方向。

在追赶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郭某某的过程中,郭某某拿出跳刀威胁杨志伟。两人随即发生搏斗。

郭某某先是向杨志伟刺了两刀,杨志伟依然不放弃,再次紧紧抓住郭某某手臂,并试图将其控制。郭某某试图摆脱未果,便朝杨志伟身体多处捅刺,导致杨志伟胸部、腹部、面部、肩部、手臂多处受伤,最终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杨志伟同志是在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时期的优秀青年代表,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私无畏,不怕牺牲,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耿展宇

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先锋战士

耿展宇是浙江省玉环市人,1986年7月生,200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倒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先锋战士。

2011年8月,耿展宇报考了当年的“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毅然选择到贵州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的毕节市七星关区,成为长春堡镇一名基层工作人员,2016年被提拔为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2019年青龙街道实现减贫摘帽过程中,耿展宇成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分管干部,还被金海湖新区党工委表彰为“全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小许,一会儿我们在政务中心集合。我先赶往金海湖新区交警大队收集脱贫攻坚相关佐证材料。”这是10月18日15时许,青龙街道办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许多,接到的耿展宇发生车祸前的最后一个工作电话。

当天,耿展宇从青龙街道办事处出发,前往金海湖新区梨树镇二堡交警大队核实贫困户佐证资料时,在半路突遇车祸不幸遇难,年仅33岁。他从浙江到毕节基层一线工作8年,不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干出了成绩,自从担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以来,他分管的教育、民政、合作医疗、安全生产、经济发展等工作,每一项都交出了精彩答卷。

阚南忠

为一个人建一所学校

今年55岁的阚南忠是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的他,在2017年针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智力帮扶走访过程中,遇到一个身患残疾的小女孩。阚南忠在帮扶工作之外,专门为她建了一所只有一个人的学校。

2018年初,阚南忠在走访帮扶的四年级学生申晓容家时,看到同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和侏儒症的申晓燕抱着姐姐申晓容大哭的一幕,边哭边说要跟姐姐一起去上学。阚南忠被申晓燕渴望上学的心情深深触动,便设想在申晓燕家门口给她一个人建一所学校。

2018年5月,阚南忠自己投入资金,历时3个月为申晓燕量身定做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教室。2018年9月,申晓燕终于踏入“学堂”,阚南忠坚持用周末的时间送教上门。

朱文吉

爱老助残的“最美瀑乡的哥”

朱文吉是安顺市西秀区旅游出租车有限公司驾驶员,也是“爱民出租车爱心志愿服务队”队员。

2016年五一假期,朱文吉在自己的出租车上发现一个装有银行卡的手提包。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失主,失主匆匆赶来,从包里拿出1000元来对他表示感谢,却被朱文吉拒绝了。

2019年6月,朱文吉得知一位老人患有糖尿病及肾衰竭,需要每周一、三、五到医院进行透析。朱文吉便将自己的电话留给老人,3个多月来,朱文吉都按时接老人去医院透析,老人多次坚持要付车费,都被朱文吉婉言谢绝。

朱文吉还多次参加爱心送考、无偿献血、关爱孤残儿童等爱心公益活动,多年来免费接送残疾人400余次。

吴雨峰

在灾难一线抢险的刚毅退伍军人

吴雨峰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面对汶川大地震,他预支工资进行捐款;在尼泊尔大地震中,他迈出国门参与跨国救援;在贵阳重大泥石流灾害中,他深入一线抢救遇难人员。

吴雨峰198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2003年从贵州省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期间吴雨峰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获优秀士兵称号二次,嘉奖数次,退伍前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2008年汶川地震,吴雨峰在工作单位发起募捐倡议,把自己身上的钱捐完后,又和单位其他几名年轻党员一起,向单位提出预支3个月的工资捐给灾区人民和参与抢险的救援人员。

2013年,吴雨峰加入一支公益救援队伍,成为一名救援志愿者,先后参加了省内外数十次志愿救援行动,包括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和贵阳海马冲大型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

2016年,在贵阳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吴雨峰发起并出资成立了贵阳蓝天救援队,自费购买价值100万元左右的各类救援装备,先后自费参加大大小小救援50余次。

杨万玉

诠释人间最美的孝道

在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一个孝顺孙媳妇照顾爷爷30年的感人故事,成为当地人的美谈。

这个孝老爱亲模范,就是九坝镇槐子村村民杨万玉。她嫁入夫家时,就主动为67岁的爷爷清洗衣服、被子、床单等,并按照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做爷爷喜欢的饭菜。

杨万玉在照顾爷爷的生活起居和忙于农活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子女的教育,3个子女先后考入大学,其中小儿子在2015年考入军校,并于2019年7月毕业后到部队服役。子女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杨万玉照顾爷爷的生活起居。

杨万玉患有骨质增生和风湿疾病,加上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打工,就靠丈夫和公公在外打零工补贴家用。杨万玉多年来克服困难,任劳任怨,精心照料老人,种田耕地,喂养牲畜,解决一家老小8人的生计,诠释人间最美的孝道。

谭显发

一家三代接力“守井”

1954年10月出生的谭显发,是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板桥村黄泥堡人。他家不仅是板桥镇的文明家庭,还是遵义市首届文明家庭。他们一家三代守护龙井,传承“吃水不忘挖井人”精神的故事感人肺腑,令人起敬。

2001年以前,一口名为“龙井”的水井,是黄泥堡组村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居住在水井旁的谭显发一家,就当起了义务“守井人”。

40多年来,若发现有人在井里面洗手、洗衣服等不文明现象,谭显发及家人都会站出来劝导。虽然经常得不到理解甚至被无端谩骂,但谭显发和家人从没放弃,锲而不舍地用实际行动带动村民一起保护水井。

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奔小康行动中,在村委会的倡导下,黄泥堡全体村民自发修建“感恩亭”,谭显发为了集体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捐出水井旁的宅基地。

罗明珍

用爱撑起一个家

现年77岁的罗明珍是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葛岸村二组人。面对多舛的命运和接踵而至的苦难,她用柔弱的双肩为家人撑起一片晴天,用坚韧诠释着人间最无私的爱。

罗明珍原本也过着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但在孩子10来岁时,丈夫突然因病去世,第二年,女儿也突然患病去世。紧接着,儿子也因病失聪。

儿媳在外打工期间,因病导致半身不遂,再加上儿子不能干重活,不能挣钱养家,还有3个孙子需要照顾,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到她的肩上。

罗明珍每天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孙子,还要给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媳妇送吃送喝、穿衣梳头。为了帮助儿媳康复,她还学会不少护理知识,通过多年精心护理,儿媳妇生活可以自理了。

多年来,罗明珍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猜你喜欢

朱文救援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海上救援无人机
发现木耳
救援物资
闪电结婚
闪电结婚
救援行动
闪电结婚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