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2019-06-24刘骏娇

当代贵州 2019年49期
关键词:凤山银川猕猴桃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骏娇

银川村猕猴桃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凤山乡银川村供图)

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党委委员、银川村党总支书记杨天啸(右三)在猕猴桃基地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凤山乡银川村供图)

“2014年的银川村,村里的路是泥巴路,土里种的是玉米,村民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党委委员、银川村党总支书记杨天啸说。

曾经的凤山乡银川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交通闭塞、产业落后、村集体经济空壳是村里的真实写照。2014年,银川村辖6个村民组656户197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5户536人,贫困发生率在26.8%。

11月21日,记者走进银川村,放眼望去满山青绿之间多了几抹人影,那是忙着给猕猴桃剪枝的村民。在这里,连寨路、串户路四通八达,猕猴桃、冬荪等特色产业丰富多彩,脱贫摘帽后的银川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4年,银川村农民人均收入5336元;2018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652元。数据的变化得益于银川村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自然村寨分布情况,成立村党总支和经济合作社联社,在产业链上建立天星桥、啰嘟、五营盘3个产业发展党支部,分别引领猕猴桃、冬荪、乡村旅游三大产业,有效破解了抓党建和抓经济“两张皮”难题,实现以产业党支部引领全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银川村党员就有69名,为增强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红色引擎作用,我们从69名党员中选拔3名致富能手任产业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负责人,将7名合作社管理人员中的先进分子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队伍。”杨天啸介绍。

2018年以来,天星桥产业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种植猕猴桃2220亩,覆盖群众500户1531人,其中贫困户127户388人;啰嘟产业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种植冬荪10000余平方米,覆盖贫困户43户131人;五营盘产业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动员76户群众筹资760万元入股发展古彝寨乡村旅游产业。

“针对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周期长、技术难、回报高的产业,我们采取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的方式与龙头企业混合经营。”五营盘产业发展党支部书记高荣达告诉记者,2017年,银川村与龙头企业水西阳光公司合作发展猕猴桃产业,水西阳光公司投资1332万元,占股60%,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2018年与大方县农旅投公司合作,企业投资2760万元,占股51%,负责项目建设,混合经营五营盘生态旅游点。

针对发展投资小、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回报率稍低的产业,村集体采取培植合作社、劳务队、商会3支队伍的方式进行混合经营。

“就拿今年来说,通过引导农村能人建立商会,开设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文明积分超市,在淘宝、微信等线上平台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等线下实体店,对本村土鸡、冬荪、野生猕猴桃等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销售,推动农产品向商品转变。”高荣达说。

解除了技术和销售的后顾之忧,如何将产业利益联接群众?

为保证群众增收致富,银川村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抱团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群众+贫困户”四方利益联结机制,在分配设计中注重利益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优先保障贫困户收益。

杨天啸算了一笔账,2220亩连片猕猴桃挂果后,村集体占股40%,而40%的股份又细分为土地股15%、发展股10%(壮大村集体经济)、人头股3%、敬老股2%(全村60岁以上常住人口)、公益股5%(贫困户分红、公益事业)、管理股5%(猕猴桃基地管理人员工资)。按照猕猴桃每斤最低6元市场价算,扣除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在1万元以上,1531名群众人均可分红4350元。

“通过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汇聚党员与经济的力量,在银川村,党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已成为常态。现在,不仅村庄变美了,产业发展也风风火火,有了收益,村民心里更踏实了。”杨天啸说。

猜你喜欢

凤山银川猕猴桃
梁瀚嵩与起凤山
王凤山:三分“严”+七分“慈”=十分“爱”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老银川的样子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Ho Feng—Shan何凤山
猕猴桃
凤山的弥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