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警执勤执法过程中的形势评估

2019-06-21解震

汽车与安全 2019年3期
关键词:隧道民警事故

解震

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断曝出交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出现伤亡的案例,通过分析发现,在这些案件中涉案民警本人大多存在着安全意识不高、对案发当时的情况分析不够全面、对可能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等原因。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涉案民警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更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交警如何在执勤执法过程中进行形势评估。

目前,警务站术中的形势评估主要是指民警在现场对敌我双方的综合力量进行分析对比。它要求民警在接警时搜集当事人的情况,并要求民警在接处警时对案件性质、案件发生的时间、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年龄容貌及组成、精神状态、嫌疑人有无凶器、有无其他可疑人员等情报进行搜集,并对警方的人数、装备、出警方法等进行统筹安排。而对于交警这个警种来说,形势评估也仅出现在对高危嫌疑车辆的查控战术中,主要是民警对车内人员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和抓捕方案。这在一定形式上是属于对形势评估的狭义理解,民警应当从更广阔的层面去理解形势评估的问题。形势评估不能仅对双方力量的强弱大小进行评估。它应当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体系。

首先,形势评估不能是仅用于控制、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之时。作为一名警察来说,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面对任何人,都需要不停地对他(她)的周边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将各种情况综合并加以研判。

其次,形势评估也不能是仅对警方和嫌疑人双方的力量进行分析对比。事实证明,警察执法时如果不能正视围观人群、不会合理发动群众,不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协调统一,只是死板的套用法律而忽视执法所引发的社会舆论效果,轻则被围观人群起而攻之,重则引发阶层矛盾、民族矛盾。

第三,形势评估不能仅针对民警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评估。对于交警来说,不同的时间段、时间点、天气状况甚至是光线的强弱及照射的方向,都对民警的安全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基层工作经验,从“天候、地形、敌情、我情、舆情”等五个方面对形势评估进行探讨。

天候篇

交警对天候的评估主要源于天候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主要涉及风、雨、雾、冰、雪等天气以及光线、温度等因素。

天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考虑春季的梅雨季节和夏季汛期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粤、浙、赣、闽等沿海省份则要考虑台风的影响;华北、中原地区就必须考虑每年秋季的大雾;而西藏、新疆、东北、内蒙古等地的冬季就必须考虑大雪封路对交通的影响。2016年清明节期间上海沪宁高速发生大规模连环追尾事故,其事故原因就是人们在大雨天集中出行,路面的水雾导致视线不良,驾驶人未能有效识别前方路况,加之雨天道路湿滑,导致车辆本身制动能力下降,才造成数十辆机动车连环追尾。秋季的大雾天气、冬季的冰雪天气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威胁则更加严峻。

光线

在傍晚时分,光照不足,加之很多驾驶人还没有打开车灯驾驶的意识,道路上车辆剐蹭事故就比较容易发生,而且此类事故在黑色车辆中尤为明显。位于低纬度的荷兰、瑞典等国家已经出台法律,要求所有车辆即使在白天也要打开车灯行驶。而在晚上,由于部分驾驶人爱开远光灯的不良习惯,极易造成对向车道的驾驶人眼睛被强光照射、无法看清路面情况,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另外一個光线对交通的影响就是高速公路隧道追尾事故。在夏季天气晴好时,车辆高速驶入黑暗的隧道,驾驶人的眼睛由于光线的变化会产生瞬间的盲视,一些驾驶经验不足者就会下意识地紧急制动从而引发后车追尾事故甚至导致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所以一般要求高速公路业主部门必须给隧道提供良好的照明设施,并在隧道入口处设置标示牌,提示驾驶人提前降低车速、打开车灯。但事实上很多驾驶人并不遵从这些指令,埋下了事故隐患。

时间

通常将一天分为早中晚夜四时。早上由于人们刚起床,精力充足,而且上班出行、办事等时间紧迫,所以容易出现超速驾驶;午饭后由于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容易出现犯困的情况;到了傍晚,光线减弱,驾驶人对路面状况识别能力变弱,剐蹭事故就比较容易发生;前半夜容易出现酒后驾驶、醉酒驾驶;到了后半夜则是长途车驾驶人疲劳驾驶的高发期。所以,在这几个不同的时间段,民警在路面巡逻及处置交通事故现场时就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提高自身的戒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防止民警自身被撞击或二次事故发生。

温度

主要是气温和地表温度。在夏季,由于气温高、光照强,加之公路上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吸收大量的光照并散发出短波辐射,导致民警工作地点的实际温度往往比气温要高出很多。所以在夏季,交警在执勤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避暑降温,防止中暑。而到了秋冬季节,当气温降至摄氏2~3度时,北方地区就进入了雾霾高发期,此时交警、尤其是高速公路交警就必须加强夜间的巡查力度,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及辖区路况,发现起雾时要及时关闭高速公路,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以上恶劣天气条件下,交警在勘查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时,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增设安全员、加强反光(发光)锥筒的摆放、利用警车设置掩体、增设预警车辆等安全防范措施,以减少民警伤亡或二次事故的发生。

地形篇

交警要重点考虑地形、地域、地物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地形

中国幅员辽阔,主要的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三种。针对各种地形的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几句口诀:“平原秋多雾、山区路不平;弯道视距短、直道油门轰;上坡车速慢、下坡刹不停;岔路有猛拐、路口闯红灯;桥面横风摆、涵洞易结冰;临崖有落石、水边地基松;隧道光线差、沟壑难逃生;地形有利弊,对策要记清。”

地域

沿海与内陆不同,岭南与东北也不同,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各地的交警要考虑本地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及对交通造成的影响。例如,2016年发生在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水灾导致道路桥梁被冲毁、路基塌陷、山体滑坡等连锁灾害对道路的影响巨大。

地物

高速公路的地物对于交警来说主要考虑弯道、下坡、桥梁涵洞和隧道等特殊路段;而地方公路则主要考虑平交路口及中央绿化带通道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交汇路段。

路口

在路口,由于机动车车速较快、遇行人及非机动车横穿道路时来不及紧急制动而造成撞击行人和非机动车,而有的情形则是前车突然刹车造成后车追尾。部分地区在快速路或环城路的中央设置绿化带,而通过路口的行人、机动车由于景观植物的遮挡,形成了视线盲区,从而导致平交路口成为事故高发区。

在高速公路的匝道口、立交桥岔路口处,由于一些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在接近路口时没有提前变更车道,而是到了路口处直接从快车道向路口变道;或者是已经驶过路口,仍不顾自身及他人安危,在车道内违法停车、倒车、掉头、逆行,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交警在驾车巡逻经过或在处置该地发生的交通事故时,就必须考虑此类情况对交通流或事故发生原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弯道

弯道由于其有效视距较短,驾驶人在发现前方有障碍时往往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所以交警处置发生在弯道上的交通事故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弯道前方提前设置警告标志和隔离锥筒,提示过往驾驶人提高警惕、及时变换车道。切不可疏忽大意,以为可以很快撤离现场而不去摆放反光锥筒。

下坡

长下坡容易导致车辆制动失效,驾驶入无法控制机动车而发生交通事故。2016年6月19日18时50分许,在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到呼和浩特市大青山收费站北侧,一辆车牌号为“蒙A*3542”的吊车制动失效,先后与16辆汽车发生碰撞,导致5人死亡、18人受伤。而原京港澳高速粤北段(已重新建设)在2003年开通至2005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355起,导致250人死亡、522人受伤,被过往驾驶人称为“死亡高速路”,其原因就是在韶关段分布三个长下坡,其中一个下坡长度达到了13公里,发生事故最多的正是这些下坡道路的尽头。

涵洞

桥梁涵洞由于其本身特点,极易在冬季凝霜结冰。在冰雪天气时,即使路政部门喷洒了融雪剂,普通沥青路面的积雪已经融化,但是这些涵洞上的路面却依然会凝结冻冰。大型桥梁、城市高架桥由于桥面很长,驾驶人往往知道谨慎驾驶;而高速公路上有很多的涵洞和小型跨线桥,驾驶人在通过这些位置时大多不会提前减速,车辆在高速通过结冰路面时往往会发生侧滑的情况,因此民警在处置此类现场时一定要在结冰路面的来车方向提前设置警告标志,提示驾驶人降低车速、谨慎驾驶。

桥梁

一些架设在山谷之间及大型河流、海口位置的超大型桥梁,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会产生较强烈的横风或空气乱流,对桥上高速通行的车辆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大风天气时,要求车辆通过桥梁时必须降低车速,谨慎驾驶,在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关闭大桥、禁止车辆通行的措施。

隧道

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一些大型、超大型隧道不断建成通车,随之而来的就是隧道事故的出现。隧道内由于受光线、温度的影响,容易产生凝水,从而导致路面湿滑,容易发生车辆侧滑、追尾等交通事故。典型的隧道事故案例就是2014年3月1日发生在山西晋济高速岩后隧道的爆炸事故,事故一共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损毁车辆42部,隧道内的大火燃烧了73个小时才被扑灭。而事故的起因就是一起简单的车辆追尾,由于隧道内光线较暗,驾驶人没有发现前方排队等候的车辆,从而发生追尾相撞,导致罐车内甲醇泄漏并起火燃烧。

隧道事故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一旦发生车辆起火燃烧,往往容易形成“火烧连营”。由于隧道本身有着特殊的“烟道效应”,存在着“起火后火焰燃烧温度高、扩散快,烟雾浓度离、毒性大,人员营救困难,车辆难以移动,现场清撤时间长”等现实情况,隧道事故现场防护及救援已经成为高速公路交警的头等大事。

我情篇

我情主要是指交警自身的情况,包括警力人数、装备配置、人员的定岗定责、民警自身的警务技能、民警间沟通配合的方式方法、面对危险时的撤退路线、是否有支援力量以及支援力量到达现场需要的时间、现场民警的情绪状态、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人员

目前绝大多数的交警部门正式民警数量都比较少,大多是以辅警来负责主要的路面执勤工作。这些人员在入警前情况各异、素质良莠不齐,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纰漏,而正式民警也是经过近几年的教育训练才逐步规范。虽然交警队伍中也不乏业务精通、能力出色的佼佼者,但大部分民警还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对危险认识不足、没有警惕戒备,面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不法侵害及突发情况时,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

装备

基于各种原因,部分民警在查处交通违法时没有配备单警装备,面对违法人员攻击时赤手空拳;处置事故现场时没有足够的反光锥筒和警示设备,导致二次事故发生;由于晚上执勤时没有反光背心和必要的照明设备,有的民警被过路车辆撞倒,有的则因为看下清路面情况而失足坠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警用装备的优劣、数量的多少,不仅关乎交警形象,更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

技能

警务实战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它包括安全理念、战术意识、警务技能和战术方法等诸多方面。仅警务技能就包括“语言沟通、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武器使用、搜身与带离、通讯联络、现場急救、特种车辆驾驶”等内容。而过去几年,虽然公安部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警务实战训练,但是针对交警的警务训练少之又少,警务教官也大多针对治安和巡特警业务,精通交警工作业务的很少,与广大的交通民警训练需求形成了反比,亟待加强提高。

配合

部分民警由于缺乏教育培训,缺乏相应的技能,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熟悉,在面对违法人员的挑衅、攻击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在同伴遭遇攻击时,不知道、也不敢伸出援手,有的远离事发现场、有的作壁上观,未能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敌情篇

本文所说的敌情泛指交警在执勤执法时所面对的违法人员及其同伴;在路面巡逻时所面临的车流、人流和物流以及在处置事故现场、实施道路封控时所面对的路面车辆。

车流人流

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有车一族在周末出行已经成为常态,潮汐式的车流高峰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周边。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每逢周末就会出现的出行高峰和周日的回流高峰,而且这种情况在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段显现的尤为突出。其显著特点就是车流量大、道路拥挤、交通违法现象突出、交通事故高发;这些车辆和车内人员给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服务区、旅游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群众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情况都需要交警付出大量的精力、体力去管理,导致高速交警周末加班、节假日加班成为常态。

如果没有提前对人流、车流做出正确的预判,没有合理安排警力进行管理疏导,产生的问题恐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拥堵问题了。上海外滩事故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物流

主要考虑的是车辆上所运输的货物对民警带来的潜在威胁,其来源主要是一些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的危化物品。这些货物大多都是通过高速公路进行运输,大部分运输企业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依法运输。但也有一些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违法运输。这些危化物品车辆在路上一旦发生事故,引发泄露、燃烧、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交警在事故现场发现此类车辆时,必须要对货物的种类性质、危险等级做出调查判定,并以此来划定安全防护区域,必要时还要实施道路封闭。2013年10月6日,在湖南省常吉高速地穆庵隧道口發生一起液化气槽罐车侧翻事故,随后液化气发生泄漏并爆燃。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其中3人为消防人员,而引起液化气爆燃的原因是位于现场的货车驾驶人没有熄灭烟头所致。

舆情篇

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然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自主意识不断提升,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加之国外敌对势力对国内媒体的渗透,培养和扶植了一大批所谓的人权专家、维权律师、网络大V,以及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新媒体。这些人在网络上“摇旗呐喊”,丑化警察形象,鼓动民众抗拒政府、抗拒警察执法。

近几年来,国内民警执法遭受网络谩骂攻击、现场暴力攻击甚至是群体性攻击正在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在很多现场视频中,民警只会和违法人员对抗,却不会和围观的民众沟通、不会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更不会抢占舆论制高点。一旦遇到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现场挑动民意,很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往往会对民警横加指责,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

2016年6月14日上午9时许,在建湖县人氏路与冠华路交叉口,违法嫌疑人杨某因驾驶非机动车闯入机动车道被执勤交警拦下。杨某拒不配合执法,辱骂、追打执勤民警,并将录像设备打落在地。随即,杨某被执勤交警制服并带入岗亭。9时30分许,杨某在现场个别围观人员的鼓动下自行倒地,民警见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但是现场聚集了大量人员,不断辱骂推搡执勤民警,几乎酿成群体性事件。事后有人还将现场视频进行有目的的截取后发送到网上,炒作民警暴力执法。

在当前情况下,民警在执勤执法时,不能仅仅注重执法的法律效应,更应该注重执法的社会效应。无论是在执法时、还是在处置事故现场时,民警一定要学会一边工作、一边宣传。要把每一次的警务活动作为一次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的宣讲课。要学会说法、讲法,争取围观群众的支持、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对于拒不配合执法的抗法者,民警要做到有力有节的控制,既打击抗法者的嚣张气焰,又能得到围观人群的理解和支持。

《孙膑兵法·月战》中说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身为一名交警,只要身着警服,站到执勤岗位上,孰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必须要学会形势评估,并根据自己所面临的情况,及时调整戒备等级、选择合理站位。只有保护好民警自身,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

美国交巡警易出现的“致命错误”

没有熟练掌握和保养维护武器、车辆或设备的习惯。对于大多数交巡警来说,每天拦截检查违法嫌疑车辆是一种永远存在的威胁。这些工作每次面对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如天气情况、能见度、道路地形、交通流量和速度、车辆中的嫌疑人数量等。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显示,在遇袭采取回击的交巡警中,只有15%击中了袭击者,而手足无措是常态,更多伤亡发生在交巡警每天驾驶警车进行巡逻活动时,不系安全带、超速,更有甚者警车轮胎损坏却未发现。

未注意个人身体健康保养。交巡警长期在室外工作,应注意保持身体温暖、干爽和营养。繁重的工作和其他因素可能会使交巡警无视身体的感受和功能变化,从而误判或忽视自身身体的“报警”。

未携带必要的装备。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显示,在美国因公牺牲的交巡警中,有近30%的人没有携带必要的单警装备。

没有寻找掩体或隐藏身形的意识。遭遇枪击或被车辆撞击的交巡警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因为没有使用掩体。交巡警应该时刻注意基本常识:不要在任何建筑物的门口或走廊里扎堆聊天;任何情况都不要背对嫌疑人,尽量养成侧立的习惯;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所以要从左边接近嫌疑人;在检查或拦截嫌疑车辆时,从副驾驶一侧接近是最安全的方式,可以远离醉酒、路怒症、超载卡车等危险因素,同时可以观察驾驶人的右手。

忽视临时交通措施的重要意义。如果交巡警正在处理的交通事件已经破坏了原有的交通规则,必须重新设计临时通行规则,否则按照原速度行驶的车辆可能会造成伤害;同时要提前提示途经驾驶人,告知其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如有大型卡车或房车经过,会阻挡小型车辆驾驶人的视野,使他们无法观察到前方情况。在道路上临时布设的交通信号及警示设备、车辆等也是很好的掩体,即使在白天也可以设置发光型flare(主动发光式警示信号),它的警示效果比其他警示信号好。交巡警在引导交通时,一定要始终穿好带有发光或反光材料的背心,即使在白天,只穿深色制服也容易让交巡警被忽略,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隧道民警事故
学中文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废弃泄漏事故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进击,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