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019-06-18陈妹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陈妹

摘 要:《反比例函数》属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内容,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则是基础函数之一,它是在八年级上学习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研究具体的初等函数问题,从而为今后二次函数以及高中阶段其它函数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会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变化规律数学模型,从而能应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7-096-1

【学情分析】

八上学生的思维品质(完备性、深刻性、实践性、批判性等)尚待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也有限,对函数的意义理解、数量变化规律的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抽象的表达式中的变量与常量的取值理解不深。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同时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举例、说理、讨论、交流等形式,内化、升华、巩固其知识,让学生揭示规律,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明天将去南京学习。南京与涟水相距约240km,明天老师乘坐的汽车将从涟水出发,以速度v(km/h)开往南京,全程所用时间为t(h)。老师在思考两个问题:

(1)t与v的关系式是什么呢?(2)若汽车速度v取不同的值,那么全程所用时间为t分别为多少呢?你能帮老师思考并写出t、v的关系式,并填写下表吗?

【思考】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填写表格

二、实践探索,积极思考

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棵小树现在高度为80cm,以后每年长高20cm,x年后,小树的高度y(cm)与生长的年数x的关系;(2)正方形的周长y(m)随边长x(m)的变化而变化;(3)计划修建一条长为500km的高速公路,完成该项目的天数y(天)随日完成量x(km)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活动】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积极回答。

三、观察、交流、归纳

【问题1】 以上函数表达式中哪些是我们熟悉的?我们不熟悉的又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问题2】 对于上述几个我们不熟悉的函数,我们如何为它们命名呢?

【学生活动】 学生总结归纳:

注意:1.反比例函数也可以表示为y=kx-1(k为常数,k≠0)的形式,k是比例系数。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四、典型例题

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1)面积是50cm2的矩形,一边长y(cm)随另一边长x(cm)的变化而变化;

(2)体积是100cm3的圆锥,高h(cm)随底面面积S(cm2)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注意】 该例题教学时可做如下引导:①在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时,所给出的现实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限制,常数的符号等;②了解函数表达式的变形,会确认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值;③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行比较。

五、课堂提升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判断所列函数表达式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若是,请说出k值:

(1)一边长为5的三角形,面积y随这边上的高x的變化而变化;(2)某村有耕地20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公顷)随人口数量x(人)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20N,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N/m2)随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m2)的变化而变化。

2.下列函数表达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把它写成y=kx的形式,并指出k的值:

【学生活动】 独立完成,组内互查,代表总结。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再次加强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 讨论后共同小结。

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提升。

猜你喜欢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应用图像法探究有关反比例函数大小的比较
新课标下反比例函数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