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措施探讨

2019-06-17杨秀文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

摘 要 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水平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本文在简要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内容、满足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中的作用及其思路与做法,为社会工作介入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留守老人 精神需求满足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现状与促进研究”(项目编号:16YJCZH1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秀文,山东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295

伴随着老龄化与城镇化而出现的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巨大,其养老问题成为中国老龄化和农村问题的重心,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相对有限,留守老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对单调,精神需求满足水平不高。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了赡养人对老年人有提供精神慰藉的义务。农村留守老人同样非常需要精神赡养,其精神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要重视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 国家、政府、机构、学者、一线实务工作者都在为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而努力。其中,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助人者,也在满足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发挥着良好的作用。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和一线社会工作者,在这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笔者及其团队成员也都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本文将结合有关实践展开探讨。

一、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分析

(一)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内容分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通常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农村留守老人的需求也包括以上几种。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保障,生活穩定,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安全需求也基本得到满足。在前两个层次需求满足之后,自然会有比较强烈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不同学者的表述不尽然相同,但是基本上都认为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包括社会交往的需求、情感表达的需求、被人关爱的需求、参加文化娱乐与体育活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概括起来就是希望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和“老有所为”。

“老有所依”指的是农村留守老人在心理上有所依靠,有足够的安全感,在自己生病、有困难的时候能有所指望。这里的有所指望不仅是物质上的依赖,更是精神上的陪伴以及一定的生活照料。“老有所乐”一方面是指农村留守老人通过与人交往,交流感情,减少孤独,获得关怀与快乐,另一方面是指老人能参加各种活动,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快乐地生活。“老有所尊”的需求包括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求,指农村留守老人能有比较高的自尊,自我感觉良好,同时感觉周围的人们也都比较尊重自己。“老有所为”需求,主要体现的是老人自我实现的渴望,留守老人不希望被看成是无用的人,他们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家庭、为子女、为村里、为社会做一些事情。

(二)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状况分析

笔者所在项目组,2017年、2018年曾对山东省部分村庄的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多或少加重了他们的孤独感。他们的精神生活通常是比较单调的,空闲时间有50%以上用来看电视,要不就是和老伴、邻居闲聊几句,或是在自家院子里晒晒太阳、发发呆,或者是打打麻将、扑克牌。农村留守老人在“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以及“老有所为”等方面的需求,均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被满足,需要动员一切积极力量,促进其满足水平的提升。

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社会风气的营造、需要社区的安排、需要子女的关爱、需要亲朋近邻的帮扶、更需要老人自己的不断努力。有的时候也需要专业助人者的服务与帮助。专业的助人者,比如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都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工作者,随着农村社会工作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将在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都可以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个案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

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水平整体上不高,其间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些老人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精神需求满足水平太低的话,很容易引发身体和心理上的严重问题,这时候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对留守老人进行帮助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一)个案社会工作满足“老有所依”的需求

当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依”的需求满足水平过低时,老人会觉得自己孤零零、没有依靠,社会工作者的到来,可以在精神上慰藉、支持老人,给老人带去温暖和安全感。可以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相应的照料,让老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心与照顾;有的老人如果需要一些物质上的帮扶,工作者可以调动机构资源和社会资源给予帮助。

(二)个案社会工作满足“老有所乐”的需求

有些老人“老有所乐”的满足水平明显不够,老人会觉得自己很孤单,缺少说话的人,没有可以交流情感的人,也没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生活缺少关爱、缺少乐趣以及归属感。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来帮助老人,工作者真诚、温暖地和老人交流,听老人倾诉心事,听老人回忆往事,做老人忠实的听众,又能积极同感老人,让老人深深地体会到理解与支持。在和老人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了解老人的兴趣、爱好,为引导老人参加活动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整合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的资源,帮老人和有关人群进行联结,使老人有机会结识更多的人,参加更多的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老人“老有所乐”的需求。

(三)个案社会工作满足“老有所尊”的需求

对于“老有所尊”需求满足状况不理想的老人而言,个案社会工作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当留守老人的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状况不理想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个案社会工作中的人本治疗法、回忆疗法、家庭治疗法等来帮助老人。低自尊的留守老人,他们对自己的整体状况不满意,自我感觉不好,对自身价值的认可程度过低。通过回忆疗法可以使他们回忆过去的人生,尤其是回忆过往生活中的美好与成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通过人本治疗法,可以充分肯定老人的价值与尊严,让老人整合自己的人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低自尊的留守老人往往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状况,总想通过别人的尊重程度来评价自己,往往过于在意别人是否尊重自己,而通过提升老人自尊,老人自我感觉良好,不再强烈需要透过别人来肯定自己,会以比较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他人的态度与尊重感,这样恰恰会提升被他人尊重的感觉。

另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往往觉得在自己的子女和村干部身上最可能获得比较低的被尊重感,其实也恰恰是因为比较看重这两个群体的人对自己的看法造成的。因为和子女在一些琐事上可能会有分歧,子女不听从自己的建议,有时会让老人产生比较低的被尊重感,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家庭治疗法,以老人的整个家庭作为服务对象,通过改变家庭互动模式,使老人被尊重的需要得以更好地满足。对于一些在村干部身上产生较低被尊重感的留守老人,也常常是因为老人和村干部的接触过少,存在一定的误会,增加这部分老人和村干部接触的机会,让老人有机会参与更多活动,走近村干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个案社会工作满足“老有所为”的需求

如前所述,“老有所为”是留守老人的高级精神需求,老人们普遍希望能为他人、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来实现自身价值。而在实际中,能让老人完成心愿的途径主要就是劳动,老人参与的社会事务和活动普遍偏少。社会工作者要切实了解每个老人的需求,根据其自身的优势、兴趣和能力,推介老人加入恰当的协会,参与适合老人的文娱、体育和志愿组织的活动,让老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余热,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这方面需求满足状况特别不理想的老人,可以在分析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心理社会治疗法、认知治疗法和回忆疗法等方法进行系统的个案服务,帮助老人改变状况。

笔者就曾经帮助过一名自我价值感低、生活消沉的留守老人林大爺,老人年轻的时候曾经是村干部、工作能力很强,在家族也是很有分量的人,但是年纪大了之后,很多事情不需要他做了,老人很失落,自己感觉“老了,没有用了,没有人重视你的意见,现在自己就是一个闲人、废人,一天天就是坐吃等死啦”,言语间透露出老人的无奈和想获得认可的心情。老人因此而情绪低落,很少走出家门,没事就在家看电视、抽烟和发呆。针对林大爷的情况,在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之后,首先采用回忆疗法让老人回忆过往的成就,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意义,帮助其找回生命尊严和自信,重新肯定自己的价值。然后通过认知疗法协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状态,让老人理性接受自己变老这一事实,帮助老人重新建构自我认知系统,建立正确的老年生活观。最后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法,直接治疗联合间接治疗,为老人自我实现争取机会,林大爷文化水平不低,个性严谨负责,我们协调本村的农家书屋,使林大爷成为了书屋管理员的特别助手,林大爷很珍惜这个机会,工作热情很高,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老人慢慢又恢复了往日的积极生活状态。

三、小组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

在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中,小组工作也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一)小组社会工作在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开展小组社会工作,把具有共同困扰的农村留守老人组织起来,在小组中为他们提供倾诉的平台,促进老人们释放压力,满足他们情绪、情感表达的需要,有助于老人们情绪的调节。其次,在小组中,老人们彼此分享面对各种困难的方法,集思广益,学习满足精神需求的新方法和新技巧。再次,小组工作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活动水平,扩大其交往范围,结识更多朋友,更好地满足老人们的交往需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组员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建立互助网络,并将互助关系延伸到组外,在老人的后续交往过程继续发挥支持作用。最后,小组工作也可以帮助老人形成兴趣小组,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自己的特长,获得生活乐趣。

(二)面向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的小组社会工作类型

目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有四种: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发展模式和治疗模式。四种模式都可以用来为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服务,具体采用哪一种,要根据老人面临的实际问题来分析、选择,通常以互惠模式和发展模式为主。

要根据农村留守老人不同的精神需求,成立不同的小组,比如情绪疏解小组、文娱活动小组、互助小组、兴趣小组、人际关系小组和自我成长小组等等。情绪疏解小组主要是针对具有一定情绪困扰的留守老人,促使作为小组成员的老人将自身的困惑说出来,在成员们相互支持下,促进老人情绪的缓解和问题的解决,比如缓解留守老人孤独感的小组,缓解留守老人隔代抚养焦虑的小组等等。文娱活动小组主要是针对留守老人业余生活单调这一问题,工作者可以积极组织各种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来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互助小组,是把生活中有相同困扰的留守老人组织在一起,群策群力,相互支持,共同解决困难,这种相互支持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小组内,还将继续延续到日常生活中。兴趣小组就是把具有共同兴趣的留守老人们组成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比如书法小组、太极拳小组、歌唱小组、戏曲小组、读书小组、广场舞小组等等,为留守老人的生活增添乐趣。人际关系小组,主要是针对留守老人的交往需求开展的,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交往和表达机会,促进老人结交更多的朋友。自我成长小组主要面对的是老人精神生活中关于自我的困惑,比如低自尊、低自我价值感等问题,通过小组活动,激发老人潜能,使其达成对自己的接纳与欣赏。

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

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地方,在关爱、照料留守老人生活中有重要作用。采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社区工作方法,能有效促进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

(一)農村社区社会工作与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

农村社区要为留守老人提供老年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农村社区中,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力量也是来源于社区,社区其实是最能让留守老年人产生归属感的组织,所以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问题是切实可行的。

(二)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开展社区社会工作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为留守老人整合社区内的资源,为老人提供一些满足精神需求的基础设施,为老人提供综合服务。工作者要依托社区各方面的资源来服务于留守老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等资源积极展开工作。比如,以农家书屋为依托,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吸纳老人成为农家书屋的志愿者,参与到书屋的管理中,对于丰富留守老人业余生活,增强老人的自我价值感都是非常有利的。其次,要在社区定期组织集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社区内成立各种协会、团体,使老人能有组织地参与健康、有益的各种活动。再次,工作者要注意在社区内营造尊老氛围。社区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宣传、倡导等活动,在农村社区营造尊老、爱老、护老的氛围。最后,社会工作者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增加留守老人对社会工作的熟知度和认可度。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留守老人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还不高,这对于社会工作者为留守老人提供服务是不利的,因此要在社区内进行相应的普及宣传,使留守老人知道社会工作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知道社会工作者是做什么的,使社会工作能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满足中有用武之地。

总之,社会工作可以在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在解决问题时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各有所长。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需要三种方法联合起来才能有最优的效果,三种方法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要把三大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与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015 年修订)[EB/OL].( 2012-12-28)[2017 -01-06].http:/ /www.lawtime.cn /faguizt /164.html.

[2]张邦辉,李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1):145-154.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
优势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以系统观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背景下再就业策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人力资源视角下武汉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