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分析

2019-06-17

绿色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沙漠化沙化管护

吴 静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昆明分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治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当地政府在江河两岸、沟谷地修建拦沙坝,部分河滩地已变为耕地,部分地类仍未改变,但原无植被的土地现已有禾本科草类覆盖。各种水库、坝塘的建设增加水域面积,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其次,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农民饲养的牛、羊等牲畜由放养逐步改为圈养,地块上乔木树种或灌木树种增多,植被盖度有所增加;部分沙地已变为有林地、灌木林地(种植桉树、新银合欢、车桑子),虽然生长缓慢,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明显体现;另外,东川区还依据自身的立地条件,改变了过去治沙造林树种选择以高大乔木用材树种为主的传统,以生态型防护林为主,选择耐干旱瘠薄,经济价值高的小枣、石榴等经济防护型树种。通过第五次沙化监测数据显示,(与第一次沙化数据相比)东川区沙化土地减少了1468.95 hm2。

虽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当地沙漠化治理进程,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处理,项目所处区域人地矛盾突出,每40 km2需养活1万人,由于泥石流十分严重,生存条件恶劣。全区有107个冲积扇,每年产沙2000万t,每年河床抬高20 cm,流入金沙江的泥沙每年达600万t。在进行沙化治理时应将农民增收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 “以人为本”理念,使农户在项目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只有这样,沙化治理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项目也才能顺利实施。

2 项目治理原则

2.1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和科学配置沙化综合防治措施,既重视沙化地区的生态重建,又重视地区的后续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对各种工程措施进行科学配置和组装,从根本上找出沙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出路,以保住沙化综合治理成果。

2.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宜封则封、 宜造则造、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通过生物措施,加快生态环境恢复步伐;通过工程措施,提高土地单产和资源人口承载力,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2.3 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沙化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坚持分期分批开展综合防治工作,重点突破,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3 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

依据当地土地沙漠化治理现状与地理自然环境特点,当地政府联合专家团队共同商讨了一系列土地沙漠化治理改进措施,其中包括人工造林、森林管护、沙改田土壤改良以及小型水保工程项目等。

3.1 人工造林措施

人工造林主要分为造林方法、混交比、造林密度、林地清理、整地方法、造林时间、幼林抚育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此次项目秉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依据小班立地条件、小班所处位置的生态地位等因素,本次林种设计为生态林(包括防护型经济林)。此外,为保证造林成效和质量,根据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造林方法采用容器苗、扦插苗、播种苗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时,同一地块避免Ⅰ、Ⅱ级苗混栽,以求林木生长整齐。造林方法则采用明穴植树法,栽植时,栽正扶直,使其根系尽量舒展,先填表土、湿土(有条件的客土),分层踏实,最后覆一层虚土,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应浇足定根水(防护型经济林)。造林密度则根据所选树种的特性、立地条件、培育目的等因素确定。人工造林(包括防护型经济林)新银合欢、杨树、枣密度确定为167株/亩;车桑子为点播造林密度确定为167株/亩,等沙地形成灌木植被时逐渐向乔木树种过渡,预留一定空间补植乔木树种。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护效能,采用品字型配置(或三角形配置),植树行沿等高线布设。

3.2 森林管护措施

项目管护人员由管护责任单位根据就近、自愿的原则,在当地选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林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村民担任,并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个人。其中村集体聘任管护人员必须经村委会或村民小组2/3以上村民同意。根据管护责任区及面积大小确定管护人员,村委会干部不得兼任管护人员。并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备案。沙区林地权属为集体的管护形式采取承包管护,具体管护方案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经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区林业局备案。沙区林地分布较为零星,依据行政归属划归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护林员管护。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整体森林管护力度,当地土地沙漠化治理部门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管护制度与措施,将管护责任划分至具体个人,切实提升森林管护质量。此次在管护小班校核的基础上,根据管护小班分布情况、管护难度等,以利于开展管护活动、不打破小班地块界线为原则,以明显地形、地物为界,合理划分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责任区的四至界线。沙区森林管护涉及5乡镇(街道办事处),共区划管护责任区5个,详细如表1所示。

表1 森林管护责任区统计

3.3 沙改田土壤措施

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②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沙区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具体措施有: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客土等。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土壤改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土壤结构改良是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腈等)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保护土壤耕层,防止水土流失。

3.4 小型水保设施工程措施

拦沙坝是防止下泄危害而建造的坝。当河沟上游土壤拦沙坝流失物以沙石为主时,洪水期水流将携带大量沙石抬高河床,或外溢掩埋河沟两岸农地。为减少径流中的沙石量和调节雨季洪水流量,在有季节性水流的河沟沙地内,选择适当的部位建坝。通常经数年时间即可淤满坝库。淤满后的坝库即成沙库,平整后加黏土和有机质改良,可开辟为农地。

沙区大多数拦沙坝均为多年来陆续修建,由于当时技术资金限制,拦沙坝建造质量不高,多为铁丝网装石块堆砌,少数水泥灌浆,或土沙石随意拦截,拦沙坝形式参差不齐,经过多年洪水冲刷,部分倒塌,局部地段损毁严重。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部分修复加固。

沙区小型水保设施工程拦沙坝加固17330 m布局在阿旺镇、铜都街道办事处、拖布卡镇。主要工程措施为:对这些拦沙坝进行加固修复。小型水保设施工程拦沙坝加固分年度按面积统计见表2。

表2 拦沙坝加固建设按年度分乡镇统计

4 结语

近些年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然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而科学有效的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可以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此次昆明市东川区沙化综合治理项目在原有一定的治疗成果上,又采取了人工造林、森林管护、沙改田土壤改良以及小型水保工程项目等沙化治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当地沙化治理力度,进一步改善当地环境。实际对于不同地区的沙化治理,应当秉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以及沙漠化现状,科学制定合理有效,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沙化治理措施,切实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延续。

猜你喜欢

沙漠化沙化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Mali: Trees, microcredit and the environment 马里之殇:树荒、小额信贷与恶化的环境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
沙漠化,你还能hold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