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路径探究

2019-06-13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2030体医全民

郑 双

(石河子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颁布后,使全民健康意识得到加强并且掀起了全民健身的高潮,到2016年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的健康。在健康中国的发展下大众开始意识到体育与医疗相融合将大大提高健康水平。“体医融合”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必要研究。

1. 分析与讨论

1.1 “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意义分析

1.1.1 “体医融合”对人生理的影响

运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基础,俗话说“无运动,无健康”。在运动的过程中,体育的运动手段和方法,医学理论,思想和医学的思维方法对生理施加影响,对于经常锻炼的人来说,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改善肌肉、心血管等功能并提高免疫调节能力,提高锻炼过程中安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1.1.2 “体医融合”对人心理的影响

“体医融合”不仅在生理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心理上也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体育心理与医学心理的融合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锻炼时学会控制焦虑和缓解抑郁、减轻和消除紧张、提高自控能力。

1.1.3 “体医融合”对人社会化的影响

缺乏运动、过度运动都是不合理的锻炼方式,通过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用“体医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健康的主要内容。

1.2 “体医融合”的现状分析

1.2.1 “体医融合”的政策支持

表1"体医融合"国家、地方政策法规大事记表

首先,“体医融合”是指导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是体、医界研究的热点,是健康中国的关键,顺应社会健康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现在“体医融合”发展处于发展阶段,体育部门和医疗部门管理系统结合还不够紧密。需要政府统筹兼顾,实现体医两界的融合。“体医融合” 的发展必须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政府已经开始对“体医融合”进行政策上的支持,见表1。

其次,我国已成立了广安门医院呼吸病预防康复中心,北医三院心脏病预防康复中心,中国疾控体育健康促进中心和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康复中心等。我国“体医融合”康复中心的成立帮助大众了解体医融合模式,运用模式,预防疾病及运动损伤。

1.2.2 “体医融合”的特征

在健康中国的内涵中“体医融合”最主要的特征是医中有体,体中有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都需要医学为其提供科学的锻炼强度、医学指导及体质监测和医务监督,保障锻炼者安全有效的健身。治病、防病和康复不仅仅依靠医学手段治疗疾病,更需要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

1.2.3 “体医融合”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体医融合”就必须解决体育部门和医疗部门都无法解决的运动安全性、运动有效性和运动的可持续性。运动的安全性问题涉及到许多学科,其中过度运动严重危害人体免疫系统,甚至导致死亡。虽然低强度的锻炼安全性比较高,但是它不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效果。要把握好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需要“体医融合”新技术的帮助。而运动的可持续性也是要求锻炼者长期的进行锻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可达到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持续性。

1.3 “体医融合”的实现路径要素分析

1.3.1 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指体育与医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结合,重新认识健康、体育部门、医疗部门、疾病,将医生的临床治疗技术和科研与健身指导员的运动技能和科研相融合在一起,两者相互贯通。技术融合主要强调体育与医学各自发挥出自己特有的技术优势,来避免让医生掌握体育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也避免健身指导员掌握医学理论。

1.3.2 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指医院把人力,物力资源和体育设备,器材场地等资源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将医院的治病设备投入转为防病设施投入,将健身场地、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资源来解决医院里场地、器材、人才短缺的问题。以培养体育复合型人才,建立运动康复医院等方式,来推进“体医融合”的实践。

1.3.3 话语权融合

话语权融合指把医生开具的运动处方的话语权与健身指导员开具的运动处方的话语权相对接,通过媒体传播及逆向思维的引导下促进医生与教练话语权的融合,从而增加全民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医生的话语权对患者产生影响,教练的话语权对锻炼者起到作用,需两者融通才能避免两方“抢资源分蛋糕的嫌疑”。通过技术融合、资源融合及话语权融合,使体育与医学资源共享,体育专家与医学专家各自发挥优势促进慢性病康复,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1.4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路径的构建

1.4.1 政府统筹政策指导,破除行业壁垒

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国家颁布了各种文件为全民健康提供了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规来促进“体医融合”的发展,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在地方设置体医试点(如苏州实行阳光健身卡、上海实行1+1+2模式),推进“体医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联合相关体育、医院等部门,出台“体医融合”的规章制度。政府加大鼓励“体医+”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促进“体医融合”的传播及其扩展“体医融合”的资金来源。

1.4.2 从四合作模式开始构建

“体医融合”四合作即体育总局体医融合研究中心、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和地方的健身指导中心四方合作。体育总局体医融合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心制定慢性病的标准,并推出治疗及预防慢性病的方案。使患者能在体育与医学的融合下尽快回到健康状态。三甲医院主要负责患者运动负荷的确定、风险的筛查、强度的确定、效果的评价、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相互合作,患者在三甲医院治疗完送到社区医院进一步进行运动生命体征检测。地方的健身指导中心首先培训既有医学背景又有体育背景的指导员,其次加强对全民健身器材,场地投入。这样的四合作解决了体育界解决不了的医学问题,医学界解决不了的体育问题。最终达到“体医融合”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1.4.3 完善社区体育医疗机构

以社区委员会为核心,以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为服务点,完善家庭医生式的社区体育医疗机构。将健身场所和医疗设备或资源投入到社区,并且开展体育与医疗的体质监测。社区创建体医融合APP平台,人们在使用APP时可以根据提示进行锻炼,提高防病和治病的效率。人们既可以从中学到运动的医学知识,还可以通过运动数据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1.4.4 以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为依托,构建“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成都体育学院是体医结合实践的践行者和先行者、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个成立全国体育医学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立健康研究院,开始招收和培养体医人才。“体医融合”最主要的还是体医两大元素的融合,因此以体育院校和医学院校为出发点,制定运动型+医学型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体育和医学的复合型人才,招募或引进相关“体医融合”的专家或教授,对其复合型人才进行运动,医学能力的培训。让“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从概念、重要性、问题及路径上分析了“体医融合”,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在体育与医学的资源融合、技术融合、话语权融合的情况下,利用体医硬件和软件资源帮助大众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利用体中有医、医中有体的特点弥补体医界不足的知识体系与相关运动技能,利用“体医融合”的三融合,四合作的途径促进全民健康,注意“体医融合”的切合点,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合理有效的利用来达到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针对性的目的,缓解医疗和社会的负担。

2.2 建议

通过整理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的路径构建,应首先从政府介入,统筹兼顾促进体医的融合,再进一步完善法制化建设、市场规范化。在学校大量培养“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在社区完善社区体育医疗机构注重“体医融合”的宣传教育使全民参与进来。在健身场所投入医疗资源,让锻炼者在锻炼时享受和学习医学的理论、在医院投入健身器材让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能够进行康复训练,并且建设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政府主导、体医资源优势互补,多部门合作促改革,将体育与医疗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为健康中国战略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2030体医全民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全民·爱·阅读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四个问题带你读懂两万字的“健康中国203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如何影响生活?
“健康中国2030”战略主题:“共建共享 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