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方面某些问题的思考

2019-06-11史学文

时代汽车 2019年3期

史学文

摘 要:本文先从大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出发,简要表述了开展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从我国大城市慢行交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规划研究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的必要性为抓手,参照我国现行的慢行交通规划思路,结合自身对慢行交通规划的认知,重点对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规划方面某些问题的思考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品质提升;慢行交通规划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经济的平稳向上发展带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资,从而为大城市交通规划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长率明显提升。在逐渐解决过去三四十年快速发展带来的大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重大问题时,人们的出行习惯和认知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为例,原始的交通规划、交通控制和管理等都以机动车为主要研究对象,规划设计者都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机动车出行效率上,而忽视了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随着人们出行习惯的变化,慢行交通出行需求逐渐增大,但由于原始道路空间分配产生的矛盾,重新规划研究大城市慢行交通变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迎合人们逐渐变化的出行习惯,对引导人们慢行出行也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构大致可分为:第一部分介绍慢行交通组成内容;第二部分阐述现状我国大城市慢行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重点介绍规划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阐述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思路;第五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

1 慢行交通概述

慢行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主要组成内容,相对快速交通而言,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是指通过步行和自行车等以人力为基础的空间移动交通方式,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及其他非机动车形式的交通,平均速度在3-15km/h[1]。

其中,步行交通是居民慢行出行的基本方式,自行车交通是居民出行的主流交通方式之一,其他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指通过动力装置,设计时速、外形尺寸等符合国家标准的机动轮椅车等产生的交通形式。

2 对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主要问题的剖析

由于大城市不同城区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针对大城市片区的慢行交通问题进行梳理剖析,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问题。

在传统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和规划中,“以车为本”是交通发展的核心,道路作为城市“血管”,更多是以优先服务机动车为目的。由于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引导和限制,城市规划设计者主要以“快”为目标,满足城市居民的较长距离的快速出行,但往往忽视了短距离出行,造成慢行交通的规划建设滞后。

2.2 慢行交通建设未跟上城市整体交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城市交通发展带来的拥堵、管理等问题的认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尤其是随着地铁的建设,交通出行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调整。同样,慢行交通在出行比例中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由于传统交通发展理念带来的慢行交通路网规划滞后、慢行交通路网覆盖率低、慢行交通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大城市慢行交通未跟上城市其他交通方式发展步伐,也成为了一个需要在更短时间内需要更新和完善的交通系统。

2.3 慢行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标准缺失问题。

目前,国家加大了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力度,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标准,但仍旧不够完善,大多数城市都没有适合自身交通特征的地方标准和规范,存在着缺乏相关规范标准指导和约束的问题,往往会造成标准制定不系统、不统一的问题,也满足不了大城市慢行交通快速发展的要求。

2.4 慢行交通组织和安全问题。

由于城市交通中路权分配不公问题,慢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相比往往处在弱势地位,尤其是在一些拥堵路段、交叉口等交通繁忙区域,机动车交通与慢行交通之间冲突严重,不仅不利于交通组织,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5 自行车发展带来的交通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等科技和经济理念的发展,慢行交通的管理已逐渐落后于其他交通方式的管理,缺乏整体且系统的慢行交通管理模式已成为了一个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尤其在自行车已重新回归到城市交通中后,由于自行车停放管理设施匮乏,组织管理落后,不仅乱停乱放成灾,还造就了自行车“坟場”,不但影响城市的形象,更影响城市交通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慢行交通正在处于起步阶段,规划设计也处于探索和实践当中,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设均存在许多问题和尚需要解决的难题。

3 规划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与机遇

3.1 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的机遇。

随着大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开发被压缩,道路拥堵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解决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部门根据自身城市公共交通的布局,依据城市交通特征和现状,大力推进模式创新,大力倡导“绿色交通”,以促进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比如出台控制小汽车增量政策、小汽车限行和收费、城市内部禁止电动车出行、提倡“三网融合”,为慢行交通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3.2 解决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交通接驳不完善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都明确提出,我国城市交通的转变要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方向,要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力发展地铁、轻轨、公共汽车等多形式公共交通。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2]。

但是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逐渐凸显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接驳系统规划建设滞后的现状,而慢行交通在公共交通系统的接驳,尤其是短距离交通接驳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对短距离慢行交通接驳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道路交通环境重新整治的必要性。

大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带来了道路空间不足、交通极度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尾气大量超标等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绿色交通”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低环境影响政策,发展“绿色交通”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公共交通、慢行交通,而慢行交通在发展“绿色交通”中具有优先权[3]。

3.4 共享单车大力发展提出的要求。

2016年,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共同推动下,无桩自行车租赁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4月,中国智能共享單车已进入全球50个城市,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4]。在共享自行车大力发展前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占城市交通出行比例由原来的5.5%提升到11.5%,具体情况见图1。由图中可以看出,自行车的回归对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比较明显的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自行车的回归得益于人们对城市环境、城市生活及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颁布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所带来的便利条件。随着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共自行车管理模式的转变,自行车出行在城市交通出行比例会进一步上升,这为慢行交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5 大信息时代带给慢行交通的发展机遇。

随着大信息时代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大信息之间融合应用模式已见雏形。在慢行交通规划中,我们需逐渐改良传统慢行交通管理模式,将人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其他非机动车交通分别与信息网络结合,形成子网络后整合为超级网络。将信息融合应用于慢行交通综合指引、自行车规范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其他设备管理等一系列慢行交通发展当中,这将是未来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4 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思路

根据国家及各政府对城市慢行交通的相关政策,其重要的一个导向是增加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出行中的比例并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质。实现上述目标就要从大规划和小设计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将慢行交通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部分,对其进行精细化规划设计和建设。本文认为,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4.1 出台多层级针对性政策,鼓励慢行交通发展。

以国家鼓励慢行交通发展政策为核心,省、市政策与标准为导向,构建适合大城市行政区的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标准和体系。同时,从经济补贴、交通管理等多角度鼓励城市居民通过慢行交通出行。

4.2 构建以城市核心域为主体的慢行交通系统,连接多层级外围区域。

城市核心域主要指繁华中心商业区、交通枢纽中心、住宅集中区、公共服务区等出行需求很大但又不适合大量机动车集散的区域,其对慢行交通网络的要求往往是高覆盖、高通达、高安全和高集中。由于慢行交通出行对距离比较敏感,一般适宜在半径5km范围内构建以核心域为中心的慢行交通,如图2所示。一是根据核心域功能特征,设置多核心慢行交通系统,核心域之间通过其他交通方式连接;二是设置单核域慢行交通系统,外围通过低等级慢行交通系统进行连接。

在城市核心域内部,居民所产生的慢行交通往往是沿着线形展开的,而此线形大部分是和机动车道共板的“复合通道”。在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交汇节点,需要交通设施保证慢行的连续性,首先应该做到保证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互相影响降到最低并保证慢行交通的流畅。在广场、公园、绿地等面状区域是慢行交通最为频繁的区域,需保证慢行交通的优先权,并最大限度地限制机动车交通,通过点-线-面构建符合城市核心域特征的慢行交通系统,如图3所示。

4.3 精细化规划设计慢行交通系统。

精细化规划设计是从这个慢行交通系统出发,对每一块内容进行精细化设计,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合成有机的整体。精细化设计是否到位,决定了慢行交通出行的舒适性体验,如图4所示。

上图所示中每一部分内容,均应包含精细化的具体内容和规划设计标准。以道路断面设计中自行车和人行慢行道宽度的确定为例,在正常行驶情况下的宽度计算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5]:

B=fQ/C

其中:B指一侧人行/自行车道宽度,m;

f指人行/自行车通行所需宽度,m;

Q指高峰小时流量(双向通行、单侧),人/h;

C指人行/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人/h。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将慢行交通规划与信息网络结合已经成为交通规划新的理念。构建与信息网路融合的慢行交通网络同样需要多层级精细化设计。

4.4 践行“绿色交通”理念,营造安全、高品质慢行交通环境。

为了促进慢行交通的发展,需要对区域内交通系统进行等级划分,给予慢行交通优先权,具体见图5。

安全的慢行交通首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与机动车车行之间的冲突;其次是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建设都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横断面、平面/立体过街、交叉口、信号配时等;最后要有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标志标识、灯光照明等,确保慢行在夜间的出行安全。

4.5 充分衔接其他交通系统,使慢行交通充当短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在核心域需要规划设计更好的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的慢行交通网络。比如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接驳,可通过连接公共交通站点慢行通道、自行车租赁点、P+R停车场等方式,完善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联系,提高慢行交通的吸引力。

4.6 构建休闲、娱乐及健身慢行交通系统。

根据大城市区域内自然环境及组团之间的生态空间联系,构建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健身比赛等需求的“城市绿道”等慢行交通系统,既能联系组团之间的开敞空间,同时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丰富和优化了城市交通系统[6]。

5 文章小结

本文通过对大城市片区的慢行交通问题和发展机遇进行多面剖析,提出了大城市片区慢行交通规划建设思路。其中,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与信息网路融合的慢行交通网络将是解决大城市慢行交通问题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云美萍.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J].城市交通,2009,7(2):P57-P58.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Z].2013-1-15.

[3]Logit公司.绿色交通相关问题概述[J].城市

交通,2007,5(4):P34-P35.

[4]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R].北京:清华同衡规划,摩拜单车,2017:P4-P5.

[5]杜江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14.P23-P30.

[6]张东明.国内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J].价值工程,2016,23:P45-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