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对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9-06-11雷英

北方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戏曲音乐宋元

【摘要】众所周知,音乐是不分国界的艺术,具有历史性,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因素的影响,音乐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在我国古代宋元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文章针对该时期所发展起来的市民音乐、说唱音乐以及戏曲音乐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提供给业内有关人士一些启发性的指导,致力于研究群众音乐文化发展贡献一丝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宋元;市民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宋元时期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从外延到内涵不断深化的阶段,国家政治建设发生极大的转折,市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文化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市民音乐得以蓬勃发展,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植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宋元时期市民音乐的重要特征

到了宋代,城市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全国各个地方各种贸易集散地出现,推动商业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市场呈现繁荣发展局面,市民阶层队伍也逐渐扩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促进市民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市民音乐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直至元代时期,统治者对所需要的武器,工艺品需求越来越大,随之手工业得到发展,商业经济畸形发展,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这也为市民音乐或市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宋元代出现了许多专门搞音乐活动的艺术场所,而这些场所大多是由以往的经济贸易中心发展演变而来,比如常见的瓦子。在瓦子当中还有勾栏,顾名思义,就是用栏杆或者其他工具来将音乐活动的表演场地与其他功能区分割开来,这在当时极为流行。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的都城当中就拥有相当规模的瓦子场所,且地理位置分布均匀,大大满足了市民阶层的需求。到了南宋时期,瓦子场所的数量剧增,是北宋时期的三倍左右,市民音乐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大量音乐表演场所兴起的同时,各个派别音乐的组织也逐渐建立和固定,并根据内容功能的不同设置有不同的称呼,例如进行职业演出的艺人组织被称为社会,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演员;专门撰写脚本的叫做书会,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编剧。这些艺人组织的数量同样不容小觑,并且每一个行会组织内部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无论是各行会之间还是行会内部的每个成员都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开放型网络体系,这是是音乐活动得以展开并实现快速传播必须的条件。长此以往,有些地区的表演场所由固定的艺人来演出,艺人对象的确立也从传统的职业音乐人员不断拓展延伸,不断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二、宋元时期市民音乐对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北宋时期,艺术的发展也趋于商品化,说唱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唐代的说唱音乐主要在寺院进行表演,而宋元时期的说唱艺术开始在城镇,乡村或者宫廷,官府等各个地方活跃,得到了很多群众和士大夫阶层的欢迎,这个时期的说唱音乐具有非常丰富的新形式,包括调式丰富的宫调,曲式结构比较复杂的唱赚,还有鼓子词,陶真,货郎儿等这些和老百姓生活联系密切的曲子。

鼓子词主要是由民间的民歌变化而来的,主要以鼓伴奏,一个人是击鼓并说唱,另外几个人唱和,同时伴有管乐器和弦乐器进行伴奏,它主要在宋代流行。

陶真主要是从农村流行起来的,大约在北宋时期开始兴起,在南宋,金,元盛行,主要用鼓或者琵琶进行伴奏,陆游诗人曾经作过一首诗,生动体现出民间艺人在民间演唱陶真的场景,货郎儿起初也是民间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宋代时期兴起,起初是民间贩卖的老百姓编制成的用于叫卖的简单歌曲,直至到了元代,这样的叫卖歌曲被加工成说唱歌曲,主要用打板,摇铃伴奏。

货郎儿逐渐也发展成为一个曲牌,同样称之为《货郎儿》,主要用于在元杂剧当中和散曲中,《货郎儿》分成两个部分,在前段和后段之间穿插其他曲牌,转变成为《转调货郎儿》,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这样不仅保持了音乐结构统一完整,穿插的曲牌也为音乐增加了新型元素,增强其表现力,如今我国的传统音乐中仍然有这样的现象。

唱赚的前身是北宋时期的民间声乐套曲缠令和缠达,缠令的主要形式是在有联系的若干个曲牌前面加入引子后加尾声。缠令和缠达不能转调,只能在同一个宫调中的曲牌进行连结。在南宋时期,临安勾栏艺人张五牛创设了关于“赚”的新型曲牌,非常具备特色的一种曲牌,将它运用在缠令套曲当中。赚是一种特殊曲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同时兼有散板曲和有板曲的节奏特点,在每句的开头和末尾有板,中间是散板,结尾处转入一板一眼,用四言歌词结束此曲。唱赚主要是由赚和缠令,缠达组成而成,音乐丰富,演唱者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演唱者自己击板,另两个人进行伴奏,一个击鼓,一个吹笛,这样的形式叫做“鼓板”。

三、宋元时期市民音乐与群众音乐文化的成熟与发展

我国的戏曲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戏曲音乐的发展过程当中,其他音乐艺术经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音乐中的互文关系,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反映,凝聚了历代以来的不同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特征,逐渐形成纯正的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国粹。

宋元时期的戏曲音乐则是以杂剧和南戏为主。同样的,杂剧兴起于唐朝,到北宋时期变成了一种更为繁盛普遍的艺术形式,史称宋杂剧。宋杂剧的表现形式多为滑稽戏弄和歌舞,角色也逐渐固定,是最典型的民间艺术。换个角度来看,戏曲音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与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民众审美意识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联,是人民大众生活的客观反映,脱离人的活动,戏曲音乐也便无从发展。南戏于北宋末年出现,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广泛吸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音乐形式,可以说是对不同音乐的整体把握,形成一支不同于宋杂剧发展的地方戏种。随着宋朝的历史变迁,南戏发展出特殊的艺术价值,成为风靡一时的戏曲形式。到了元朝受统治者审美情趣的影响,南戏被排斥无从发展,就在这样的封闭性环境之下南戏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提升,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经典著作。

总体来讲,在宋元历史阶段虽然其政治经济逐渐走向衰弱,但市民音乐并没有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而中断,而是显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提供大量历史资料。事实上,音乐其实是人类生产生活动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宋代以前音乐被统治者垄断,到了宋代时期,开放的社会氛围加快了平民化音乐的发展,并破除传统遗留下来的各种偏见,以更加平等包容的姿态来对待民间音乐,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登上音乐发展舞台。从民间音乐的存在形态来看,它又僅仅依赖于繁荣的市场商品贸易,经济条件为其提供物质基础,许多民间艺人依靠音乐表演来维系生存。传统音乐是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的艺术形式,与人的社会实践密切相关,构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它将社会和形式美融为一炉,使其内涵得以进一步升华。是人们改变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样一种特殊形式当中,可以理解到音乐深刻的社会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总体风貌[J].艺术探索,2018,32(5):88-101.

[2]蔡珊珊.宋元南戏《小孙屠》与《刘文龙》之【念佛子】曲牌格律考论[J].大众文艺,2018(3):166-167.

[3]倪淑萍.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音乐探索,2018(1):59-64.

作者简介:雷英(1980—),女,山西,山西省文化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戏曲音乐宋元
比惨式信号,引来暗恋者的特殊解读
宋元瓷器装饰述论
宋元宰相制度的教材释疑与教学策略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我们之间隔了几本书
浅议《宣和遗事》体裁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戏曲音乐欣赏探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苏州滩簧独白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