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反思

2019-06-11孙进玲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方法途径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孙进玲

【摘要】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常常感到头疼。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十几年来,一直奋斗在毕业班语文教学的最前线,深知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六年级到九年级逐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比例;八到九年级的教材,每册五个单元,古文均占了两个单元。我市中考语文试题,由前几年考查课内文言文,现在已改为考查课外文言文,足见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考试内容改为考查课外文言文阅读后,作为农村学生,尤其不适应,面对课外文言语段,得分率大大降低。这又造成很多学生对古文的学习望而生畏,不得要领,甚至遇到文言文阅读题丧失了信心而选择了放弃。反思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我一直感到很困惑。在很长一段时间,教学的重心放在对词句和课文的翻译上。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基本做法就是:

(1)学生简单预习,扫清生字词障碍。(2)老师逐词逐句讲解,学生逐词逐句记录。(3)老师讲解本文的写作特点、中心等。(4)学生背诵,逐一过关。(5)学生练习,老师批改。

这样的教学,上课的氛围特别沉闷,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身心疲惫;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形成惰性。我深深感觉到这种教学法力不从心,文言文的教学,几乎成为我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痛定思痛,我彻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观念。文言文教学不应是老师的手把手教,不应是老师的逐词逐句讲解,而是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自学过程。

一、重视预习过程,学会合作探究

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放在课前的环节。如何预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形成自己预习的一个固定模式。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这一步基本放在课外时间。课前我们应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学生每天各科的作业及预习,时间自然紧张。预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不可太多。

2.设置一节预习课。这是指导学生真正意义上地学习课文。初读课文,读通语句,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再读课文,由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文意。诵读课文,理解文意,争取解决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意思。这三步独立完成后,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分组讨论,共同答疑。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有一个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有一个整合资料的合作过程。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如《小石潭记》中,孩子们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作者寄寓的感情变化却不容易把握,应当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文本进行品味、体验和感悟。正式教学时,教师转化为质量检验者,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所学的舞台,教师帮助查缺补漏,完全颠覆了原来的上课模式。

二、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成为我新的尝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一改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三、巧设课堂活动,调动积极参与

预习功夫做到,上课的内容重心不再是词句和课文的翻译,而是对文本主旨内容的理解。根据具体课文,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1.角色表演。即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由学生进行表演。大多适合独演。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陈太丘与友期》时,一人分饰二角,伴有表情和动作的演示,让学生模仿并进行表演,既能读得绘声绘色,又在表演中身心愉快地把握了课文主旨。学习《桃花源记》时,设计了一个活动:假如你是一个旅行团的导游,带领大家到桃花源旅游,你该怎样设计旅行路线和解说。

2.辩论竞赛。学习《愚公移山》时,围绕是搬家还是移山展开辩论,在辩论中理解愚公精神;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开展“苏轼诗词知多少”竞赛,在竞赛中体会作者情怀。

3.特长展示。学生中亦藏龙卧虎,各有所长。教学《湖心亭看雪》,运用白描描绘文中意,学生既展示自己绘画的特长,又理解了文本。活动的设计既要贴合文本内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文本的精髓。

四、知識积累梳理,内化形成系统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工作。指导学生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这在教学中,属于重点和难点。我建议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文专辑”,每学完一篇课文,就把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如:作家作品知识,重点词语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文章的主旨,等等。把课堂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避免传统文言文教学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弊端。

五、穿插专题训练,整合文言重点

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专题训练。分为翻译原则遵循,朗读节奏训练,断句训练,九个必考虚词训练,常见句式训练,等等。这些内容没有现成的学案,须教师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自己编写好讲义。我把这些资料整理保存,每年进行完善,也是一笔财富。对每一篇课文的扎实学习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分专题讲解训练,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六、课内指导课外,迁移形成能力

以前,教学中遇到课外文言文,我都是一带而过,从没重视。从2015年起,我市语文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取材于课外,刚开始很多学生不适应。我尝试通过一些途径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完一篇课内文言文之后,选择一篇风格相似,或主题接近,或语言特色相同的一篇课外文言文,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例如学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我们在该课讲学稿中选择了《战国策·魏策》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延伸阅读训练。对课本中涉及的文言文出处,留心品读其语言特色。如《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触龙说赵太后》都是选自《战国策》,这样在文言知识中有很多相通之处。若遇到《战国策》的选文,可充分调动上面三篇文章中的知识储备,来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以此类推,教会学生遇到课外文言文时,一定不要慌张,而是要积极寻找其与课内所学相通之处,用课内所学,解决课外问题。另外,我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利用好手头上的国学经典著作,如《尚书》《礼记》等。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的“怕学”变“乐学”, 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方法途径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