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细读导学策略

2019-06-11何菊桦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核心素养

何菊桦

【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文本细读为语文阅读教学拓展了新的空间,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文本的细读能力是部编教材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提升的能力,是各地中考考查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如何帮助学生潜心领会文本,挖掘文本的内在品质,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本文以涵泳品味、情感体验和转换视角为策略开展导学尝试,通过情感上与思想上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涵泳品味;情感体验;转换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立足于语言分析基础上的宏观与微观、比较和想象相互结合的一种阅读方式——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言语,涵泳品味,才能领悟作者的情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时不把分数当作目标去阅读文本,而是用心去细细品味,用心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对学生在文本的细读中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达到提升阅读成绩的效果,加强对其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涵泳品味,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细读涵泳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吕叔湘)。细读涵泳作为一种文本解读的方法,之所以能有效地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分析“从表面到表面滑行的弊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来感悟文本中的文化、思想与情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素养。文本涵泳品味的主要策略有:

1.抓住关键词。例如教学文言文《孙权劝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章题目中的“劝”字来细读文章,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水平如何?劝的结果怎样?”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并思考读的过程中的语调、语速、语气,然后通过多组学生的品读比较,孙权、吕蒙、鲁肃的神态、心理、形象就会自然呈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学生自然很容易理解了。

再比如教读《藤野先生》时,我让学生抓住“无非”这个副词来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无非”这個词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东京的环境失望,对东京的留学生气氛的失望,更重要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这个词,让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和其他留学生的不一样,他是带着学医救国的目的去的。这也是鲁迅先生后来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碰到恩师藤野先生的原因。从这个副词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语言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巧妙借助副词来表达厌恶之情。除了“无非”,还有“无非”前的“也”字。“大概物以稀为贵罢”的“大概”,都极具表现力。正是这些副词的巧妙运用使语气更加准确,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促成学生积累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

2.挖掘细节。如在执教《变色龙》中,笔者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作者对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做了四次的细节描写。在阅读中思考这些细节对塑造人物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是在文中第一自然段,“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广场”,最后一段“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直走了”,这显然是首尾呼应。还有两处是在文中的第十段和第二十段分别描写了奥楚蔑洛夫一脱一穿的动作。第十段的细节表现他因判错了狗主人而内心恐慌强作镇定,说天气很热,要把衣服脱下来。第二十段又一次判错而内心不安说天气很冷要穿上大衣。军大衣成了伪装者掩饰内心恐惧的道具,一脱、一穿、一裹充分表现了一个虚伪、装腔作势、见风使舵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二、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所谓情感体验,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阅读的情景中,在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下,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从而引发自身的情感活动,评判文章的价值取向。情感体验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是提高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情感体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选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和感知这些文本内容时,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换句话说,让学生不是“用眼睛去阅读”,而是“用心去阅读”,与文章的作者进行超时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无声的”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者为读者营造的那个世界,并与自身情感相结合,通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来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蕴之所在。

在阅读《公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公输、墨子、楚王等角色,进行相应的对话,帮助学生营造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画面。为了能成功扮演文中的角色,学生需要充分理解文本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通过分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对课文中历史人物产生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体会墨子的高超的劝说艺术。我们可以借助播放一些历史影像资料,深化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文本的丰富内涵。

在《老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看似平静如水的笔调,来展示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其操作核心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多角度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样,就不难引出以下丰富的答案:有些人体验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是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表,其生活的艰辛应该给予同情、敬佩和热爱;有些人体验到在老王与“我”的交往中,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值得热情地讴歌;还有同学体验到文本中有强烈的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和提倡老王“善”的精神。

又如《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对冬天的遐想,让学生在脑海中先形成自己对冬天的印象,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以保证学生能够用更加轻松、愉快的心情进行阅读文本。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光靠课堂教学,还要适当进行拓展阅读。教师可以从课堂所学课文中找切入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作者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作品,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人生哲理和生命内涵,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以促使学生发展情感品质。如在学习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宗璞的《哭小弟》,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哭小弟》对理解《紫藤萝瀑布》在主题上有什么帮助。在阅读《哭小弟》完后,学生会更加深刻理解文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转换视角,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些理解上的问题或者错误,而一般来说,有很多诸如此类错误的发生都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角度是片面的,是孤立的。因此,在我看来,转换视角的方式能通过学生对文章作者细腻的情感的感知,从而把他们引领到一个远比文章表面更加丰富、更加广阔的新天地里去,帮助学生汲取生活智慧,引导其解读人生智慧,提升人文素养。

比如从“窃书算不算偷”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孔乙己》中孔乙己作为穷困潦倒书生的迂腐的一面,而通过他教小孩子认字和分茴香豆给他们吃这两个小细节,足可以体现他善良朴实的一面。而叙述者“我”则是酒店的小伙计,让学生转换视角假如自己是这个小伙计,这篇文章就成了自己的内心独白,那么就不难让读者看出这个孩子的变化,即从“样子很傻”这样来自他人看似贬义的评价里体现出的小伙计最初的纯真,到后来面对孔乙己时“讨饭一样的人,也配教我吗?”并“努着嘴走远”的蛮横态度,体现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同化成麻木冷酷样子的这一变化过程。我还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视角深入这个写作环境,让他们思考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到底是谁杀了孔乙己?学生们通过之前对人物的深刻把握,从各个方面不难得出结论:从孔乙己自己来看,是他的迂腐性格让他陷入了对生活迷茫颓废的境地,但再进行深究,则也是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小人物,即看客们麻木、愚昧的笑容使得孔乙己在潦倒中更加尴尬和绝望、抬不起头来,说到底,就是这个社会麻木冷漠的人性杀害了他。

在《斑羚飞渡》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的前提下向学生发问:“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诱导学生进入了三个维度的“换位思考”: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思考;与次要人物的换位思考;与作者之间的换位思考。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又引领了学生阅读时要设身处地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思考,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就阅读方法而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转换视角的本质。

在这样视角转换后深刻的思考和领悟中,学生们往往也在窒息中沉思,整个教室在这种时候通常变得肃穆安静。而在我看来,这种因为转换视角而产生的学生在文章情境中的沦陷,才是文本细读的最佳效果的展现。

此外,教学古典诗词时,我们可以尝试从转换视角来感知诗歌内容,从景色感知、情感体验、人物体悟等维度,引领学生深入诗歌内核,从而在提升古典诗词的教学效益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后,老師不妨让学生以诗中的内容来进行景色感知——绘画练习,像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以自己的思路来进行简笔画的创作,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总之,文本细读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策略,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该以文本为核心,整体构架,细部咀嚼,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来触摸作者心境、心绪、心态,通过对文章的字、词、细节的反复咀嚼、推敲、质疑,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亲近文本,沉入语言之中,涵泳品味,从而开掘文本的多元内涵,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而建构起学生的心灵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文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7(27).

[2]丁洪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导学策略[J].语文月刊,2018(5).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