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

2019-06-11吴荣珍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增效减负小学语文策略

吴荣珍

【摘要】小学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基本教学的重点课程之一,而想要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就要大力把握好语文教学课堂上的黄金时间。随着近些年来的教改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着缺陷,现阶段的教学效果依旧不太理想。学习压力繁重,课后作业太多,也给小学生带来不小负担。本文通过解析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和小学生心理情况,尝试性地提出了几项针对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减负增效问题的策略,从而更快更好实现小学生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感觉工作量大,十分劳累。这是因为他们对工作和学生十分尽责,不论是课上的讲授、备课,还是课下的辅导,都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然而收到的效果却不让人满意。想要有改变的同时还使教学课堂更有活力,就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方法与眼光去对待语文教学,深入分析当前课堂现状与结构后再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在现代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曾经的语文教学方式不能再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过于单一化、标准化的教学会遏制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利于成熟心智的养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都还处于初级水平。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这个岗位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对学生的成长也很关键。但在这么重要的阶段,教师们仅仅为了孩子们应试成绩水平的提升,不惜多次采用题海战术,重复地讲述重点、考点,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产生的严重的副作用,让他们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学习态度也日渐消极,看不到也感受不到这门学科的闪光点与魅力所在,他们的语文素养自然就无法得到提升,语文课堂也没法既有效果也有笑声。所以,为了让他们可以养成更正确、更健康的学习习惯,为了将语文这门学科的启蒙工作做得更美好,我们要改变旧的教育理念,要不停歇地走入课堂,亲近学生,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一边探索,一边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真正增效减负的课堂,实现活力四射、兴趣盎然的课堂。

二、小学生心理探究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要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探索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材施教展开工作,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一)低年级学生心理

低年级的学生在与老师的知识传播教学互动中会遇到很多阻碍,他们通常不知道如何内化新知识,这方面的能力尚未养成,也缺少经验,尽管懂得大部分词汇,但是数量仍然不够,且大部分有很强好奇心,活泼好动。而他们的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机械记忆能力和形象具体的思维。

所以面对低年级学生时,老师要懂得并且擅长活跃课堂、组织生动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只动口,也要动脑、动手,交替进行。这种跳跃的学习环境,可以长时间博取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他们走神的情况,学生不会感觉枯燥无聊,也会觉得这种快乐的学习时光并不漫长,实现精神上的减负,积极的情绪帮助他们吸收知识,完成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高年级学生心理

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开始萌芽。他们甚至可以透过现象看到简单浅显的本质,预先设定事情发展的结果。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促使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自己实践、发展、总结的冲动与好奇,同时也会提出一些不同于前辈们的疑问与意见,不再那么热衷于紧跟老师的脚步,尝试着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速度。这时的我们要注意保护好他们还弱小的自我意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顺应他们的成长规律,在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练习形式提出质疑的时候积极改进、变换,适当的改变会刺激他们的新鲜感产生,维持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应用知识更加灵活,使用技巧更加灵敏。

(三)不同的认知模式

学生在日常的认知学习活动中所喜欢和偏向的内化信息方法就是他们自身的认知模式,一般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认知模式的形成与年龄、性别、环境都有关系。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可能持有不同的认知模式。认知模式主要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在教学过程中,分辨出不同的认知模式,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待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增加课堂效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升级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一边减负一边使课堂有效性得到保证,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从根本出发,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升级我们的教学形式,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建造焕然一新的课堂结构,让教学的形式不断升级,优化过的教学内容更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的需要,符合小学生培养的标准。老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归纳以前的教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去除劣势,进而能够完善课堂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内容。传统教学里,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被动、课堂沉寂,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课堂效果不到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行增效减负策略,是所有學生与老师的心之所向,也是当前形势下必须执行的。课堂形式的转变、内容的革新、氛围的活跃,会促使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热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根据现实探究具有针对效果的教学方式,才可以使学生的价值被体现、学生的热情被带动、学生的素养被提高。

(二)烘托轻松课堂,吸引学生学习

学生对学习是否有激情,是否有积极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从兴趣点引入,将学生成功融入语文课堂,沉浸在知识学习中,这使课堂效果得到很好完成。然而,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不具备对小学生心理情况进行指导的能力,就导致了老师干预学生心理和烘托教学氛围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甚至比较迷茫,无从下手。

所以,教师们要积极升级教育理念,以学生兴趣为入手点,产生教学内容,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心理减压,加大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此外,愉快的氛围也能适当拉近师生距离,让老师不再是那个讲台上高不可攀的神圣指路人,而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朋友。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促成良性互动,矛盾也会积极沟通并被消灭,一切工作都会进行得稳固和谐。

(三)积极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实施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育工作者也注意适时引导、启示学生的思维,巩固他们的学习技巧,使他们的语文素养有效提高。这是增效的十分重要的一条路径。增效的目的其实就是减轻负担。小学生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的探索欲望,对知识的渴求是最强烈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利用好这个时期,在不断丰富他们知识储备的同时,也传授他们一些合适的难度适中的学习方法,甚至鼓励他们去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手段。这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为学生更远大的未来打好基础的工作。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里,增效减负是一项百益无害的政策。它的提出符合小学生个人的需求,也符合老师自身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做好革新教育理念,升级教学形式、烘托轻松课堂,吸引学生学习、积极引导学生的工作,使我们的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23).

[2]张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浅析[J].课外语文,2016(22).

[3]田茂银.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神州,2017(26).

[4]马元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增效减负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