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019-06-11韦俊华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韦俊华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落实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素养与教学技能,加强教学反思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低效现象,本文针对这种低效现象展开分析,提出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策略,试图转变教学低迷现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也应当顺应新课程标准,改变教学低效现状,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语文课改未落到实处

虽然新课改政策一出台,就受到各大学校重视,教师们也极其关注,纷纷通过教研活动对新课程标准做出积极响应。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依然尚未贯彻落实新理念,一切都是流于表面的行动,有名无实。虽然语文教学更新了教材,增加了选修课,但是教师的观念尚未更新,课堂教学改观不大,注重成绩超过学生的长远发展。虽然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一时之间不能实现转化,语文课堂也只是更加热闹,学习效率反而不见提升。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过于沉醉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忽视了学生感受,也会导致教学低效现象发生。当课堂成了教师的表演场所,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只能一味接受老师所“表演”出的东西,学生再也不是课堂主体,而只是一个观众。因此,教师应当明确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才是课堂主体,而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语文老师应当丢掉陈旧的教师观,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中心地位。

(三)语文教学地位尴尬

在各项科目教学中,语文的教学地位较为尴尬。语文是在语言和教学形式上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科目,这一特征反而使得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热情不高。学生认为语文的难度不如英语学科和数学学科,因此更加重视英语和数学,而语文课堂则成了放松精神的地方,导致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睡觉、补作业的现象。

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摆正学习语文的态度,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体现出语文教学性质。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太过随意,通过看电影、举办活动自然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懈怠,因此整个课堂纪律十分松散,课堂氛围懒散。此外,语文老师的教学过于死板,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也会使课堂过于沉闷,学生的注意力无法被老师所吸引,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四)成绩至上占据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并且以取得高分为学习重点,不愿意在其他语文知识上多花时间,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分数为建立标准,唯考试论成了学生的学习思想。在语文教学中,这种重功利式的学习模式,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虽然,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但它却不是唯一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已经逐步趋于多元化,并且重视评价过程,而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评价中的一个环节。老师和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考试成绩,不被成绩束缚语文学习的脚步。

二、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出发点,导致语文教学受限于教材。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积极整合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实现有效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包含选修与必修两大类,必修课凸显了语文知识的均衡性,保证知识基础性,而选修课则拓宽了学生原有知识面和阅读领域。例如,选修课包含了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影视名作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国民俗文化、中国小说欣赏等。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在班级内提前做好选修课调研,让学生来决定选修教材的使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发教材,结合学生情况,扩大学生在教材上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定教材,选修语文课程,用新的教材观突破教材对语文有效教学的束缚。教材也并非语文教学的唯一资源,语文教学要充分结合网络资源,拓展教材内容,增强教学参考的新鲜感,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用崭新教学理念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例如,在教学语文必修四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文件,同时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充分利用课外教程资源,为学生带来学习新体验,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成了教学资源的主导者。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转变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理念。语文老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应该是学习环境的创设人、课程资源开发者以及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应当保持平等,并且以学生为核心。

这也说明了师生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构建了全新关系,两者之间更加民主、和谐,课堂角色没有强弱之分。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应当减少自身讲授时间,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随着课堂地位转变,老师应当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为学生留够自主学习时间。例如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时,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老师应当“借题发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分析文章结构,自行品味关键语句,明确课文中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需要父爱与母爱的综合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后,在课堂中进行集体分享,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将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涵。

(二)提升语文教师素养与技能

随着新课程标准要求逐步提升,语文老师也应当提升素养和教学技能,满足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适应学生进步发展。语文课程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知识储备,还应积极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语文老师应当不断提升文学素养,提升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积极掌握新的教学技术,丰富课堂形式,以适应课堂教学。在新的环境下,学生对于视听的需求量极大,语文老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视听体验,从而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宇宙的边疆》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宇宙的科学纪录片或者科幻电影,借由此类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先让学生通過视听元素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顺利开展教学。

(三)落实教学反思工作

要构建有效语文课堂,还应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首先,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反思工作,这是顺利开展教学反思的前提。再者,语文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及时总结教学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措施,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志进行针对分析,也可以通过教师交流、听课进行教学反思。跟学生进行直接交流也是重要反思途径,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和学生展开课堂互动,课下交流。

三、结语

在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转变教学意识,立足于教材,进行课堂模式创新,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层次。

参考文献

[1]张钰平.高考改革下语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J].学周刊,2019(8).

[2]何志明.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7(13).

[3]赵卫华.对师范教育(文学课)教学模式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